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知识产权合同

凝心聚力向未来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7 09:15:23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的金昌缘矿设企,因企建市。多年来,金昌步入发展快车道,一座现代化城市在戈壁滩上拔地而起。然而,在我国,资源型城市往往环境污染重。又受制于资源有限。难以走出“矿竭城废”的困境。2007年,金昌市被列为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一。发展循环经济让金昌市站在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如今,“镍都无处不飞花,花城四时景不同”。这座西部工业城市实现向“浪漫花城”的华丽转身,成为丝绸之路黄金段闪亮出彩的旅游新城!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复杂多变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金昌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这条主线,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到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实现总值21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2亿元,年均增长5.79%;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4亿元,年均增长9.66%;第三产业增加值82.96亿元,年均增长10.4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5.5:75.8:18.7调整为2016年的10:50.1:39.9。“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甩掉农业“旧模式”提升发展“新成效”

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一是农业生产结构不断完善。农业播种总面积119万亩,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6.2:33.8,优质油料、高原夏菜、玉米制种、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农作物播种面积超92%。二是养殖业迅速发展壮大。累计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47个,畜禽总饲养量254.37万头(只),比2012年增加24.77萬头(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36万吨、0.22万吨和2.9万吨,其中奶产量显著提高,比2012年增加1.3万吨。三是农业集约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共流转土地62.91万亩,流转率达到60.2%,比2012年提高31.6个百分点;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27家,比2013年增加1246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1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t0%以上。四是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超全市农产品生产面积的60%,产地畜产品、蔬菜样品检测合格率达99.9%,国家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产品66个,获得甘肃名牌认证农产品20个。

摘掉“黑帽子”戴上新蓝天

金昌市作为资源型工矿城市,第二产业“重化HI"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浪费的“三高一资”特征明显。为了摘掉这顶“黑帽子”,金昌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产业链条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三位一体”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道路,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制造”行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转变,产品向终端化延伸,着力提振工业经济是金昌转型的必经之路。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产业链条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改造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持续积聚新动能、激发新活力。一是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三大重点产业”,培育形成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有色金属就地加工转化率达60%,镍网生产能力占全国的40%,成为全国最大的镍网生产基地;建成全省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风光电并网规模达到228万千瓦。“十二五”末,三大重点产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由“十一五”末的85.3%、5%、4%调整为72%、6%、4.6%;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0.9亿元,总产值125.1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5.7%。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38户增加到2016年9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多年保持在96%上。二是工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有色冶金行业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年以上,粉体材料、电池材料、印花镍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种类达190多种,其中28种工业产品获得省部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各类化工产品生产能力达到900万吨/年以上,生铁生产能力80万吨/年以上,新型复合肥料、高端耐磨铸铁件等新产品不断拓宽市场领域。三是工业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烟气回收利用率达到96%,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98%,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0%,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分别比2012年提高35%和21%。四是工业生产能耗持续降低。2012-2016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积下降36.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47%、30%、35.2%。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22天,较上年增加18天,“金昌蓝”频频刷爆微信朋友圈。

做足“新文章”拓展新产业

金昌市顺应经济发展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坚持把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来抓,着眼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项目建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走文化旅游业融合引领、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多业并举”的第三产业发展道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第三产业发展体系,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规模和比重。以补齐三次产业的结构性短板为目标,坚持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举,推动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第三产业呈现出扩规增量与提质增效同步提高的态势。2012-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由45.53亿元增加到82.96亿元,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8.7%提高到39.9%。一是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紫金花城·神秘骊轩”大景区加快建设,培育了紫金赏花、骊轩揭秘、祁连览胜、工矿探奇、乡村寻美、沙漠历险等六大特色旅游名片,骊轩古城、紫金花城、金水湖景区晋升为4A级景区,旅游综合收入17.8亿元,是2012年的近3倍,年均增长32%。二是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建成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和便民市场,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所有乡镇和60%以上的行政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5.2%。三是消费结构明显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消费环境改善,在刺激消费政策的引导下,旅游、汽车、家电、通信信息、家居建材、文化教育、健康养生等领域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有效拉动了全市消费市场。201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92亿元,同比增长9.1%,比2012年提高62.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13.7%,同比增长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4.6%,同比增长6.8%。

抓住“牛鼻子”走上转型路

金昌市之所以能够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取得较好成效,主要是抓住了投资和创新两大“牛鼻子”,这一做法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趟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扩大有效投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坚持效益优先、注重结构优化、提高投入产出比这一核心原则,牢牢把握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投资方向,更好发挥投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作用,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级突破的产业格局。一方面,不断优化资本投向结构,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谋划实施一批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农业提质增效、服务业扩规优化的大项目好项目,持续扩大在现代农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联动运行、节能降耗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消费需求升级等领域和产业链条上的投资规模,推動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加快“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一期、金川神雾弃渣综合利用二期、国防工业基地蓄洪生态治理、金昌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市养老康复中心等重点投资项目建设,推动投资平稳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人才为先,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强劲动力。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围绕有色金属及新材料、氯碱化工、硫磷化工、煤化工、氟氯化工、无机非金属等产业,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动过剩产能企业转型发展,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提升产业和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进行管理、营销等创新,扩大产品品牌影响力。积极培植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小巨人”,引领全市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创新产业集群。二是强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县、区开发区科技孵化器、特色产业园区的载体作用,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助推企业创新发展。探索孵化器商业运作模式,建设一批“孵化+创投”“互联网+”等新型孵化器,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进一步加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战略联盟,鼓励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创新新业态,为企业创新发展创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便利条件。三是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抓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造就一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队伍,培养一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技术人才队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让更多行业工匠专心于技术攻关和质量保证,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产业层次升级,产品质量提升。

如今,戈壁滩上起花城,千枝万叶总关情。在祁连山脚下近乎戈壁的荒滩上,金昌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镍都”在这里崛起,创造了共和国有色历史上的辉煌成就。“紫金花海”在这里绽放,抒写了城市成功转型的时代篇章。

推荐访问:未来 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