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融资租赁合同

疲劳驾驶在汽车驾驶中的危害性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3 10:04:32   浏览次数:

摘 要:于每一位驾驶员而言,每一次驾车出行,“安全”永远是最关心的问题。伴随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也随之加大。而事故的发生出来不可控因素以外,更多的是驾驶员不遵守规定所引发的,疲劳驾驶是指长时间驾驶员连续行车,出现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失调,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当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将会对其注意力、判断力、意志力、决策力等造成很大影响,从而诱发交通事故。

关键词:疲劳驾驶;汽车驾驶;危害

1 疲劳驾驶的概述

疲劳驾驶是指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驾驶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往往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失调现象,在客观上来讲,将导致驾驶技能下降。驾驶员出现疲劳的原因包括: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驾驶时间长等。若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仍要驾驶车辆,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无法集中,从而产生动作迟缓、操作停顿等情况,这些安全隐患的产生,极易导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展。当前,已将疲劳驾驶上升到酒驾高度,其危害极大。

2 疲劳驾驶在汽车驾驶中的危害性

目前,很多人并不太在意疲劳驾驶,认为不会带来太大的危害,然而在汽车驾驶过程中,疲劳驾驶往往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等,从而产生注意力下降,甚至精神恍惚,最终会影响到行为动作,存在可怕的潜在性危险。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并重视疲劳驾驶的危害。

引起疲劳驾驶的因素很多,神经与感觉器官疲劳是疲劳的主因,或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血液循环不畅,将引发肢体疲劳。长时间驾驶员固定在座椅上,将会制约驾驶员的操作动作,注意力高度集中,忙于判断车外刺激信息,这种状态下,驾驶员将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进而会出现一系列驾驶疲劳现象,如眼睛模糊、反应迟钝、驾驶不灵活等。按照疲劳产生的先后顺序,可分为4步:首先出现眼睛酸痛疲劳,随后颈部开始僵硬疼痛,紧接着肩部疲劳,并逐步向腰部蔓延,这些疲劳情况不容忽视。

当产生上述疲劳状况后,驾驶员的判断能力将有所降低,甚至会出现反应迟钝,从而大大增加操作失误率。

当驾驶员处于轻微疲劳状态时,会产生以下危害,如换挡不及时,不准确,手忙脚乱,很容易操作失误。当驾驶员处于中度疲劳,则会产生操作动作呆滞,甚至会出现忘记操作等情况。当驾驶员处于重度疲劳时,有时会出现思想真空,下意识操作,或短时间睡眠,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车辆失控情况,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3 汽车驾驶中疲劳驾驶的预防对策

3.1 加强预防疲劳驾驶观念的宣传

在治理疲劳驾驶方面,国家有明确法律规定,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作为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在现实治理过程中难度很大。基于技术水平限制,从表面上交通管制人员很难对驾驶员开车时间长短进行判断,因此,无法真正落实疲劳驾驶的惩处。该背景下,必须全面增强驾驶员对疲劳驾驶的正确认识,加大重视程度,从自身做起,杜绝疲劳驾驶。为了实现此目标,相关部门必须做好疲劳驾驶相关宣传工作,并与各大媒体联合,开展大范围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宣传时,应全面收集、整理各类疲劳驾驶危害案例,从而能够更好地深入地认识到疲劳驾驶给汽车驾驶带来的危害。

此外,在单位或工作岗位同样要重视汽车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运输公司,要加强驾驶员交通安全知识学习力度,提高安全驾驶意识,让驾驶员充分认识到疲劳驾驶的危害,重视交通驾驶安全。

3.2 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效果

睡眠也就是人休息的一种形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等。在消除人体疲劳中,睡眠是主要的解决方式,睡眠期间,肠胃及其他器官将会人体提供所需能量物质。此外,在睡眠状态,人体的温度、心率及血压都会处于降到一个稳定状态,呼吸平缓,部分内分泌降低,从而保证基础代谢率下降,保持充沛的体力。为了保证睡眠质量,需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一般每天睡眠可控制在7~8小时,睡前不做脑力劳动,睡前2小时或睡前1小时,不饮食不多饮水等,从而提高睡眠质量及效果。

3.3 安排科学的行车时间

在汽车驾驶过程中,驾驶员要学会自我调节,安排好科学的行车时间,若在驾驶环节感觉到疲惫、困倦,需注意行车中途的休息,合理控制驾驶行车时间,如连续驾驶时间必须控制在4小时以内,若超过4小时,需停车稍作休息,一般为20分钟。若夜间长时间行驶,更要重视行车时间的安排,特别是大型货运车辆在长时间行驶时,需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且将驾驶时间控制在2~4小时,尽可能减少夜间行车。此外,还要采取合理的休息方法,在长途驾驶中驾驶员始终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疲劳、僵硬感,为此,在驾驶过程中要不定时地调整局部疲劳部位的坐姿或多做几次深呼吸,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最好是在行驶一段距离后,停车稍作休息,下车活动一下手臂、肩膀、腰部,让全身肌肉快速放松下来,有效控制驾车疲劳感。

3.4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在交通事故发生占有率中,人为因素占有较大比重,主要原因在于驾驶员驾驶习惯问题。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是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要求汽车驾驶过程中,驾驶员要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驾驶能力,坚决不开疲劳车,做到遵章守纪,重视生命安全。此外,还要充分意识到身体在疲劳状态下难以集中注意力、正确分析道路状况的必然性,减少人为失误,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提高驾驶安全。

3.5 各职能部门联合综合治理

联合执法是当前治理疲劳驾驶的主要途径,通过保证各职能部门有序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可有效防范及减少疲劳驾驶的几率。在疲劳驾驶预防及治理工作中,应以交警部门为主体,联合交通、城建、公路等管理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治理。为实现治理目标,政府部门应给予政策性的支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合理、有效的政策,要求相关单位及企业做好疲劳驾驶问题的管理。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加大各运输单位及企业的监督及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预防及遏制疲劳驾驶。同时,为进一步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意识,要定期开展驾驶员安全意识培训,从而提高驾驶员行车安全意识,最大限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迅速腾飞,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使用数量逐年增加,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在其快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诸多问题,若汽车驾驶员处于疲劳、睡眠不足等状态下,極易出现身体不适、体力透支等情况,从而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从而产生安全事故。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要谨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了解疲劳驾驶的危害性,进一步提升自身预防事故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驾驶经验,提高综合素质,才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才能保证驾驶安全。

参考文献:

[1]陈送兴.浅谈培养驾驶员良好素质与安全行车的对策[J].科技资讯,2017,15(31):172.

[2]孙敏聪,郭兆勇,钱家胜,曾文琪.浅谈机动车驾驶员的疲劳驾驶[J].内江科技,2012(09):13.

[3]崔玉彬.疲劳驾驶危害与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5(08):231.

[4]刘金龙,张晓雨.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J].电子世界,2014(11):83,84.

[5]颜伟,王海涛,黄斌,宿海燕.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设计[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7,25(03):43-47.

推荐访问:危害性 疲劳 驾驶 汽车驾驶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