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总结

从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看课改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3 08:40:52   浏览次数:

新世纪之初,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课程改革——第八次课改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这令人欣慰的喜讯,让从事学科教学的同仁们感到无比的振奋。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地位十分重要。在近代教育史上,历史课程的开设可追溯到1903年清政府颁布实行《奏定中学堂章程》。由于经济大潮的影响,当今历史科学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关注历史课改的同仁既为课改的到来兴奋不已,又为历史课改的前景担忧。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使历史课改在农村中学顺利推进,笔者结合本地区实况,从以下两方面略谈见解。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

鲁迅先生曾说:“治学先治史”。历史学科属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它带给人们的不是某种技术或生存的技能,而是通过历史学习建立起认识社会、评价事物的标准,运用这些方法去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健全的心理、良好的人格。遗憾的是,多年来。历史学科在一些农村初中形同虚设,给历史课改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究其原因,不外乎:一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历史课只能成为:“附属工程”;二是片面追求实用性,因为农村中学大多数初中毕业生毕业后即返乡务农,能升学的只是凤毛麟角,而历史学科对农业生产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

教育部新一轮历史课改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树立对世界的了解,从中汲取智慧。”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基础,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师生间构成伙伴协作关系。但在以考分评定、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是否是一个好老师的现行制度的前提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要培养、引导学生具备科学的思维品质和优秀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为确保本学科的考试成绩,既要在教育中把学生和历史教学活动当作生命意义来珍爱,一切活动以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为本,又必须按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灌输一些必要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另外,有关部门必须制订出相关系列的对教师科学评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否则,历史课改只会流于形式,陷于肤浅。

优化历史专业教育素养

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除了需要学科专业素养外,还需要有教育的专业素养。在学科专业素养方面,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既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在教育专业素养方面,历史教师需要对教育的功能和方法有全面的认识。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过分强调单一方面的功能,实际上就是削弱了教育的整体功能。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促进学生自身发展是尤其复杂的问题。在这方在,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他们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教学过程,营造课堂氛围,评价学习效果课堂行为。因此,新一轮课改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优化人际关系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但现在的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许多学校专业历史教师奇缺,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上历史课的大部是非专业历史教师,他们在完成本专业教学的同时,努力从事历史课教学,功不可没。他们确实具备这样那样的长处,但缺乏系统而扎实的历史专业理论水平和历史专业知识素养,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今天,他们要想承担历史课改的重任,从整体上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优化历史教师队伍,加强历史专业教师的培训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总之,新一轮课改在农村中学的推进,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会磕磕碰碰地产生各种矛盾。但是,历史的曲折往往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文明成果相比,历史前进中所付出的代价与痛苦既是微小的,也是值得的。只要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历史课改必定能探索出自己的历史之路,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中书写出辉煌的篇章。

推荐访问:课改 历史教学 现状 农村 中学


[从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看课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