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租赁合同

宪法实施的行政法路径研究论文

作者:jnscsh   时间:2020-10-16 17:48:14   浏览次数:

  宪法实施的行政法路径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 根据人类社会法制进化规律,在进入宪政法治阶段,行政法作为宪政的支柱法,行政法对宪法实施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膨胀的行政权冲击宪法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客观现象,宪政背景下行政法的出现就是控制行政权保护公民权利。行政法在实现自身使命的过程中实施着宪法,行政法使抽象、文本的宪法成了现实、具体的宪法。

  关键词:宪法;宪法实施;行政法;行政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主要规范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规范国家权力行使、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等是宪法关注的焦点所在。而行政法则是有关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法,核心内容是行政权力的控制和公民权利的保障救济。由于二者均涉及公民权利与行政权力关系的调整以及公民权利的保障问题,宪法与行政法在本质上关系密切。

  一、法制进化中的宪法与行政法

  (一)法制进化规律

  法制是人类社会的实践结果,是人类社会自我治理的经验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产物,法制进化过程体现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总结人类社会法制发展的规律可以看出,法制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或时代) ,即刑法阶段、民法阶段和宪政阶段。[ 1 ]这是对整个人类社会法制进化实践深刻分析后作出的经验总结。刑法阶段、民法阶段和宪政阶段的划分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起关键作用的某一类法律规范的表现上。社会需求是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基础,一个社会的法律表现和法律结构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对法律的需求决定的。

  在刑法社会阶段,法律规范的出现首先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满足统治秩序的需要,法制的目的主要是以强制迫使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将法律作为专门威慑的工具和惩罚工具,将法律视作国家暴力的机器,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强权秩序。到了民法社会阶段,法制虽然也有刑事法律规范,但与刑法社会阶段相比有了根本性的不同,法律规范在满足了统治秩序之后,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要求法制来维护人身自由和财产自由,民法阶段的法制,确认和保证社会主体的机会均等,承认社会资源的差别拥有,为模糊的权利提供明确而稳定的基点,使人们享有更广泛的意志自由和自主权利。到了宪政阶段,社会发展要求法制对权利的保护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宪政阶段的法制不仅要扩充权利的内涵和范围,还要突出对国家权力的控制来建立更多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

  (二)宪政阶段的宪法与行政法

  在宪政法治阶段,宪法和行政法构成了法制的核心内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是宪政关注的焦点,在对待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关系上,宪法与行政法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官民平等的法治理念。宪政阶段的宪法与行政法在法律精神上共奉法律面前权利与权力平等的法治理念。宪政阶段的平等不仅是公民权利间的平等和行政权力对待公民权利上的平等,而且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等。普通法系之所以不对普通法进行公法和私法严格区分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就是为了强调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公民相互之间的关系要受同一法律支配、同一法院管辖,只有这样, 才以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平等。宪法的平等理念已被广泛接受,但传统对行政法的误解行政法是一种不平等的法还在延续。实际上,无论是个人或政府都平等地受法律约束,都不享受法外特权[ 2 ]。行政法本来就是平等的法,它是通过法律机制行政程序法与行政救济法的设计来达到政府和公民间的平等。

  以控权为导向的制度规范。宪法与行政法的共同任务就是对行政权力的控制。对社会控制的需要是政府产生的内在动力,而行政权力总有不断突破权力行使界限的冲动。对于行政权力危险性的深刻认识是宪法与行政法产生的直接因素,宪法在价值层面上断然否定了权力的绝对性与无限制性,行政法是法律管束行政机构和行政官员的学问[ 3 ]。行政法继续奉行宪法的控权理念,在制度层面上通过各项权能间的相互分立、制衡和内耗,弱化其对权利的侵害能力。控制行政权力不仅是宪法制度设计的当然内容,也是行政法制度的核心部分。

  实现公民权利普遍救济的法律实践。相对于强大的行政权力,公民的权利总是弱小的,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和行政法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在宪政阶段,宪法和行政法核心的价值在于其保障公民权利。权利的保障应当体现为一系列具体制度的设计和构建,尤其是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行政诉讼制度和宪法诉讼制度就是权利有效救济的制度设计。行政诉讼是权利的广泛性、基础性救济,宪法诉讼是权利的最后的、最高的救济。行政诉讼使公民对已经被具体化的宪法权利的侵犯可以直接寻求救济,宪法诉讼使得公民的虚置的宪法权利甚至是被立法所侵害的权利也可以寻求救济。

  二、对宪法与行政法关系的再认识

  (一)对宪法与行政法关系的认识带有鲜明的法律传统背景

  英美法系:英国行政法的开山始祖威廉韦德指出,实际上,整个行政法学可以视为宪法学的一个分支,因为它直接来源于法治下的宪法原理、议会主权和司法独立。[ 4 ]自由主义思想大师哈耶克认为,宪法旨在分配权威,限制政府权力,而行政法调整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为的规则,决定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两者的核心作用对政府手中的任意权力加以限制,以免公民个人及其财产沦为政府恣意支配的工具[ 5 ]。对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由于在英美法系不存在公法和私法的区分,在普通法的传统下,宪法与行政法的区分并不严格,宪法与行政法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在两者的关系上实际更强调其统一性,更强调行政法对宪法的归属。

  大陆法系:德国行政法学缔造者奥托迈耶教授曾经有一个著名论断:宪法消逝,行政法长存。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前任院长弗里茨维纳曾说过,行政法是宪法的具体化,德国行政法学者哈特穆特毛雷尔认为,行政和行政法主要由其所在时代的宪法决定,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中旨在表达有关国家及其任务和权限、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规则的决定,必须在行政和行政法中体现出来。行政法向宪法靠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立法者、执法者和法学家同时参与着这个过程。[ 6 ]德国学者弗里德赫尔穆胡芬认为,德国现实是,不仅基本权利和宪法的主导原则已经成为行政法院的最高准则;而且行政法院的机构和组织本身,也一再从宪法中获得有力的推动。反过来看,宪法的现实效力,也在多种意义上有赖于行之有效的行政法院[ 7 ]。

  日本著名行政法学家盐野宏认为,行政法,可以直接认为是关于实现宪法价值的技术法。行政法不仅是行政所应追求的实体性的宪法价值本身,而且是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行政所应遵守的价值。[ 8 ]笔者可以这么认为,在大陆法系,宪法和行政法虽然都归为公法,但行政法还是具有技术法、具体法的色彩;虽然行政法受制于宪法的框架,但突出行政法相对于宪法的独立性;虽然行政法是独立于宪法的部门法,但更多的是强调二者的共同功能。

  (二)行政法取代宪法的认识误区

  在宪法与行政法关系的讨论中,尤以奥托迈耶的宪法消逝,行政法长存观点最为引人注目,但也由于这句话导致了宪法与行政法关系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为什么奥托迈耶认为宪法消逝,行政法长存当德国行政法学缔造者奥托迈耶提出宪法消逝,行政法长存的论断后,这句话就成为探讨宪法与行政法关系的前提,倍受争议,也常被误解。为什么奥托迈耶认为宪法消逝,行政法长存 若理解成行政法能够取代宪法,两者关系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实际上这个论断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因此要理解这句话,就必须从奥托迈耶所处的时代来理解。[ 9 ]奥托迈耶的这句话不应被解释为行政法可与宪法分离且不受宪法之羁束[ 10 ]。

  实际上,正是德意志帝国时期理想主义的宪法和实用主义的行政法,导致了奥托迈耶教授发出了那样的感叹。当时的宪法是以立法权来表现人民主权的宪法,宪法的实施是依靠立法权来实施的,由于当时的宪法仍然是夜警国家时代的宪法,宪法秩序空洞,而无具体地保障人权[ 11 ] ,而奥托迈耶所处时代已经由一个夜警国家转变为行政国家,出现的社会问题已经是传统宪法所无能为力的,这些社会问题大量地由行政来解决,行政权力大量膨胀,以行政权为核心的行政法在德国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技术法,行政法的技术性、实践性使得行政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具有政治性、理想性的宪法由于其无实证法律效力和司法适用的机制变得崇高而无为,奥托迈耶便认为行政法比宪法对社会生活能发挥着更大作用。实际上,在对诸多具体社会事态的规制上,行政法的作用显得比宪法更为现实一些、实际一些[ 12 ]。总之,极强实践性的行政法比崇高理想的宪法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才使奥托迈耶如此感慨。

  宪法决不可能被行政法所取代。宪法消逝,行政法长存实际上并不意味着行政法取代宪法,二者也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我国有学者存在这样的认识:也许宪法的充分实施本身就是意味着宪法的消亡,行政法的发展只不过是这个过程的见证而已。[ 13 ]对这一观点的认识有几个问题需要讨论:

  第一,什么是行政法 是不是所有的行政依据的规则都构成行政法 事实上行政规则(包括行政立法确立的规则)不等同于行政法,诚如德国著名公法学者卡尔施密特所言:如果把当权者发出的每一指理解为法的话,那么依法行政就变成彻头彻尾的专制行政了。[ 14 ]即使行政规则能作为行政法规范在宪政国家还要接受一个法律评价和宪法评价的问题。

  第二,行政法冲击了宪法吗 行政作为权力的表现,具有扩张和滥用的本性,而行政法的使命表明行政法具有与宪法一致的价值诉求,行政法实际上是把宪法控制行政权力的理论和制度具体化。

  第三,宪法实施难道只能依靠行政法来间接实施吗 宪法就不能直接实施吗 宪法实施分为直接实施和间接实施,一般来说,行政法作为部门法是对宪法的间接实施,但宪法并不是离开了行政法就不能实施。宪法直接实施的一个典型方式就是宪法诉讼,宪法的直接实施也不是行政法能解决的,甚至行政法自身实施中的问题往往最终将演化为宪法问题依靠宪法诉讼才能获得解决。国外的实践证明,作为宪法实施的宪法诉讼确保了宪法的独立性、增强了宪法的自主性、发挥了宪法的实用性。第四,若认为宪法仅处理抽象原则,而行政法则是这些原则的具体显现,这只是片面的见解。虽然宪法规范要比行政法更抽象些,因为根本法的特性决定其不可能像普通法律那么具体,抽象的宪法条款通过特有机制宪法诉讼同样获得了具体的实践意义。由于宪法是法,它必然会不断运用到社会的具体实践中去,并与行政法一样,和社会一起成长、发展。[ 15 ]另外,历史事实也没有出现行政法取代宪法的结果,反而世界范围内的宪政实践表明,宪法没有静止不前,更没有消逝,宪法与行政法一样,充满了盎然生机[ 16 ]。

  为什么我国的学者会有宪法被行政法取代危险的认识呢 这主要还是基于我国宪法和宪法实施的现实情况,是对我国宪法实施状况的担忧。如果宪法的规定被普通法律具体化了,那么宪法的规定是无意义的,因为在太阳光下根本不需要点蜡烛;如果宪法的规范尚无具体规定,宪法仍然是无意义的,因为它无法被执行。[ 17 ]实际上,宪政下的宪法是有直接法律效力的宪法,或者说是长牙的宪法。

  三、宪政背景下的行政法

  (一)行政冲击宪法

  从宪法消逝,行政法长存出发,很多人根据对行政与法律实践的一般印象,认为行政法构成了对宪法的冲击。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觉,因为构成对宪法冲击不是行政法而是行政或者确切地说是行政规则。行政冲击宪法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传统的行政在西方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开始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自由放任经济下的政府不干涉态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加剧,西方国家进入垄断经济发展时期,进入到了行政国阶段,出现了行政权高度膨胀的态势,突破了传统宪政模式[ 18 ] ,使行政权超出传统宪法的规制。行政国家的出现意味着行政疆域的不断扩张、行政裁量的复杂化和行政职能的多样化,它一方面使社会成员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加公众对公共行政的依存度;另一方面,行政的优越性又可能引发公共权力滥用、官僚主义甚嚣尘上、行政效率低下等负面效应,从而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造成威胁。[ 19 ]行政对宪法冲击集中体现在行政权对传统宪法立法权的侵蚀和倾轧。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严格的依法行政变成行政造法,控制行政的规则更多成为行政的结果,依据行政立的法行政,导致法律(民意的体现)之下的行政实际上成为了行政(行政的意志)之下的行政,这种行政状况直接侵蚀了宪法权力制衡原则,冲击了传统宪法存在的价值。

  (二)行政法的兴起

  对于如何有效地控制行政机关的问题,普通法已经无法提供任何令人满意的解决途径了。由于目前的法律体系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控制,我们必须产生一个新的法律种类,这就是所谓的行政法。[ 20 ]控制政府权力以保障个人权利是行政法秉承的宪法理念。但行政法面临的挑战是,既要赋予行政机关足够的权力,使它能够充分做好事,能够及时处理各种急迫的社会问题,同时,又要给它以严格的监督和约束,使它不能做坏事,不能侵犯公民权利。既要保证行政效率,又要保证社会公正。最好的政治形式便是将二者结合起来,既保证行政机关有足够的权力来处理当代复杂的社会问题,又能保证行政机关不致滥用权力。[ 21 ]行政国反映的一定程度的行政集权,给国家权力分立带来了冲击,也给行政法的控权提出了新课题。行政法是宪法发展到行政国与福利国阶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2 ]。

  在行政扩张的大背景下,行政法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控制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宪政背景下的行政法就是从消极限制政府权力转变到在承认行政权扩张的前提下,强化部分政府权力以适应转变后的政府职能的需要,行政法的发展随行政职能的扩张而加速[ 23 ]。行政法作为宪政制度、民主法治和权力分立的的产物,最初目的就是要保证政府权力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防止政府胡作非为,以保护公民[ 24 ]。行政法正是基于此而产生并迅速发展。宪政背景下的行政法就是通过寻求新的方式和途径积极控制行政权,以促使行政权合法、有效地运作。一部行政法的历史就是行政权的不断扩张以及伴随而来的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规制的历史。[ 25 ]

  (三)行政法控制行政

  事实上,行政权力是个事实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基于事实的需要,行政机关需要权力就必须授予权力,需要多少权力,就必须赋予其多少权力,这不是行政法所能决定的。[ 26 ]行政不是行政法,行政规则并不等于行政法,并且行政及其规则都是行政法控制的对象。行政法作为法,就必须保持法律本性,决不会保持着行政的本性。行政法的本性是通过蕴含着民主、法治、人权的宪法理想实现对行政的控制。行政既然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行政法就有责任通过有效的机制去控制行政的过度膨胀保护保护公民自由和权利。对于行政立法的客观必然性,宪法的应付办法其实就是在政治合法性各种渊源的框架内使之完成。

  [ 27 ]以事实状态存在的行政权力是适应社会秩序需求而存在的,而行政法的存在就是基于行政权力的现实危险性进行的控制。宪政背景下的行政法,其产生与发展都与控制行政权力紧密相连。依法行政演变的历史既是行政权作用不断扩大的历史,又是公民权救济不断加强的历史。[ 28 ]行政法面对行政权力的扩张趋向,表现出了一种宽容,但宽容决不意味着放任。控制行政权力以防止其滥用和越权是保障权利的基本手段,也是行政法永恒的追求。行政法将行政权力控制在法定的权限内和法定的程序内,既防止行政权对公民权利的侵害,又促进行政权保障公民权利的作用。行政法不仅不得与宪法冲突,而且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之内积极实现宪法。[ 29 ]

  四、行政法实施宪法

  从宪法与行政法关联的角度,也许对奥托迈耶教授的宪法消逝,行政法长存可以重新理解。

  第一,宪法消逝是消逝于行政法之中。宪法规范构成了行政法基本法源,从宪法规范和宪法原则中可以推导出行政法的一般原则,近现代宪法和宪政所确立的民主、法治和人权等原则产生了行政法的核心原则。作为静态的宪法,其高级规范仿佛已作为组成部分而被投入低级规范中[ 30 ] ,宪法等待行政法将其规定或精神具体化,宪法消逝于行政法之中。

  第二,行政法长存是长存于宪法的实施过程中。作为现代宪政最重要的法律支柱行政法,它的发展促进了宪法观念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了宪法确定的社会目标的实现,也促进了宪法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行政法只有在实施宪法中获得永久长存的生命力。

  (一)行政法对宪法的落实

  从宪法特点看,宪法的基本精神、宪法原则及宪法规定,如何在行政诸法规中落实,或相反地,公法或行政法,如何凡事紧扣宪法基本原理,让它前引主导,是任何一个现代法治国家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否则即落入纸上民主或法律订在白纸上之讥[ 31 ]。宪法需要实施,宪政理想需要溶入现实生活,行政法是传播宪政的基本理念和精神的重要途径。行政法的任务是将宪法所揭示的各种指导原则予以具体化。宪法只是设定政府与人民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而行政法的目的则在明定所有相关施行细节。[ 32 ]宪法规范与行政法规范基于公法目标上的一致性,行政法关系是宪法关系的延续。宪法是界定国家机关的权限以确保其不被逾越的最权威、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在有限政府的宪政理念确立之后,行政法便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落实这一理念的使命,行政法规范中有许多是宪法规范的直接展开和延伸,行政法的规定让宪法可以在各案中得到贯彻,且变得有生命[ 33 ]。

  行政法可以直接认为是关于实现宪法价值的技术法。[ 34 ]行政法在控制行政权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特征,行政法将宪法所宣示的控权价值转换成行政法意义上的控权制度。宪法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要把权利的宪法宣言变成现实,需要行政法的落实,特别是在宪法缺乏直接实施的有效机制情况下,行政法的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宪法权利的最终实现又依赖于其他法律规定的权利[ 35 ] 。行政法落实宪法权利的途径是把宪法上基本权利转化为行政法上的具体权利从人身权、财产权和政治权利到社会经济文化权利,并且行政法上的具体权利也会随着宪法权利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二)行政法对宪法的发展

  行政法对宪法的发展是实施宪法的另一种方式。宪法是整个法律制度的核心,宪法具有高度的权威是法治的最基本要求,宪法规范的稳定性是宪法权威的保障。然而,成文宪法的高度原则性、概括性及其预测能力的有限性,都注定了稳定性的宪法规范往往滞后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相对稳定的宪法有时显得僵化和保守。尤其是在社会处于急速转型的时期,宪法的稳定性与社会现实的变动性之间的冲突更为明显。为了保证宪法的高度权威和稳定性,虽然可以通过修正宪法和解释宪法来解决,但频繁的修宪和释宪一是难以及时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二是可能导致宪法权威的丧失,因而必须寻求修宪和释宪以外的应变机制消解上述冲突。行政法系具体之公法,亦为宪法之试金石。

  [ 36 ]由于行政法规范具有灵活、主动的特点,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变动的需要,缓解宪法所面临规范与现实之间的窘境。行政法并不是简单地演义宪法。这个最活跃、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最富有变动性、应用性极强的部门法,几乎随时有可能补充、发展、修正宪法,乃至改变宪法的某些原则。[ 37 ]行政法在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宪法的发展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行政法不仅是宪法的具体化,而且对宪法的发展也起到了补充、完善、推动作用。[ 38 ]

  行政法对宪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行政法的权利丰富了宪法权利,并推动宪法权利的不断完善。一个完全静止的法律体系是无法施行的,因为它迟早会无法满足人类的需要。[ 39 ]宪法权利的规范也是高度原则性和抽象性的。实际上,一部巨细靡遗的宪法是无法长存的[ 40 ]。在社会实践中,与宪法规定的其他内容的变动相比,权利的变动更为迅速和敏捷。宪法权利规定的滞后性与社会生活中对权利不断增加要求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由于宪法权利与行政法权利都属于公权利,联系密切,因此在遵循宪法权利基本精神的前提下,行政法的发展实际上可以补充、丰富宪法权利的内容。

  参考文献:

  [ 1 ]蔡定剑. 法制的进化与中国法制的变革走向法治之路[ J ]. 中国法学, 1996 (5).

  [ 2 ]应松年,薛刚凌. 行政诉讼十年回顾行政诉讼的成就、价值、问题与完善[ J ]. 行政法学研究, 1999 (4).

  [ 3 ] SeeWilliam Burnham, Introduction to the Lawand Legal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WEST GROP. 2002 Third Edi2tion. p196.

  [ 4 ] [英] 威廉韦德. 行政法[M ]. 徐炳,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7.

  [ 5 ]张文显.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 ].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6: 258.

  [ 6 ] [德]哈特穆特毛雷尔. 行政法学总论[M ]. 高家伟,译. 法律出版社, 2000: 13 - 14.

  [ 7 ] [德]弗里德赫尔穆胡芬. 行政诉讼法[M ]. 莫光华,译. 法律出版社, 2003: 5.

  [ 8 ] [日]盐野宏. 行政法[M ]. 杨建顺,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49.

  [ 9 ]陈新民. 公法学札记[M ].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17.

  [ 10 ]吴庚. 行政法之理论与实践[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5.

  [ 11 ]陈慈阳. 行政法总论[M ]. 北京: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5: 103.

  [ 12 ]关保英主编. 行政法制史教程[M ].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 63.

  [ 13 ]陈斯喜,刘南平. 中国现代行政法的发展对宪法的影响[ J ]. 行政法学研究, 1998 (1).

  [ 14 ] [德]奥托迈耶. 德国行政法[M ]. 刘飞,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9.

  [ 15 ]张千帆. 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M ].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32.

  [ 16 ]赵娟. 论行政法的宪政基础对行政法与宪法之间关系的再认识[ J ]. 中国法学, 2005 (2).

  [ 17 ]毛玮. 论行政法的正式渊源[ J ]. 行政法学研究, 2003 (3).

  [ 18 ] See Kenneth F. Warren, Administrative Law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88, p. 123 - 129.

  [ 19 ]章志远. 比较行政法学的历史使命和方法论[M ] / /杨建顺,主编. 比较行政法方法、规制与程序.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3 - 24.

  [ 20 ] [英]W. Ivor詹宁斯. 法与宪法[M ]. 龚祥瑞,侯建,译. 三联书店, 1997: 54.

  [ 21 ]许崇德,王振民. 由议会主导到行政主导评当代宪法发展的一个趋势[ J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3).

  [ 22 ]陈端洪. 对峙从行政诉讼看中国的宪政出路[ J ]. 中外法学, 1995 (4).

  [ 23 ]王名扬. 法国行政法[M ].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9: 1.

  [ 24 ] [英]威廉韦德. 行政法[M ]. 徐炳等,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5.

  [ 25 ]杨海坤,章志远. 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42.

  [ 26 ]王连昌,主编. 行政法学[M ].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19.

  [ 27 ]陈端洪. 立法的民主合法性与立法至上中国立法批判[ J ]. 中外法学, 1998 (6).

  [ 28 ]袁曙宏,赵永伟. 西方国家依法行政比较研究兼论对我国依法行政的启示[ J ]. 中国法学, 2000 (5).

  [ 29 ]高家伟. 论德国行政法的基本观念[ J ]. 比较法研究, 1997 (3).

  [ 30 ] [奥]汉斯凯尔森. 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 ]. 沈宗灵,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162.

  [ 31 ]城仲模. 二十一世纪行政法学发展的新趋势[ J ]. 法令月刊(52).

  [ 32 ]Rod hague, Martin Harrop Shaun Breslin. 比较政府与政治[M ]. 侍建宇,译.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1: 334.

  [ 33 ]陈新民. 公法学札记[M ].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96.

  [ 34 ] [日]盐野宏. 行政法[M ]. 杨建顺,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49.

  [ 35 ]蒋碧昆. 宪法学[M ].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203.

  [ 36 ]城仲模. 行政法之基础理论[M ]. 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88: 1

  [ 37 ]朱维究,梁凤云. 西方宪政背景下行政法概念的比较研究[ J ]. 比较法研究, 2000 (1).

  [ 38 ]杨海坤. 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M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89 - 90.

  [ 39 ] [美]阿奇博尔德考克斯. 法院与宪法[M ]. 田雷,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97.

  [ 40 ]安东尼路易士. 不得立法侵犯[M ]. 苏希亚,译. 台北:商业周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 77.

推荐访问:行政法 宪法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