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承揽合同

“宇宙中的地球”专题复习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4 08:40:59   浏览次数:

总结规律,掌握解题策略。一是理清“点”的连动关系,娴熟运用“线”和“角”的相关知识。阅读地球光照图关键是找到“三点”,依据“三点”的因果、连动关系进行想象和推导,往往能迅速在脑中架构点、线、面,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三点”是指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才导致晨昏线的周年运动,从而导致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南北运动。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度自东向西变化。建议通过多媒体或板图演示,让学生看清“三点”连动变化的过程,从而总结出这样的规律:直射点北移(南移),切点南移(北移),极昼(极夜)范围变大;反之,切点北移(南移),极昼(极夜)范围变小。直射点移动多少纬度,切点移动多少纬度。通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或24时(0时),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该切点的经度差为90°,地方时差为6小时。掌握了这一规律,学生就能比较娴熟地运用晨昏线特点、晨昏线在赤道上与经线夹角等知识形成解题思路,或者将简单、抽象的局部图,还原成容易判读的地球光照侧视图或俯视图。二是变式比较,进行图像转绘训练。

地球运动有些易混淆的概念,如地方时与区时、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某时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与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气候四季与天文四季、地球上五带划分与我国温度带划分等。复习时应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比较活动,如由文字区别到图像区别,由此图联想到彼图,并且动手绘制相关的二维图像甚至三维图像(如某纬度二分二至日太阳周日运动轨迹示意图),或将侧视图转绘成俯视图,将太阳高度日变化坐标图转绘成相应的光照图等。

三、踩点热练

1.命题走向

本专题知识和技能在2011年各地高考题中涉及较多的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涉及的考点主要有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运用、光照图的综合判读。时间计算考得最多,2011年高考题中有些时间计算首先要在文字或图表中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或昼夜长短来判断出已知地的时间,然后再计算所求地点的时间。从命题的切入点看有些是直接用知识点设计成光照图,有些是从学生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重大社会事件入手。主要考查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12年乃至今后几年高考,时间、日期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运用、光照图的综合判读等仍然是高频考点,试题载体仍是各种光照图,或者将光照图的信息用文字表述,社会重大事件仍可能成为出题的背景。可以作一大胆推测,随着太阳能不断开发利用,“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这一考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度会增加,就像因风能开发强度变大,高考中关于风能分布、成因、开发的区位条件等考试频率增大一样。该知识点可能与地形、天气与气候相结合,考查学生对“某地太阳辐射能”强弱原因的分析能力。

2.对症训练

读表4,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部分没有昼夜长短变化

B.大气层的厚度比地球大

C.自转速度比地球快

D.火星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2)火星上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主要原因是:

A.距离太阳远

B.大气密度小

C.大气的主要成份是CO2

D.自传和公转周期都很长

【解答技巧】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的地球知识分析、比较、判断问题的能力。只要能正确掌握地球上昼夜长短产生的原因、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等知识就能正确解答本组题。

【参考答案】(1)D (2)B

图16为“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读图完成(3)~(4)题。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多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时:

A.合肥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B.我国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

C.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D.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

【解答技巧】通过地球公转轨道图,来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特点、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等的掌握程度和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运动方向推断地理事物的变化等逻辑推理能力。地球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用时最多。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时,刚过冬至日不久,因此直射点还在南半球,但已经向北运动。

【参考答案】(3)C(4)D

图17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该地位于:

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0°~23°26′N之间 D.0°~23°26′S之间

(6)图17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C.太阳直射赤道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7)图18四幅图中与Q点日期相同的是:

【解答技巧】主要考查学生对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考角与昼夜长短变化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光照图的分析、判读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有两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P点正午太阳高度在两次极大值之间,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Q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时,南极圈上不是极昼。再从四个选项中经度变化可判断D选项表达的日期与图17P点相同。

【参考答案】(5)D(6)A(7)D

图19为“北半球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示意图”,若图中m、n数值相差2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该地的纬度为_______。

(9)P的值为__________。

(10)A日期,该纬度各地日出、正午和日落时,物影的朝向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解答技巧】(8)依图可知,该地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现象,在两次直射中间的m值对应日期A为北半球夏至日, B为北半球冬至日。m、n分别等于90°减去二至日的太阳高度,即m、n是二至日的纬度差,设当地纬度为x,则m=23°26′-x,n=23°26′+x,根据m与n相差20°,即(23°26′+x)-(23°26′-x)=20°,则该地纬度为10°N。(9)P值即该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结合上题依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得;P=90°-︳10°-23°26′︳=76°34′。(10)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南,A日期即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该地以北,故正午物影朝南,东北日出,西北日落;物影朝向与之相反,则为西南日出,东南日落。

【参考答案】(8)10°N(9)76°34′ (10)朝西南 正南 东南

图20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图示日期为____月____日,判断依据是___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A处为60°E,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

(13)简述B、C两地共同的地理现象。

【解答技巧】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球光照图的判读能力和对图中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图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说明时间是12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时间是1月初,冬至时地球公转速度仍在加快。A处时间为18:00,经度是60°E,则北京时间是22:00。B、C的纬度相同,所以自转速度相同,日出、日落时间、方位相同,白昼长度、正午太阳高度等均相同。

【参考答案】(11)12 22 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逐渐加快 (12)22时 (13)自转速度相同;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相同;日出地方时相同;白昼时间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推荐访问:复习 宇宙 地球 专题


[“宇宙中的地球”专题复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