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总结

奋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夯实打牢科学发展根基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8 10:14:53   浏览次数:

哈尔滨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贯彻落实十八大新要求、新部署,必须着眼发展缓慢、发展不足的实际,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深入实施五大规划、建设十大重点产业的战略部署,举全市之力抓产业、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进一步夯实打牢推动哈尔滨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产业根基。

一、坚持以打造产业集群为方向,着力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哈尔滨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近年来,我们通过规划引领、创新驱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金融支撑、人才引进、创优环境等步步紧跟、环环相扣的推进措施,使哈尔滨产业项目建设呈现出突飞猛进、提速增效的良好态势。但实事求是地讲,哈尔滨的产业仍处于由项目扎堆向产业集聚过渡阶段,必须科学规划、有序引导、加快发展。一是建设产业集聚区。立足哈尔滨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我们重新编制了“4+6+1”产业布局规划,进一步明晰了各园区定位和区县(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并按照“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提高主导产业集中度—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思路,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聚发展。哈经开区作为全省新型工业化基地,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市的81%以上,装备、食品、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越来越明显。除此,哈高新区作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平台功能越来越完善,利民医药产业园“北方药谷”特色越来越鲜明,宾西开发区国家级现代包装产业基地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正在成为拉动哈市乃至全省加快发展的新引擎。二是打造千亿航母群。哈尔滨的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云计算及相关产业和文化旅游时尚产业基础良好、优势明显,完全可以打造成千亿元产业。目前,哈尔滨食品工业蓬勃发展,已成为首个超千亿元产业;装备制造业转型步伐加快,燃气轮机、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等发展态势喜人;云计算产业起步良好,中移动、中联通云基地等大项目相继落户;“冰城夏都”城市名片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旅游总收入已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增幅,2013年达668亿元。三是破解瓶颈聚要素。针对部分园区配套功能不强、要素制约加剧等实际问题,通过设立6亿元的园区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的创业引导资金、1亿元且上不封顶的人才引进资金等,重点在做实项目前期、严格按规划落地项目、提高投入产出比、强化产城融合和区县联动上下功夫,有力地推动了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发展。

二、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级和质量。加快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是永葆产业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打造哈尔滨经济升级版,必须立足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实际,借助老工业基地振兴东风,着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做好调结构、转方式这篇文章。一是盘活存量。重点依托哈尔滨1500多亿元的国有资产存量,一方面引进战略投资者,另一方面,通过推动企业扩产、裂变生成项目,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后劲。2012年,我市工业首次实现三个超千:即食品工业产值首超千亿元、规上工业企业首超千户、工业投资首超千亿元。二是扩大增量。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拉练促动,仅2013年一年,全市开工建设2000万元以上项目1041个,完成投资1300亿元,开工速度之快、数量之多、投资之大,创造了哈尔滨产业项目建设新的历史。其中,中船重工燃气轮机、华南城、万达文化旅游城等一批大项目正在显效发力,成为提升产业层级、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三是提高质量。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已经由经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主。为此,我们着力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2013年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1%和14.1%,都远远高于GDP增速。

三、坚持以产业强县工程为牵动,着力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能。广袤的农村腹地是哈尔滨在同类城市中最大的比较优势。发挥县域资源优势,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必须抢抓两大平原现代农业改革试验政策机遇,坚定不移地走以资源换产业、以市场换项目之路,打造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县域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旱改水”、“粮改菜”和“粮牧换位”工程成效明显,2013年粮食产量达到330亿斤,实现“十连增”;肉蛋奶总产量达290万吨。二是加快发展县域工业。按照强龙头、扩基地,抓招商、建园区,补链条、壮产业的思路,重点发展食品制造等8大产业、乳制品等3大养殖加工板块和10大特色产业基地,壮大宾西牛业等50户龙头企业。2013年,全市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20.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3个百分点。三是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撤乡并村为抓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两年来,全市共撤并21个乡(镇)、405个村(屯)。四是大力推动以确权颁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重点通过明晰农村集体资产、资金和资源,量化确权到人,激活农村生产要素,解放农村生产力。目前,确权颁证工作已在我市全面展开,方正国家级试点已完成90%的确权颁证任务,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创造了条件。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哈尔滨的县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实现了县域工业投资2年翻番、财政收入3年翻番、生产总值4年翻番的发展目标。

四、坚持以扩大开放为重点,着力拓展产业发展的战略空间。招商引资是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哈尔滨外来投资规模偏小、经济外向度偏低,始终是影响产业建设的重大瓶颈问题,必须发挥毗邻俄罗斯的区位优势,抢抓沿边开发开放历史性机遇,把开放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加大产业招商力度。重点围绕打造千亿元产业,突出江北科技、哈南工业、哈东物流、哈西空港板块招商题材,采取专业化、“一对一”、“点对点”方式,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100强企业,开展全方位招商引资。2013年,全市新引进开工产业项目836个,是上年的4倍;实际使用外资22.8亿美元、内资1322亿元,分别增长20%和63.2%,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一位。二是完善沿边开放功能。全力打造对俄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开通了直飞美国阿拉斯加包机、对俄航空客货混载业务和国内首条对俄航空货运专线,成立了中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设立了哈尔滨国际邮政互换局,建立了中国北方电商物流仓储发寄中心,启动建设了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和中白哈尔滨工业园等承载合作项目的产业集聚区,为扩大产业合作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专门制定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为中小微企业金融贷款、管理咨询、技术援助提供服务,有力地促进了非公经济加快发展。2013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已突破2500亿元,占全市“半壁江山”。

五、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必须坚持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不断创优经济发展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两年来共减少审批要件21个,取消自设审批事项57个,优化政府办事流程202个,社会交易成本大幅下降。总投资20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110天,创造了万达集团在全国40多个城市项目建设的最快速度。二是推进政企分开。新组建的文旅集团、市政集团、交通集团、住房集团,国有资产运营和配置效率明显提升。特别是文旅集团管理下的冰雪大世界2013年一举实现扭亏为盈,59天经营收入就达2.1亿元,净利润更是达到了8000万元。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我们连续三年开展政风建设年活动,先后出台了行政问责、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和“六项禁令”等相关规定,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499起、问责974人,极大地教育和警示了广大政府工作人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当前,哈尔滨正处在转型振兴的重要时期、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站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历史新起点,面对“五大规划”带来的新机遇,我们将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以“功成不必在我任期内”的胸怀和更加扎实的产业基础,为开创哈尔滨更加广阔的未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夯实 根基 项目建设 奋力 推进


[奋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夯实打牢科学发展根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