第一文秘网    > 工作总结

地方教育社路向何方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5 08:44:59   浏览次数:

地方教育出版社是教育出版的重要生力军,它拥有自己的特色和资源。只要找准出书定位,确定营销模式,将产品顺利有效地销售到目标市场,合理配备图书生产各流程的管理、编辑、出版、营销人员,形成一种和谐、长效的用人机制,就抓住了出版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地方教育出版社而言,如果要更好地发展,需要认真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走学科专业化,还是大众教育专业化之路?

教育出版社姓“教”,这是教育出版同仁的共识,在中小学教材教辅和教育图书出版领域,教育出版社是当之无隗的品牌,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目前,国内外出版业都在走专业化出版之路,通过专业化打造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专业化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如果实现专业化出版,打造出市场认可的品牌,其品牌就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其收益自然是丰厚的。毫无疑问,教育出版应该走专业化出版之路!

但是,究竟应该怎样专业化,势必需要结合教育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出版社已经凸现的优势认真思考,这将关系到教育出版社的未来走向和生死存亡。

笔者认为,教育出版社的优势在于大众文化教育,而不是学科专业化的教育。教育出版社的读者群体主要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对象,而不是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也就是说,教育出版社面对的教育是一种大众文化层面的教育,而不是高、精、尖的知识精英教育。因此,教育出版社理所当然应该走大众文化教育图书的专业出版之路,为大众文化教育需要的教材、教辅等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曾经有人认为教辅无品牌,笔者认为这是狭隘的,教辅同教材、一般图书一样,均可以做出品牌,关键在于从业人员是否去思考和研讨其发展规律。如果将某个学科的内容做尽、做全,应该不是教育出版社的优势,最多只能成为教育出版社集团化发展后的分社发展模式,否则极有可能“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既失去了更加广泛的读者市场,又在极为细分的专业市场中很难撼动在此领域潜心数年的专业出版者的地位,导致专业人士不认可,一般大众接受不了。所谓“量体裁衣”,同样也是适合于教育出版,作为教育出版社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大众教育出版,这也是一条专业化出版之路。

二、是偏执于中小学教材教辅一隅,还是扩张大众教育出版领域?

过去,教育出版社的出版方向主要局限于中小学教材教辅出版一隅,而且由于基础教育的需求巨大,教育出版社在这一领域获得了丰收的硕果。但是,随着读者层次的多样化,图书市场的细分,社会分工的具体化,教育的外延和内涵均有所扩张,教育出版不再仅仅面对学校教育,更应该涉猎大众教育领域,职业教育、行业培训、高等教育、生活常识教育、科学普及教育、大众文化素养教育等都将是教育出版社出版领域的扩张方向。

三、获奖图书如何寻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教育出版社由于资金雄厚,出版了一些专为评奖而人为策划的“庞然大物”,是国家各类图书奖的获奖大户。北京印刷学院的叶新在《教育出版社获奖情况分析——国家图书奖研究》一文中指出:“从社均获奖数来看,全国为0.86个,非教育社0.78个,而教育社为2.18个,远高于全国和非教育社。”

图书出版显然应注重和追求社会效益,但是以是否获奖以及获什么奖来判定图书有无社会效益,显然是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它将严重误导出版社编辑关于图书出版和选题策划的价值观。图书是否具有社会效益,除了其自身价值取向外,还要看它是否为社会、人民所接受,是否对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提高有所帮助。除了文化传承积累和专业特别需要的图书外,那些无法依靠市场来销售,没有什么读者来阅读的书,其社会效益显然是令人置疑的。

教育出版社在今后的发展中,获奖图书不可回避出于对市场经济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辩证认识,教育出版者在坚持国家出版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应该更多地考虑市场需求,没有必要不惜工本,不顾读者的多寡,继续出版一些专为评奖而设计的“庞然大物”,走出“获奖就是社会效益”的认知误区,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真正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

推荐访问:地方 教育 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