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职业计划

试论中国画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6 08:48:18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在新媒体艺术中中国画元素的应用。从这些应用中来试论中国画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和新媒体对中国画以后的发展有何借鉴。科技发展的速度与日俱增,新型的电子产品数不胜数,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画面临科技的发展,这种单一的画种怎样贴合当今人们的快速变化的审美感受。让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发展,是一直不断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中国画;动画;CG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对绘画的视觉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而新媒体艺术就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艺术。而中国画是历史久远,富有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中国画的各种画论,从古至今的画家,多不胜数,这种古老精湛的艺术,在当今文化科技的冲击下,也应该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藝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我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因此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由此看来,新媒体艺术是附着在新媒体上发展起来的,有怎样的新媒体有怎样的新媒体艺术。这样说来,新媒体艺术的范围是很广泛的,而本文中只对动画与CG这两种常见的形式做以讨论。

如何定义新媒体艺术,至今也没有明确的定义,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我们一般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

一、动画电影中的中国画元素

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现在,新媒体渐渐成为传播艺术的最快捷便利有效的渠道,电影的发明与发展,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享受。而动画电影的出现,使得绘画这种只在画纸上能看的固定画面有了生命。

而中国的动画电影一直冠以“美术电影”的名称,可见“美术电影”的称谓强调了动画电影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物造型,场景设计,色彩等与美术相关的因素。虽然严格意义上说,“美术电影”只是动画电影的其中一种表现手法,并非等同于动画电影,但是从这也可以看出,中国的美术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多么广泛。从1941年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开始起至今的动画作品中,中国画的影响无所不在。 而水墨动画的诞生,更将中国画的应用推至了高潮。

(一)造型,色彩的运用

中国画在古代又叫做丹青,可见对色彩的运用多么重视,颜色多用对比色,色彩鲜艳华丽,工笔画里多用石青,石绿,朱砂。中国画虽然是“随类赋彩”,表现对象的固有色,但是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猪的描写,为了强调对象的特征,或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和主体思想的表现,在适当的场合可以进行变色。而在色调上中国画虽然艳丽,但不俗气。1956年的《骄傲的将军》,其人物造型,色彩运用,借鉴了大量的古画与民间美术,线条流畅柔和。背景设计吸取了古代壁画的工笔重彩的技巧,使得建筑庄重浑厚。

1964年完成的第一部彩色动画《大闹天宫》当中的人物造型,具有典型的中国工笔画的味道,人物造型设计张光宇先生,吸收了明代画家陈洪绶的绘画,又加以融合一些民间剪纸木刻,京剧艺术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国味的动画长片。线条和色彩上,张光宇借鉴了民间绘画和木刻,线条洗练,以红、黄、绿这三种鲜艳浓重的颜色作为主要成分,运用到角色中。而背景的设计借鉴了佛寺道观和壁画,例如山西永乐宫,北京法海寺等。

1979年的《哪吒闹海》是我国动画电影的一个高峰。这部动画邀请了张仃先生担任人物设计。他在设计中:吸取了中国门神画、壁画里的有用素材、采用装饰风格,简练的线条,配以民间画常有的青,绿、红、白、黑等色彩,使人们感到常见又新鲜,既有传统的东西,又有提炼加工。人物造型不但是地道的“中国货”,而且有鲜明的性格和色彩。李靖的大红袍;哪吒赤身时的浅色肉身,再配上红绫和金圈;四海龙王根据其不同的属性,配以不同的色彩。色彩随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有着鲜明的对比。背景又采用了中国工笔重彩画装饰式的处理方法,而对于山石又加以山水画的皴法,使得整部色彩华丽,富有装饰性。

(二)意境的运用

说到“意境”,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的范畴。

在意境的构成上,涉及了“意”与“境”或“情”与“景”两个方面。在“意”与“情”方面,要求“情真”、“意新”。在“境”与“景”方面,主张“景真”、“境真”、“境实”和“境深”,布景以少胜多,含蓄不尽,却又“林间如可不入”,“山下宛似经过”,强调画境“得乾坤之理”,具体山水形象形神兼备。

而动画中“意境”的运用,最具代表的就是水墨动画。水墨画相传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南宋梁凯开创了可以视为水墨写意的简笔人物画,直到明清,水墨写意画不断地发展、成熟、壮大。别具一格的绘画表现形式,将东方人的理念情感体现的最为准确。而在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墨动画,打破了“单线平涂”的单一制作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而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是根据方惠珍,盛路德同名童话改编的1960年7月制作完成的《小蝌蚪找妈妈》,此片的角色造型完全取自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绘画,影片的开头,银幕上出现一本素雅的中国画册,封面打开后,试衣服幽静的荷塘小景,镜头渐渐的向画面推去,古琴和琵琶乐曲悠扬而起,把观众带进一个优美抒情的水墨画世界。这部影片准确的保持了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和笔墨运用。将齐白石笔下的蝌蚪、青蛙、鸡、金鱼等赋予新的生命。片中运用了水墨画独特的技巧,“意境”处理的巧妙,无“水”胜有“水”,没有水纹的描写,却将蝌蚪、金鱼、大虾等生物游动的感觉,水草飘动的感觉描绘的栩栩如生。观众完全能够从小蝌蚪在摆动尾巴时的变化中理解其所传达出的情感信息。

1963年12月我国第二部水墨动画《牧笛》制作完成。这部影片将电影,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片中的主要形象牧童和老牛,都来自李可染先生的作品。整部作品完全用水墨的形式展现,水墨式的山,水墨式的竹林与紫藤,却完全展示了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意境传情。片中没有一句对话,全靠角色的神情,动作来阐述情节,在这种清新的农家的气氛里,表达了“艺术高于自然”的主题。

这些动画电影都是中国当时出色的影片,不仅纷纷获得各种奖项,而且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和研究探索的资料。

二、中国画元素在现代电视艺术中的应用

数字技术是与计算机相伴而生的一种现代科技,它可用计算机对图像、声音、文字等用计算机的数学运算规律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它是新媒体中最为有代表性的技术。现代的影视节目常常通过数字技术来制作特技效果,使观众享有特别的视觉享受。而在视像中利用数字技术加入中国画的元素,能够充分体现中国文化,让人一目了然。例如一些电视节目的宣传片,其将真实的人物用电脑技术做成水墨人物的效果,借此来传达这套节目的宗旨。

而当今动画中,因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入了许多电脑制作的成分,使得画面更为生动,不再像以前的动画一张张的手绘。

《花木兰》是美国动画公司——迪斯尼,根据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花木兰”改编而成的。作为西方的动画公司来说,对于中国的文化不是很了解,故事情节来说还是西式的感觉。但是作为中国人来说,对这部影片感触最深的应该是片头——那用水墨形式一笔笔画成的祥云、长城、桃花等。以至于有好多不熟悉动画的人认为这是中国的作品。可见,中国画的元素在国际上已经将其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作为一种民族特性来展示的。

这就是数字艺术应用最好的例证,有了这项技术,使得中国画元素的发展空间更为广大。可让网络LOGO,影视作品,在中国画元素中找到更为贴切的表达,再利用数字技术来加以实现,继而又达到了对中国文化的宣传与介绍的效果。

三、中国画元素在CG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更新的媒体——电脑的出现,使得艺术传播方式更为快捷,我们现在就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许许多多的美术作品的数字版。而为电脑制作的绘图软件的发展,更具有传统的绘画形式特点,又可以快速的传播。

在21世纪时代进步的今天,国、油、版、雕等艺术种类的界限已日渐模糊,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运用数字技术来做艺术。就拿Photoshop软件来说,用其作CG的CG画家不在少数。而在这种超级现代的技术制作绘画时,许多的中国画家更喜欢将中国画的元素应用其中,区别与西方的一些CG画家 ,营造出一种特别的中国风,并且受着当今青年人的喜爱。

四、结语

从以上来看,中国画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不只是中国画能够使用,它现在已经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而这种应用,也是对中国画艺术很好的宣传。中国画元素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应用,会使得喜好新鲜的年轻一代,也对中国画这种好像只属于老年人的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更能弘扬传统艺术。而中国画又能在新媒体艺术中得到怎样的启发,创作出更符合时代,迎合大众的艺术作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同时,中国画也被新媒体艺术所影响着,当今的“新工笔”富有新意的构图与创意,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年一代艺术家的作品,在被新媒体充斥的今天,他们也或多或少被新媒體艺术影响着,才能创造出不同于传统的“新工笔”艺术。

参考文献:

[1]《2005优秀美术论文选》 张夫也 主编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7年

[2]《漫步数字化艺术》 朱澄 编著 今日电脑天地网络出版物 2002年

[3]《读动画中国动画黄金80年》 许婧 汪炀 编著 朝华出版社 2005年

[4]《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 张歌东 编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年

[5]《中国动画电影史》 颜慧 索亚斌 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年

[6]《中国画论辑要》 周积寅 编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7年

[7]《艺术视像与后现代思潮》 艺术学编委会 编 学林出版社 2005年

[8]《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 张慧临 著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

推荐访问:中国画 试论 影响 媒体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