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融资租赁合同

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探讨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7 08:47:13   浏览次数:

摘要: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免耕播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短板。介绍免耕播种技术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优缺点评价,分析该技术推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广的途径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免耕播种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指導。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23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3-0078-03

辽西地区十年九春旱,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尤其是近三年来的干旱和玉米价格的下跌,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种地效益。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言,其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降雨量偏少,土壤较为贫瘠,自然条件较差,作业产量较低且不稳,导致农民种植效益不高;二是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耕地被蚕蚀,甚至引发沙尘暴。因此,干旱半干旱地区应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以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从目前来看,由于近年来国家项目补贴资金的支持,秸秆还田和深松整地作业面积逐步扩大,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但免耕播种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短板。

1 免耕播种技术及其优缺点评价

1.1 免耕播种技术的核心内容

1) 破茬开沟技术。免耕施肥播种时,地表有秸秆残茬覆盖,有的土壤紧实,因此要求有良好的破茬开沟技术。主要有移动式破茬开沟、滚动式破茬开沟、动力驱动式破茬开沟等方式。

2) 种肥分施技术。保护性耕作取消了铧式犁翻耕,基肥和种肥必须在免耕播种时一次施入土壤,施肥量大,为防止烧种,必须将种、肥分施,且要求种、肥间隔一定的距离。一般采用侧位分施,即化肥施在种子侧下方;也有垂直分施,即化肥施在种子正下方。

3) 防堵技术。保护性耕作地表有大量的秸秆残茬覆盖,播种时常常会缠绕和堆积在开沟器上造成堵塞,影响播种作业正常进行,因此必须研究防堵技术。主要有圆盘滚动式开沟装置防堵、秸秆粉碎和加大开沟器间距防堵、非动力式防堵、动力驱动式防堵等方式。

4) 覆土镇压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对覆土镇压要求较高,需要将较大的土块压碎,并对种行上的土壤进行适当的压密。主要采用较大的镇压轮,利用镇压轮的自身质量进行碎土和压实。也可在镇压轮上加装加压弹簧,适当将播种机机架上的质量转移到镇压轮上,保证镇压效果。

1.2 免耕播种技术的优缺点评价

免耕播种技术的优劣是与传统铧式犁翻耕相比较而言的。传统铧式犁翻耕具有以下技术缺陷:一是翻耕后土块较大且地表不平,一般需要配以耙压或旋耕,导致表土细碎裸露,容易产生扬尘,污染大气环境。二是容易形成犁底层,影响土壤蓄水能力和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三是土壤扰动大,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壤失墒大,裸露地表风蚀、水蚀严重。四是翻耕后粘土上移,容易导致表层有机质含量下降和土壤板结。

免耕技术作为保护性耕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一次作业完成精量播种、侧深施肥、覆土镇压等工序,不翻动土垡也不扰动土层,从而减少旱作区土壤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同时,大大减少耕作次数和机具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改善耕层土壤结构,降低农民作业成本。

2 免耕播种技术存在的问题

从生产实践看,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免耕施肥播种作业尚且存在以下问题:

1) 免耕地表有秸秆残茬覆盖,尤其在栽培密度增加的情况下秸秆还田量很大,严重影响免耕播种机的通过性能,极易造成堵塞现象。

2) 大中型动力机械和联合收获机的大量使用,使免耕地常常处于压实状态,土壤容重偏大,免耕播种机开沟入土困难。为了适应这一现状,只能增加机具自重,从而直接增加了机具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

3) 免耕地动土量小且有秸秆分布,导致土壤流动性差,给播种覆土厚度控制及镇压带来困难。同时,地表平整度较差,给播种深度控制带来不利影响,直接影响出苗效果和作物生长。

鉴于此,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免耕施肥播种机不仅要具备传统播种机的开沟、播种、施肥(少量)、覆土、镇压功能,还要有一定的清草排堵、破茬入土、种肥分施和地面仿形功能,这样才能满足免耕作业的特殊要求。

3 免耕播种技术推广途径及注意事项

3.1 防除前茬杂草

免耕播种时若田间杂草多而密,极容易缠绕播种机的开沟器,使播种深浅不一,有的种子甚至裸露在地表或浮在草上,致使出苗不齐、苗势差。为了保证播种与出苗质量,应尽量减少田间杂草量。因此,在前茬作物生长期,应对田间杂草进行化学防除或人工、机械除草。

3.2 控制杂草生长

如何有效控制农田杂草的生长,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大难点。保护性耕作地块杂草发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杂草萌发较集中,萌发率高,萌发早。因秸秆覆盖,土壤表层墒情较好,杂草萌发多集中在土壤表层3~5 cm处,萌发率高,大部分在早春气温和土壤温度均较低的情况下先于春作物萌发。二是杂草生长迅速,危害集中且势强。保护性耕作较传统耕作农田杂草易萌发且生长迅速,如不能适时防除,将很快形成危害,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三是杂草密度高,发育参差不齐,发生程度加重。保护性耕作较传统耕作农田杂草密度增高,农田杂草发生频度增加,尤其是二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因表层有秸秆覆盖,越冬率提高,发生量大大增加,发生程度日益严重。四是杂草种群演变频率加快,增加了防治难度。随着除草剂的应用,农田杂草种群变化和群落演替加速,一些次要杂草逐渐成为主要杂草,一年生、越年生和多年生杂草总体危害加重,多年生和恶性杂草尤为突出。五是杂草发生趋势总体呈现先高后低态势。因此,在机械化免耕播种作业的同时,必须做好杂草的防控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一旦杂草萌生,将会草患无穷。

保护性耕作中主要用化学方式除草,喷除草剂对地面扰动最少,对覆盖物的破坏最小,是保护性耕作理想的除草方式。同时,结合表土作业,用机械浅松除草,成本低、无污染,符合我国国情。目前使用的主要除草剂品类主要有:① 酰胺类除草剂。可以被杂草芽吸收,在杂草发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能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该类除草剂品种较多,如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等。② 三氮苯类除草剂。可以有效防治一年生阔叶杂草和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以杂草根系吸收为主,也可以被杂草茎叶少量吸收。代表品种有莠去津、氰草津、西玛津、扑草津等,其中以莠去津使用较多。③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主要用于玉米苗后防治阔叶杂草和香附子。代表品种有2甲4氯钠盐、2,4-D丁酯。④ 磺酰脲类除草剂。烟嘧磺隆、砜嘧磺隆可以用于玉米田防治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噻黄隆可以用于玉米田防治一年生阔叶杂草。⑤其他除草剂。百草枯和草甘膦是灭生性除草剂,可以通过定向喷雾有效防治多种杂草;使它隆、百草敌、溴苯腈、苯达松等品种可以防治玉米田阔叶杂草。

3.3 防止病虫害发生

保护性耕作农田病虫害发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土传病害易发且危害加重。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特别适合在作物残体上生存的病原菌生长繁殖,提高病菌初侵染几率,为其侵染下茬作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导致土传病害易发且危害加重。二是地下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加重。少免耕及秸秆残茬覆盖措施改变了传统耕作时害虫生存的环境,增加了地下害虫和吸浆虫的数量,使得病虫害发生与危害的程度有加重趋势。三是病虫害种群演变加快。可能出现原来次要病虫害变为主要病虫害,老病虫害严重回升。

在保护性耕作地块控制病虫害有两个途径,一是做好种子药剂处理,即在播种前对作物种子进行药剂拌种;二是在作物生长中喷洒杀虫剂、除菌剂防治。在喷药防治病虫害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 掌握有利时机,适期择时施药。适期就是严格按照说明书指定的时期,选择在杂草对除草剂最敏感和作物对除草剂抗耐力最强的生长期施药,以提高防效,确保幼苗安全。适于播前处理土壤的,就要在播前使用;适于播后苗前使用的,就应在播后苗前使用;适于茎叶处理的,要避开作物敏感期。择时就是要避开高温、高湿或大风、降温天气,以防产生药害或降低药效。一般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下午5时以后用药,较为安全。在作物容易产生药害的生育阶段,施用除草剂应注意药剂的浓度。② 针对防除对象,对症选药施药。根据田间杂草种群选用杀草谱与之相对应的除草剂,根据田间作物品种选择适用的除草剂(如玉米田就要选玉米田专用的除草剂),根据用药期选药(如在播后、苗前使用的不能于苗后施用,用于土壤处理的不能用于茎叶处理),同时要考虑对相邻作物及下茬作物的安全。③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和不同处理方法,严格控制药剂用量。除草剂用量要严格执行使用说明规定的标准,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使用单一除草剂的,应注意按照除草剂的安全有效剂量及作物的实际面积计算用药量。两种或两种以上除草剂混用的,必须选用杀草谱不同但适用作物、时期和使用方法相吻合的除草剂,且每种除草剂用量应为其常规用量的1/3~1/2。④ 喷量准确,喷洒均匀,不漏喷,无后滴,且雾滴大小和喷药量可随时调节。

3.4 选择合适肥料

现有的免耕播种机均具有侧深施肥功能,一次作业完成播种施肥及其他辅助工序。免耕播种施肥需要选用颗粒形状接近球形且均匀一致的肥料,以保证肥料的干燥性,避免受潮而影响流动性。在作业过程中,要及时清理肥料中的结块和其他杂质,以防止堵塞。施几种肥料的混合肥时应充分拌匀,随拌随施。

参考文献

[1] 王振华,刘晓文,张前进,等.夏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4):33-35.

[2] 王丽艳,郭树国,邱立春.免耕技术及免耕播种机的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6(2):34-36.

[3] 王婉珠,陳永成,刘玉波,等.茬地覆盖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45-48.

[4] 王宏立,张祖立,张伟,等.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6(10):22-24.

[5] 刘忠泽,章慧全,高占文,等.我国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6):52-53.

推荐访问:机械化 播种 探讨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