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职业总结

一位老人的剪纸人生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31 09:41:47   浏览次数:

【摘要】: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湖北雕花剪纸则从南北朝始,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流传至今。刘士标湖北工业剪纸的创始人,他从8岁开始学习剪纸,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的“新中国剪纸艺术家”等称号,并被评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遗产项目武汉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一把小小的银剪却剪出了大大的世界。他用剪纸这种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武钢的变化以及自己生活的变化。目前,剪纸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正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无论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条件看,还是当下人们对剪纸的认识和使用的角度看,其传承与创新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采访时间:2015年11月9日。

采访地点:武汉市青山区刘士标剪纸博物馆。

采访人: 张妮,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研究生,下面简称“张”。

被采访人:刘士标,男,1940年出生,汉族,湖北监利人。湖北工业剪纸创始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的“新中国剪纸艺术家”等称号,并被评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遗产项目武汉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刘”。

一、剪纸的简介

剪纸是一门浸透着浓厚民族风情的民间艺术,它也因地域风情的不同而形成多种风格样式。剪纸历来以小品传世,多借花鸟、虫鱼的平面变形来表达人民企盼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据考证,剪纸在宋代以前就有流传,它和我国的华胜、皮影戏、刺绣艺术、木板年画、木雕工艺、民间染织工艺等各种民间艺术,都有密切的关系。1949年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剪纸艺术得到了重视。不少美术工作者深入群众,搜集了大量的民间剪纸,加以整理,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剪纸艺术获得显著的发展与提高,在我国广大农村、工厂、部队、学校普及开来。

随着国家建设的深入发展,剪纸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剪纸艺术不但被用在报刊、书籍、室内外装饰以及各种工业品的图案装饰上,而且已经发展成剪纸美术影片、剪纸邮票和剪纸书签等等。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剪纸艺术作品还大量出口深受国际友人的赞赏,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

二、传承人学艺历程

张:我们先谈谈湖北剪纸,跟其他地方的剪纸对比有什么不同。

刘: 湖北的剪纸最开始分地区,有孝感、仙桃、鄂州,这些地方的剪纸都是雕花剪纸,这些剪纸都是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湖北的剪纸属于南方剪纸,雕刻的比较细致,同北方剪纸粗犷豪放不一样。

张: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做剪纸的?

刘:大概八岁那样子,跟着邻居学。

张:您家祖辈有剪纸的传统吗?

刘:没有,我家世代是学医的,只有我是个例外。那时候跟着我的两户邻居偷学的,一户做纸扎龙灯,一户做古装戏道具,都离不开剪纸。我经常去他们家玩,就渐渐的喜欢上了剪纸。

张:那您学剪纸家里人反对吗?

刘:家里人不知道,我天天粘在两个邻居家,偷偷学剪纸。家里没钱买纸,就把捡来的香烟盒子拆开,把包中药的草纸压平,来代替彩纸。一旦遇到有趣的东西,我都会琢磨着将其变为剪纸,蝴蝶、鲤鱼等等,那时候学剪纸真的是兴趣。

张: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由民俗剪纸演变到工业剪纸的?

刘:我16岁那年被招进武钢,工作之余就爱剪些窗花、鞋花、枕头花……厂里谁家有个喜事都爱来找我。后来,工会也找上门,办黑板报也要用我的剪纸。我是一名武钢工人,给武钢人看的剪纸内容不能老是花鸟虫鱼,能不能剪出高炉铁水呢?但是,传统的剪纸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锯齿纹、水波纹等各样花纹都传了几辈子,要突破创新并不容易。

张:您是怎么样把传统的汉派剪纸创新成工业剪纸的呢?

刘:传统的汉派剪纸虽名为“剪纸”,实质上是用刀刻,纹路多为曲线,我引入了北派剪纸的剪刀技法,将各种线条进行巧妙的组合,在艺术处理上,用直线、粗线表现高炉,使其更为宏伟壮观,用曲线、细线表现烟雾,使其更为生动自然,用斜线来表现奔腾的钢水,使其更为欢快、流畅。还汲取了版画、国画、宣传画、漫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兼有柔细和粗犷的风格。

三、剪纸的发展演变

张:您刚开始剪纸剪的是什么类型的呢?

刘:刚开始就剪一些动物,比如:蝴蝶、猫、狗之类的。后来到武钢上班,剪一些生活类的东西,窗花、鞋花这类的。有时候同事来家里玩,看到喜欢的窗花、鞋花就送给他们。就这样我剪的东西大家都还蛮喜欢的,厂里有谁家办喜事都找我来剪一些喜庆的东西。

张:窗花、鞋花这些东西在当时实用性还是有的,机械化的生产代替了手工,那您的剪纸又是怎么样发展的呢?

刘:商品的市场化很多东西都可以买到,不像之前那样紧俏。我就开始想,我的剪纸要怎么样才能维持它的生命,让它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我开始关注藏书票,我开始研究各种藏书票,把它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剪纸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不能丢。我剪的藏书票有十二生肖的、有各国国家的,还是有人欣赏,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张:您的剪纸是顺应了市场的变化,那继藏书票之后,您的剪纸又有什么变化发展呢?

刘:九十年代初,我们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长江的流经地,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古琴台这些景点都是人们所熟知的,要是能用剪纸把他们表现出来,那一定具有意义。我就开始研究山水风景剪纸,为了剪好长江三峡风光,我还专门去采风,把重庆到武汉长江沿岸的风景都拍下来,回来后经过自己的加工,做成了长江三峡风光。我拿着我做的风景剪纸去参加展览会,买的人还很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我的剪纸,中国传统的东西还是有市场的。

张:那您是怎么样从山水风景剪纸转变到工业剪纸的呢?

刘:因为我是武钢的工人,每天都在厂里做事,看着钢是怎么样生产出来的,有人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我就想用剪纸记录我的工作。当时厂里的领导还是支持我剪纸的,那时候白天背着馒头、开水下到工矿厂区去采风体验,晚上蹲在自己的小屋子里研究剪纸。就这样我开创了“工业剪纸”的路。我的工业剪纸记录了武钢的生产过程,也记录了武钢的工人工作的一身,你们年轻人看这个没多大的感谢。老一辈的工人看到这里热泪盈眶,想着他那时候穿着厚厚的隔热服,在生产车间里工作的场景。

四、剪纸的制作

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在剪纸中怎么样选择剪刀?

刘:剪纸最主要的工具是剪刀,剪刀的结构分为:剪口、剪尖、剪背、剪身、剪轴、剪把。

张:那在选纸方面应该怎么做呢?

刘:在选纸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根据你的创作来选纸。

张:剪纸构图的方法有哪些呢?

刘:构图上,首先对素材进行简化,删去与主题无关紧要的东西,不影响主题的表现,在有限的画面上更利于突出人物,着力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发挥剪纸的特长。剪纸构图惯用平视体的章法。平视构图使构图单纯、明朗起来,能产生很强的装饰效果,是一种装饰性的构图。这种构图在装饰艺术中大量存在,如画像砖、石刻、壁画、民间年画、挑花、浮雕及多种工艺美术装饰中。以平视构图为基础,可变化出它种构图样式。若略带一点仰视,基本上不会破坏平视装饰的效果,形象会显得高大,还可在俯视的画面构图中,采用近乎平视的形象,两者结合起来。但这些变化均要严格按照内容的需要,以及视觉上的舒适感来定,不能盲目从事。

张:剪纸的刀法有哪些?

刘:剪纸的刀法中,有剪、刻、划、切、压和针刺等多种技法。切,就是用刀向下一按,多切出短而直的刀口,如有的锯齿纹就是一左一右一刀刀切出的。刻,就是像拉锯似的上下抽动刻刀,徐徐移动,刻曲线很方便。压和针刺,就是用刀尖或针尖在形象的适当部位轻轻一压或一按,仅留下凹下的印痕,并未剔下纸屑,表面皮和花、叶的脉络式的细小点子时多用它。

张:剪纸作品的装裱有哪些?

刘:好的剪纸作品要经过装裱之后才能更具有价值,装裱分为以下几类:一、镜框式:在装剪纸时需要将剪纸的四周少量的白色乳胶粘连在托纸上,托纸的颜色选择主要看剪纸的颜色,起衬托剪纸的作用。比如剪纸是重颜色时,衬纸就要选择浅色的,剪纸是浅色或白色时,衬色就要选择重颜色。二、纸版装裱:纸版装裱可分平面装裱和立面装裱,平面装裱将剪纸用透明乳胶全部粘连在事先设计好的纸板上即可。立体装裱将纸版分成二层,中间夹着用透明片固定好的剪纸,外表再用透明片或玻璃纸贴好,这种装裱给人一种立体空间感。三、卷轴装裱:卷轴是装裱中国画的一种形式。它庄重、大方,挂在房间里很有气魄和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用来装裱的剪纸自然是上等。四、压胶装裱:透明树脂胶,加进少许的凝固剂,将剪纸平放在玻璃上,将配好的胶水倒在剪纸上面,然后用木架绷平的玻璃纸平放在胶上,再用橡皮滚筒压平,放在400度灯光下烤干。用这种方法装裱后非常精美,能永久保存,但技术比较复杂,如果装裱时温度掌握不好容易将玻璃纸烤破而失败。这种装裱效果近似照片过胶效果。

五、剪纸的传承与创新

张:您的剪纸现在是武汉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那您理解的非遗是什么样的呢?

刘:想的这个过程是非遗,真正剪出的东西不一定是非遗。非遗的果实是这样东西,真正的非遗是思考的这个过程,应该要怎么搞?再结合剪纸的规律,掌握剪纸的特点这些再来创作。

张:现在找你买剪纸的人多吗?

刘: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年人或者学者还有就是对这个感兴趣的人。不像以前那样有很大的需求。这个东西毕竟是手工活效益低,如果靠这个为生,那会饿死,一天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我是退休后有退休金,不担心吃饭的问题才专心搞这个的。

张:您现在在武汉也算小有名气,找你拜师学艺的人多吗?

刘:以前还是多,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也不行了。我以前带的学生都基本上可以带徒弟了,他们也是对这个感兴趣,真正以这个作为事业的没几个。

张:您现在经常参加展览吗?

刘:有时间就会去,跟各个地方的剪纸艺人进行交流,互相的学习。也了解到老祖宗传下的这门手艺正在渐渐没落。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中几乎看不到剪纸的影子,那些一辈子以剪纸为生的民间艺人生活状况都颇为窘迫。

张:那您觉得剪纸要传承下去需要的是什么?

刘:剪纸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要让它传承下去首先要有市场,也就是人们要需要它,它才能活下去。

张:怎样才能让剪纸艺人在现代社会生存下去?

刘:这也是我思考的问题,剪纸要适应市场化的道路就必须要“转型”。告别了工业剪纸,我将大好山河搬到了纸上世界,先后设计制作了《长江三峡风光》、《江城大武汉》、《世界风光》、《美丽青山》等一系列剪纸作品,叫好又叫座,德、法、日、韩等多个国家的博物馆或艺术馆都将其纳入收藏。

张:怎样让传统技艺走上市场化道路?

刘:剪纸可以与旅游经济相结合,把当地的风光、古迹、名山、民俗、风情等各种文化资源做成剪纸,通过精美包装,成为旅游产品。不仅是实惠的特色礼品,也是宣传本地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唐娜,马知遥 西部苗族史诗《亚鲁王》传承人陈兴华口述史[J],民族艺术,2015.

[2]耿波,地方与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与当代问题[J],民族艺术,2015.

[3]牛乐,文化边界上的道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拉卜楞唐卡艺术[J],民族艺术,2015.

推荐访问:剪纸 老人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