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计划

柴油机DPF系统可靠性试验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7 08:39:05   浏览次数:

摘 要:DPF后处理系统已广泛应用,DPF开裂导致整车PM超标,堵塞会导致经济性恶化,动力性不足。文章通过合理设计台架可靠性试验循环和过程分析,有效验证DPF系统可靠性。

关键词:DPF;柴油机;台架试验;可靠性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8.005

0 引言

柴油机有着动力性好,又十分经济的优点,目前被大量大小型交通工具采用。而柴油机排气的有害成分主要有CO、HC、NOx、硫化物以及颗粒物、臭味气体等,由于柴油机使用的混合气平均空燃比比理论空燃比大,故其CO及HC排放明显低于汽油机,但NOx、颗粒物及臭味气体却较高[1]。

柴油机的尾气处理目前有两个控制方向:一方面改善发动机机内净化技术如废气再循环和控制燃烧等技术;另一个方面改善机外净化技术如提高尾气处理器的处理效果。尾气处理技术常用技术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氧化催化(DOC),颗粒捕捉器(DPF)等技术[2]。其中,壁流式颗粒捕集器是公认的降低PM排放最有效的装置之一,其捕集效率可达95%以上[3]。随排放升级部分地区也强制要求使用DPF来控制PN的排放水平,而对于装在轻型柴油车上的颗粒捕集器,需要进行200个加载再生耐久试验循环[4],如何进行DPF可靠性试验尤为重要。

1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案

1.1 试验台架

表1为试验使用的测试用设备型号,表2为测试用发动机及后处理参数。发动机采用江淮自产某款国五发动机。

1.2 试验方案

a)常规加载再生工况。常规加载再生工况,一个循环105min,其中90min进行累碳再生(视发动机累碳时间而定),15min进行全速全负荷工况,确保每次再生完全。加载工况点选择原则:1985rpm@85Nm时,排温为345℃左右,保证DOC后处理中SOF均能正常燃烧,从而不影响DPF中碳烟加载;该工况烟度基本大于2.0,有利于碳烟的快速加载,节省试验时间,同时此区域为整车常用工况点;该工况点CO值为443ppm,CO排放值在中等偏大区域,更充分考核DOC;加载时间约为70min,累碳质量约为20g,与标定时一致;按轻型柴油车要求进行200次循环;此工况为工况1。

b) 加严工况——DTI工况。DTI工况,一个循环为105min,加载时间约70min(视实际加载速度而定),进入再生后,DPF内部开始燃烧后立即进入怠速,内部温度会持续升高,怠速运行150s后DPF内部温度将持续降低,若继续怠速,ECU判断温度过低而停止再生,为保证剩余碳烟完全燃烧,再回到1980rpm@85Nm工况下,继续进行再生,直到碳烟燃烧完全。15min进行全速全负荷工况,确保每次再生完全,此工况为工况2。

c)工况1连续运行11次,为确保进入工况2前DPF内部碳烟烧完,第11次再生完成后全速全负荷工况运行40min,再进入工况2,工况1:工况2=11:1。取整后可靠性共运行220次加载再生循环累计385h。

1.3 传感器布置

在DPF前后以及DPF载体内部布置温度传感器,监控再生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如表3和图3所示。

2 加载再生可靠性试验

按照上述工况进行可靠性试验和后处理评价。如表4所示,试验后各稳态工况点THC转化效率均在80%以上,DOC氧化性能再指标范围内。DOC+DPF后端测得的FSN值均小于0.01,且排气尾管无任何黑烟,后处理过滤效果良好,如图4所示。

如图5所示,DPF累碳量试验过程中均在6.5±0.5g/L范围内,与标定值基本一致,随可靠性试验进行,累碳能力稍微下降,220次循环后累碳量在18.9g, 这是因为部分机油参与燃烧,DPF内部累积灰分,导致碳的加载量减少。

常规再生循环共运行200次,如图6其中8个循环所示, 可靠性过程中T_DPF_BED温度在700~860℃内,自动循环中碳载量不同最高温度有所不同,但均在900℃范围内,安全域度较大。DTI工况共运行20次,DTI工况中,T_DPF_BED迅速上升,36s后达到最高温度955℃,如图7某个循环所示, DTI循环过程中T_DPF_BED最高温度均在860~960℃范围内,未超过1000℃。

3 结论

(1)耐久性试验中,DOC、DPF内部温度未超过900℃,同时DTI工况下DPF內部温度最高值在1000℃以内,在载体安全温度范围内;(2)耐久性试验后,DOC、DPF外部无开裂、载体无裂纹;(3)DOC的CO、HC转化效率未出现恶化现象,PM捕集效率未出现恶化现象;(4)DPF累碳能力无恶化,DOC对THC氧化能力在80%以上,通过考核。通过此工况有效考核了DPF,保证了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兴虎.汽车环境污染与控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04):223-225.

[2]梁曦.DOC与DPF结合在柴油机后处理上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

[3]李路.CDPF再生性能的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第6期(总第221期)2015年12月.

[4]HJ451-2008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柴油机排气后处理装置[S].

作者简介:孙泽(1984-),硕士学位,工程师,主要从事发动机及后处理试验开发工作

推荐访问:柴油机 可靠性 试验 研究 系统


[柴油机DPF系统可靠性试验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