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总结

让历史具体,让情感深沉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39:37   浏览次数: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作为人文学科,历史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丰富学生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让历史学科更好地发挥上述作用并有益于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是历史教师需要关注和践行的问题。

一、让大爱流淌于学生的生命之河

历史是人类的文明史,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影像,更是漫长岁月中人类情感表达的真实记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浴血抗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了能立体地复原历史,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方式和方法:

1.对教材进行整合

为凸显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突出特点,将中共七大的内容放在第17课《内战烽火》中。根据整合后的情况,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作为本课的难点。

2.充分运用真实、客观且富有感情色彩的影音资料

选用电影《血战台儿庄》的片段,真实客观地反映中国军人的不朽军魂: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

3.用优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感染学生

教师朗诵艾青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导入新课:“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中国,我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教师朗诵之后提问:诗歌体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创作于怎样的历史年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引用如下语言,比如:“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再比如:“有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穿越时光七十载,那场民族抗争的刀光剑影早已凝固,但镌刻在历史年轮上的铿锵声音,却仍犹晨钟暮鼓,历历在耳。”等等。

4.让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学会以史为鉴,走出狭隘民族情感的误区,培养正确的民族意识

结合中日关系诸如“钓鱼岛争端、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史实”等焦点问题,探讨中日关系如何能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诸如“对日发动战争、抵制日货”等极端言论,加以引导,展示经济全球化状态下中日两国经济领域合作的成果、此类合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让学生明白抵制日货、发表不理性言论是不能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的、是不能让中国真正走向强大的。作为中国人铭记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作为日本人正视历史才能真正赢得尊重。中日两国需要做到的是铭记历史、面向未来,而中国要真正成为优雅从容的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将爱国热情付诸于努力发展自己、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历史发展。

二、让历史人物的生命光彩动人

历史,是人的历史,但更多的时候,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人物留给我们的多半是片面的、单薄的影像,普通民众更多的时候则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我们能够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诗仙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但是对于李白的爱情和家庭又了解多少?我们告诉学生,袁世凯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的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但是我们没有去想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激烈动荡的时代对袁世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历史想象力,更需要依靠历史细节让人物丰满、立体,让远去的生命光彩动人,让历史更富有打动人心的伟大力量。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涉及的历史人物进行一定程度的研读,对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并发动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著名历史人物,了解不同时代普通民众的生活细节,展开与生活有关联的或是基于生活的历史画卷,让历史更富有人情味、更生动。

让历史具体而富有力量,从而打动人心。让历史焕发人性光辉,让家国之爱、人类之爱浸润学生的灵魂,将热爱内化为高尚的情操和仁爱的品格,塑造人格健全的社会公民。作为记述人类过往的最为繁复的学科,我们能够尽力还原、使之生动的恐怕只是冰山一角,但我相信这是一种有益的践行。路漫漫,吾辈需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罗志田.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N].南方周末,2009.

[2]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3]李侃.中国近代史[M].中华书局,1994.

编辑 赵海宏

推荐访问:深沉 情感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