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党申请书

传承民间艺术,培养民族精神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9 08:53:19   浏览次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民间艺术产于自然,生于劳作,内容丰富多彩,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更多的人开始崇尚外来的、现代的文化和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通过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来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我国民间艺术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兴趣。如:民间文学(童谣与童话、传说、神话、寓言故事、谚语、谜语、双簧、三句半等),民间音乐(歌曲、舞蹈、乐曲、戏曲等),民间美术(年画、印染画、手工、刺绣、剪纸、泥塑、中国结等),民间游戏(活动的扯铃,彩色的毽子、滚铁环、跳房子、跳皮筋等),用以在幼儿各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启蒙教育活动。

二、装饰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空间、墙面环境

孩子最初的活动,都是因美而引起的。色彩鲜明、富有民族特色的环境对孩子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在我们幼儿园的整个楼梯墙面分别布置着“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神话故事”,让幼儿耳濡目染地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初步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创设时同时注意装饰色彩的巧妙搭配,例如:“传统节日——春节”:整个色调明快响亮,热烈激昂。又如,民艺室的纸艺区,我们采用民间剪纸中最常见的单色剪纸为主题,通过并列、交错等排列方式贴满墙面,朴实大方,感染力强。其次,我们充分利用园区的走廊、楼梯口、天花板等等,赋予它们浓郁的民族气息。例如整幢楼的走廊分别以不同民间艺术为特色进行装饰。底楼是剪纸和草编,主题式剪纸与幔纱的绝妙结合使孩子们浏览往返;竹帘与幼儿的草编作品组合带来了浓浓的田园气息。二、三楼是国粹脸谱、彩灯、印染与伞艺。以大折扇为背景展示脸谱,麻绳悬挂展示的各种宫灯……创意与民间艺术的巧妙结合,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从中获得有关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

此外,多功能大厅也充分利用,分别成了民间艺术品欣赏台、师幼作品展示台:土布制品、民间玩具、草编作品等,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欣赏、操作和展示的领地,让幼儿感受自己创作的过程和收获成果时的喜悦之情。草地、操场、长廊上也有意识的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民间游戏材料(如橡皮筋、沙包、蚕豆等),孩子们在这样自由宽松的天地里,可以兴致盎然地和同伴一起玩个痛快,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各方面的发展。

三、创设民间艺术特色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根据民间艺术教育的特点,我们创设了美术区、音乐区、语言区和游戏区。在投放材料时,我们既考虑到民间艺术特色,又考虑到我园的特色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在美术区,我们投放了橡皮泥、彩纸、彩带、碎布头和大量的农村自然材料,让幼儿在画画、剪剪、贴贴等简单的操作中尽情享受民间艺术的熏陶。在音乐区,我投放了锣、鼓、音叉、脸谱,以及教师自己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沙筒、响罐,各种舞台服装,民间舞曲录音带等道具,引导幼儿进行大胆表演。在这里,没有生硬的说教,幼儿在自娱自乐中始终保持兴趣高涨,使古老的东方文化焕发出迷人的色彩。此时,“中国人真伟大”的情感已悄然进入孩子幼小的心灵。如进行“我是中国人”教育主题时,为幼儿提供制作脸谱的丰富材料并鼓励幼儿将作品送于表演区,让小演员们结合脸谱、京剧磁带自编自演,初步体验国粹的魅力。为了让幼儿了解各民族的名称、服饰,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和团结精神,在语言区,我们投放了《民间童话选》《民间故事》《民间童谣》等画册,使孩子们通过看、说、讲,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锻炼了交流能力。另外,为让幼儿更广泛地了解我国的民间语言艺术形式,我们还创设了“家乡剧场”,让幼儿在表演双簧、三句半中体验中国传统民间语言艺术的优秀和有趣。在游戏区,我们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搜集了大量的民间玩具,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安全因素等进行了整理,选择了绳子、皮筋、铁环、沙包、陀螺、风车、毽子等有趣的民间玩具的材料,这些材料来源于一代又一代的生活,可塑性强,可以千变万化,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一物多玩,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些趣味横生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和手脑协调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体会民间游戏带来的欢乐,培养幼儿对民间游戏的热爱。

四、深入挖掘各种民间游戏,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及各方面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最主要的形式。民间游戏又有它独特的趣味性,在民间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情节和简易的玩具材料,这能使儿童在游戏中情绪积极高涨,乐而不厌。所以,我们充分调动幼儿家长、教师的积极性,甚至到社区中找一些老人,通过他们广泛收集民间游戏,将民间游戏灵活地、创新地融合在我们的园本课程之中。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它不仅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口语能力的发展,还能促使幼儿社会性及其它能力的发展。“跳皮筋”“荷花荷花几月开”“跳绳”“箩卜”“城门几丈高”等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抓包”“弹球”“跳格子”“背月亮”“吹羽毛”“弹蚕豆”“翻绳”“夹弹子”“抖空竹”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抽七打八”“踩高翘”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育;“拾石子”“三六九”“过门”等能使幼儿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挑竹签”“取叶梗”“打井”等游戏,使幼儿在玩玩、想想、试试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概念的认识,促进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青蛙跳井”“老虎吃小孩”等棋类游戏,可以让几个幼儿一起玩。在游戏中幼儿可以练习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简单的问题,而且幼儿的同伴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还有民间游戏的一物多玩,给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动手创造的机会。如一根竹杆、一个轮子,幼儿通过动脑筋能玩出骑马、跳竹杆、推车等多种玩法,“踢毽子”游戏,幼儿创造性地碗出了单脚踢、双脚踢、踢一下接住、两人轮流出脚踢等多种花样。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又如游戏“拍大麦”中,“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噼噼啪,噼噼啪……”两个幼儿边念儿歌边拍手,在愉悦的情景中游戏。民间游戏的规则还能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

五、结合主题,不断更新民间艺术教育环境

陈旧的环境、材料不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根据教育主题和教学内容的变换随时更换环境布置和材料投放,逐步提高幼儿对民间艺术美的理解力和欣赏水平。如利用八月十五中秋节、冬至吃饺子、熬腊八粥、端午节吃粽子、清明前后放风筝等民俗来设计不同的民俗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民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总之,创设良好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使幼儿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并激发幼儿不断探索,为民间艺术注入新的内涵。我们老师要集思广益、勇于创新,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特点出发,营造积极、丰富的民间艺术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地欣赏、操作的领地,使幼儿自觉、不自觉地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好奇,使我们祖国瑰丽的文化瑰宝在新时期得以传承和发展。

(责任编辑 刘 馨)

推荐访问:民间艺术 传承 民族精神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