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宣传

阅读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3 08:54:59   浏览次数:

历史课程的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升阅读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针对高中学生历史基础相对薄弱,思维较为单一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将学生的阅读这种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步形成“讲解——阅读——思考——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阅读有机结合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看不懂的由教师去讲解。一般来说,教材中的史实部分由学生阅读,历史概念、观点和结论部分由教师讲解。讲读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由史实到结论的科学认识规律。例如,在进行世界历史上册“工业革命”的教学时,关于“珍妮机的故事”“瓦特与蒸汽机”“火车的诞生”等史实内容由学生自己阅读。在此基础上,教师重点讲解“工业革命”这一概念,分析蒸汽时代对世界带来的重大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阅读和思维活动相结合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思考。例如,在“新文化运动”的教学时,提出涉及本单元主线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规律性认识的问题:“从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这些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主张的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都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深刻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基本历程及其历史意义,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也必然要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过程。

三、进行适当习题训练

当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历史自主阅读能力后,在阅读历史材料时,能主动识记比较简单的历史现象,能回答“是什么”一类的问题,但有的学生停留在看故事情节、记历史表象的形象思维阶段,不知道从哪里着手理解和思考,遇到比较复杂的历史现象,探索规律性和本质性问题,回答“为什么”“怎么样”一类问题,仍然力不从心。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进行适当的习题训练。适当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能够起巩固知识,弥补阅读缺漏,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科学设计习题,通过练习、考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讲一课时,比较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让学生了解“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继承与发展”“进步与局限”等关系。经过反复的意识强化和行为强化,阅读学习能力形成,同时也实现了自主阅读能力向高层次阅读能力的飞跃。

总之,培养学生的历史科自主阅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只要我们树立了新课改理念是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历史课自主阅读课改一定能逐步走向成功。

(迁安市第三中学)

推荐访问:历史 教学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