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租赁合同

黄永松:四十年守望民间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9 08:52:03   浏览次数:

zoޛ)jiuDs8iOiMi_}m4iZ总结成11种基本结,14种变化结,并将其命名为“中国结”。1981年,《汉声》出版《中国结》专辑,随后又有英文版、德文版面世。由于它富有民族韵味,又简单易学,深受人们的喜爱。从此“中国结”红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

建立民间文化基因库

那还是早在1981年《中国结》的德文版即将付梓之际,黄永松赴德国进行编辑间的磋商。他提出希望德文版能附上在德国出售各种手工线绳的商店地址。德方编辑认为不需要,因为德国到处都有手工艺店,要买线材是非常容易的。晚餐时,德方总编辑和黄永松半开玩笑地说:“中国的历史悠久,手工艺一定非常多,不只有中国结,但是像中国结这样被好好整理的不多,《汉声》应该继续整理好其他各种手工艺。”他指着黄永松身上的莱卡相机说:“这是德国人发明、制作的相机。”他问:“《汉声》是搞出版的,印刷机是不是用海德堡?那也是德国人发明的。”又问:“你们也有很多人开德国的奔驰车吧?”接着,他笑容一敛,郑重地说:“德国的工业为什么这么好?就是因为德国注重手工艺。一个民族,只要手工艺好,它的手工业就好;手工业好,轻工业就会好;轻工业好,重工业就会好;重工业好,精密工业就会好。”他又说:“中国替欧美、日本做很多代加工的事情,要知道,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设计,替人家代加工,就只能获取微不足道的利润。”随后,他指出一件更可怕的事——“很多工业制造材料是有剧毒的,那些毒都排放在中国的土地上……”这番话尤如醍醐灌顶,深深地触动了黄永松。这也促使他致力于建立一个民间文化基因库。目前,这个基因库中已有5大种、10类、56项共计几百个民间传统文化项目。

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年一度的“亚洲之最”指南,其中台湾的《汉声》杂志被誉为“给内行看的最佳出版物”。2006年,《汉声》杂志的创办者黄永松又被冯骥才基金会授予“中国民间守望者奖”。其《曹雪芹扎燕风筝谱》获2006年“中国最美的书”奖。创刊于1971年的《汉声》杂志在40年之后再次掀起世界关注中国民间文化的热潮,而其创办者黄永松也四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着全面记录和保护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诺言。

推荐访问:守望 四十年 民间 黄永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