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买卖合同

简论科学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软载体的意义和特征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30 08:54:01   浏览次数: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问题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科学知识是青年学生在校学习并感兴趣的文化对象。文章将科学史知识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范围,主要分析和论述其作为软载体的涵义、依据和特征,以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及其实效的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科学史 软载体 特征

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教学媒介、环境和具体活动形式等展开丰富的研究,把这些用于承载该学科教育信息的、并将它有意识传向受教育者的中介物或活动,叫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如何理解、发挥并不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学界却更多的注重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的网络平台、强化互动的讨论辩论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等等显性的平面化和形式化的载体研究,似乎忽视了更多的富有深厚内涵的精神载体即软载体的研究。如忽略了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领域里挖掘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近来学界也开始拓展载体的外延,如武汉大学余仰涛教授、赵继伟博士已将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定义为: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是指能承载思想政治工作和传递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能量的客观实在。这里,这类客观实在已包含精神载体的东西,笔者在此称之为软载体,以区别那些看得见的活动的或物质的载体。本文是要将学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目光再收回到青年学生在校学习和较感兴趣的知识领域,将科学发展历史知识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范围,对其软载体特征和功能作些初步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史软载体的涵义和依据

1、科学史软载体的含义

科学史作为史学的一个门类,科学史研究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如果科学可以定义为人类为取得真知而进行的有系统的精神探索的话,那么科学史也可以说是描述和说明人类这种有系统的精神探索的历史。这种有系统的精神探索静态上表现为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动态则表现为科学研究活动。具体地说,科学史研究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的演化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研究科学家科研中的成败原因,研究科学发展中不同观点和理论之间的纷争与融合,研究影响科学发展的各种历史因素等等。史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教育功能,它使人睿智聪明,不重蹈历史覆辙。科学史作为史学科学属于文理交叉性边缘学科,其独特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内涵而使其在现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显露出重要的作用。本文所讲的科学史软载体的涵义就是在此基础上讲的。

所谓科学史软载体,是指以科学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意,是指充分挖掘、利用科学史中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思想、观念、精神和人文内涵来来对人们进行教育,以达到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

2确立科学史软载体的依据

科学发展的人文价值属性和外在的科学学习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以其为载体提供了根据和条件。这里所说的科技的人文价值,指的是科技自身所隐含的一种指向人类的价值属性,是由科技的本性所决定的,其人文价值属性从科技的研究对象和科技的客观内容两方面体现出来。

马克思对科学染指的对象——自然的概念做了三个方面的分析,其一,作为一切存在物总和的自然,其内容包括人化自然和人的足迹还未涉及的自在自然。其二,作为人的环境的自然,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其三,作为人类活动要素的自然,它渗透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和整个劳动过程中,成为人类社会须臾离不开的东西。以上三种对自然的理解,都与人及其实践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合二而一的真正的自然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既然如此,染指自然的科学技术,必然染指人类社会,内含人文科学内容,内含丰富的人文价值。

从科技的内容上来看,其一,科学技术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它是人类活动的记录,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科技活动本身就是指主体(人)与客体(自然)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的活动。其二,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一种研究活动,一种社会建制,从科学思想、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方面体现着人类的价值取向;技术作为一种对科学知识的运用,则突出体现出人类的追求、人类的利益、科技作为一个整体,突出体现了人类的最高价值--真善美的价值。如:科学的普遍性、创造性、无私利性,以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的珠联璧合为根基的科学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集中体现了求真的人文价值取向;科学对专制、迷信的蔑视,对自由、民主、公正的追求,突出体现了求美与求善的人文价值取向;而任何符合理性精神的合理的技术,又无不是实现人类真善美价值取向的有效手段。其三,科技是人类精神的成就而非单纯物质技术的成品,是人类文化的独特成果;因而,在科技的知识体系及其运用的过程中,充满着人类的价值判断,诸如:在人类认知、探索、改造客观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科学信念价值判断、事实解释价值判断!科学预见价值判断以及认识价值判断和审美价值判断等。而所有这些,都是人文价值的核心内容,综合以上对科技研究的对象和客观内容的分析,说明科学史的人文内涵实际上也包涵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信息和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上看,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形成科学辨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以树立和科学一致的人类最高价值观-真善美的价值观,以形成适应我国社会所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善于把自己规范到如科技人文始终指向人类共同利益一般的人文取向上来,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塑造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科学发展史本身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它对人的影响本来就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影响,因而科学史具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在特质,这一特质为思想政治教育以其为载体提供了内在依据。

此外,青年学生身处科学技术被上升第一生产力的高度,知识经济社会特征日益显现、全民重视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时代背景之下,身处在校学习科学知识的良好氛围中、学校拥有的各学科专业教师、大量的科学书籍、科技设施、校园内的各种科学兴趣活动,这些时代背景、校园氛围、制度设施、社团活动等等都为科学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史软载体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软载体不同于其他教育活动或形式,确实具有其最大的软性特征,即载体本身是蕴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精神体系,不是能眼见的活动或物体,而同时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通的人文内涵。其他载体如管理、演讲、会议、讨论等活动形式载体或是多媒体、网络、物质产品等手段物质载体则不一定先天具备相应的人文内涵。也因此,科学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软载体的最大特征就表现在精神上的直接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启导、激励上。即是精神—精神(一次转换)模式,而其他物化载体往往是精神—物质—精神(两次转换)模式。这里精神载体对受教育者表现出满足后者的三种心理期待。在此,我愿从这方面就该软载体特征展开一些初步的探讨。相信还远不够成熟和完整。但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可满足学生对载体奇特性、创新性心理期待

这是由科学研究的对象本性决定的。科学发展往往是不断解释新现象、解决新问题、预测未来现象的过程,科学成果也是不断推成出新,富于创造性。这种科学知识的介绍必然带给学生内容材料上新奇感,有趣感,之后再来引入或挖掘其中相关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这就能抓住学生注意力,并引起其兴趣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系统里。如关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简单知识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新奇时空观、物质观的浓烈兴趣后,再导引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唯物主义思想就能收到良效。甚或列出用相对论取代牛顿时空观的例子可同样在满足学生好奇感兴趣的心理状态中接受关于真理及其属性知识的有效灌输。

2、可满足学生对所学知识实在性(逻辑实在性)、实用性(人生必备性)的心理期待

这是由科学研究的内容本性决定的。科技史通过介绍科学活动及其成果的产生过程映射出思政理论知识的逻辑性、实用性。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内容本身的逻辑性、实用性教育较易被误认为是说教、宣扬、灌输,而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著名科学史家库恩在谈到科学史对科学哲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历史对于科学哲学家、也许还有认识论家的关系,超出了只给现成观点提供事例的传统作用。就是说,它对于提出问题、启发洞察力可能特别重要”。这里也间接指出从科学历史材料中映射出逻辑联系和思考价值,实际上也指出了科技哲学的意义所在。对作为整体的科学发展的反思即科技哲学知识可启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的唯物辨证法思想及科学的世界观,并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的逻辑联系。一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历史,进而也是社会上层建筑不断丰富化,复杂化的历史,也就是社会上层建筑中,社会成员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历史。也通过列举大量的科技成就提升生产力水平又进而促进社会进步的例子,进而体验到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等上层建筑对一定社会成员相应思想道德品质的逻辑的必然的要求。也就增强对所学知识的逻辑实在感和实用感等。

3、可满足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审美性和激励性心理期待

科学成就的表达往往体现出简捷而深邃的美,科学成果常常揭示出大自然对称与和谐的美。两者如诗如画,让窥探着(受教育者)受到美的感悟和激励。如杨振宁教授认为牛顿的运动方程、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方程、海森伯方程和其他五六个方程就是物理学理论的骨干架构。它们提炼了几个世纪物理学试验工作和理论精髓,达到了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它们以极度浓缩的数学语言写出了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这在杨振宁教授那里被誉为造物者的诗篇。我们青年学生也是可以从中感受物理学、数学知识的简捷、凝练之美,感受物理世界的神奇、和谐之美。从这些美的感悟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丰富的诸如唯物观、辨证思维等等知识。受教育者能产生对美好自然、生活乃至于对文化知识的向往和热情。为展开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酿造良好氛围、打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科学史作为精神载体,简便易行,随时可做,笔者叫它易操作性,也可算一个特征。在课堂上,在与学生同行的路上、在和学生沟通的宿舍里,随时可行。但这就需要教育者有着相当科学史知识的储备。

最后,科学史作为软性精神载体,还显示出它与其他物质载体的高度结合性或兼容性上。比如,一次通过幻灯片显示的20世纪世界科学成就回顾,一场有关科学史的报告会,一次科学成就的展览、一次以科学探索为主题的电影,一次有关普及科学知识社团活动等等。事实上结合其他载体,科学史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软载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善侃:论科技的人文价值[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4(7).

[2]李醒民:科学史的社会功能[J],大自然探索,1986(4).

[3]余仰涛、赵继伟: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涵义的把握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6(1).

推荐访问: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 特征 意义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