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知识产权合同

定向发力,,精准施策,,力促经济稳中向好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7 09:16:04   浏览次数:

摘 要:2017年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稳”态巩固、“进”势增强,经济回稳基础进一步夯实。但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性缓解,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依然不强,完成全年预期7.5%的经济增长任务较为艰巨。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全区经济运行中的隐忧,定向发力、精准施策,力促经济稳中向好。

关键词:主要特点 走势判断 问题 精准施策

2017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发展环境,全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七网”共建夯实基础、“七业”同兴转型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全区经济运行“稳”态巩固、“进”势增强,总体呈趋稳态势。

一、上半年内蒙古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上半年,全区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主要运行指标有所好转,经济回稳迹象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增速、规模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有望成为引领全区经济增长的第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远超能源、冶金等传统产业增速,对工业增长的带动力逐步增强,工业多元发展格局显现;服务业领域投资带动力趋强,基建投资增长持续高位,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正增长,投资多点支撑格局初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带动财政收入规模逐月提高,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缓解。

二、下半年全区经济走势判断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区经济延续回稳态势,但当前经济企稳主要源于工业品价格持上涨引致部分行业效益大幅改善,以及政策作用下,基建投资提速助推需求擴张,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性缓解,部分领域的风险隐忧仍在积聚,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依然不强,完成全年预期7.5%的经济增长任务较为艰巨,下阶段,需要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国内需求疲软对我区经济回稳形成制约

今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财政货币政策加力、主要工业品价格止跌回升等积极因素影响,国内经济小幅回稳,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长6.9%,较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但国内需求疲软态势仍未根本转变,下半年经济继续回升的难度加大,经济由反弹到反转尚需时日,预计全年经济增长6.8%左右。我区经济与全国经济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国内经济趋缓对我区提振市场信心、夯实经济回稳基础形成一定影响。

(二)工业经济回升动能不足

近期,我区工业经济趋缓态势明显,回升动力明显不足。一是企业回补库存动能趋弱。2016年三季度以来,受主要工业品价格恢复、企业利润逐步改善等因素影响,企业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至今已持续近四个季度,经验表明,短期库存回补接近尾声,后期补库存带动工业生产改善有限。二是主导优势特色产业“优势”减弱,新兴产业成长缓慢,工业支撑力下降明显。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中,除能源工业有所恢复外,冶金建材、化工产业均有所放缓,加之新兴产业分布不均、未成规模,新旧产业转换接续不畅致工业增长压力倍增。三是工业企业利润快速恢复未致工业回暖,工业回稳基础不牢固。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区工业企业利润大幅改善,但工业增长持续放缓,企业利润增势可持续性有待观察。数据显示,当前全区工业企业利润改善主要源于煤炭、钢铁价格大幅反弹,是部分领域带动的成果。同时,去产能执行过程中,部分民营企业退出市场,致市场竞争降低,一定程度上也助涨了煤炭、钢铁价格。鉴于煤炭、钢铁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没有实质性改观,价格恢复只是去产能进程中短期行为。近期,煤炭、钢铁价格涨幅已趋缓,再次证明,当前工业企业利润的恢复对工业增长带动有限,工业增长压力依旧很大。

(三)投资内生增长动力不强

我区投资逐步回稳,但投资内生增长动力仍显不足。一是投资效益有待提升。全区投资更多投向基础设施、生态,民生改善等回收期长、经济效益低等政府主导型领域,产业升级等发展前景好、支撑力强的市场主导型投资相对较少,投资支撑力趋弱。二是投资资金供应趋紧。今年以来,全区投资到位资金持续低位,凸显投资资金供给压力。另外,我区地方财政债务压力趋增,部分地区债务利息不抵可用财力,对政府投资能力形成挤压,加之今年专项建设基金暂停、民间投资能力和意愿仍不强等因素制约,投资资金供应面临降速风险。三是民间投资回稳可期,向好尚难。当前民间投资回升主要源于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第三产业带动,能源、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等民间投资主战场投资受回款难、融资能力及调控政策收紧等影响,仍处低速运行通道。

(四)企业经营活力不足

近期,我区工业企业效益大幅改善,但企业经营状况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一是成本上升压力依然较大。主要体现在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近年,我区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和减税降费力度,但政策执行中存在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放权不同步、放下去接不住、政策法规互存矛盾等问题,放权效果欠佳,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较高。另外,人工成本上升、社保税费负担过重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社保缴纳费占企业人工成本的比重高达70%左右,企业负担未有明显减轻。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未缓解。2016年,全国98%中小企业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融资难、融资贵。尤其在当前经济趋缓背景下,银行信贷对象更加趋向于政府项目、国企项目,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更是难上加难,“银行有钱却慎贷惜贷,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缺钱但融不到资”的恶性循环形成。

三、精准施策,力促经济稳中向好

(一)紧抓改革不放松,激发市场活力潜力

一是扎实有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效率。严格落实煤炭、钢铁和煤电等行业去产能目标任务,制定奖惩措施,防止因环境变化、效益提升影响去产能的决心和力度。对高污染、产能过剩、高耗能行业实现阶梯电价和水价,适当提高产能过剩行业的土地、能源利用价格和税费,运用价格杠杆淘汰落后产能。二是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企业松绑清障。进一步梳理行政审批权力内容,继续减少、取消、下放、整合一批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行政审批或变相设置的行政审批,严格控制新增行政许可。同步下放用地、环保、城乡规划等管理权限,加强改革配套政策制定,确保“权力下放接得住”。强化放管结合,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分离,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稳”。加强部门协调与政策对接,协力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和信息公开。三是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建立健全投资项目“三个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建立“政银担”合作机制,创新小微企业及“三农”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引导股权众筹融资服务创业创新,有序开展公开、小额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完善融资担保和科技保险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跨界融资新模式。

(二)牵住转型升级牛鼻子,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再造传统特色产业“新优势”。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围绕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明确自治区、市、县三级产业定位,制定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专项方案,集中抓好优势突出、关联度高、支撑力强的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实施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技改促升级计划和企业技术改造工程,加快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增创竞争优势。二是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发优势”。聚力“七业”同兴,坚持高点起步、高端集聚,组织实施特色产业链培育、区域集聚试点,围绕稀土、石墨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七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三是实施“短板”产业对标赶超。抢抓新经济孕育兴起“窗口期”,推动一二三产跨界融合,培育打造新模式、新业态。依托“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大旅游”优势,加快推进大旅游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发展中蒙医养生养老服务产业,探索“互联网+旅居康养”模式,率先打造国家旅居康养品牌。

(三)以拓空间、保资金为抓手,增强投资驱动力

一是着力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投资的主攻方向,继续做强长板投资,加快补齐短板投资。聚焦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和“七业”发展,积极谋划一批中高端领域投资,加快产业技术改造类投资。用好国家支持西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加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旅游休閑、健康养老、文体娱乐、高端医疗等新兴服务领域投资。围绕绿色发展,加快绿色产业、绿色园区、绿色城市等绿色投资。瞄准扶贫攻坚,补齐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等民生改善类投资。二是有效破解投资资金困境。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用好资本金投入和适当贴息方式,规划好重大项目投资包。创新投融资方式,推行“BOT+EPC”“BOT+EPC+政府补助”“股权合作+EPC+运营期补贴”等多种PPP形式,推动PPP项目发行证券化产品,争创“内蒙古模式”。充分发挥民间投资主力军作用,有序放宽电信、市政、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和在财税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的国民待遇,积极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等领域。依托国家区域布局战略和自治区大开放战略,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招商引资,促进引资量质双增。

(四)以降成本、优环境为突破口,做实做强实体经济

一是立足自治区实际,打造成本洼地。以建设“实体经济经营性成本最低省份”为目标,进一步降低水电气要素价格、物流、税费负担、融资等自治区政府可自主下调的“弹性”成本,打造区域成本洼地,增强区域投资竞争力。政策许可范围内进一步临时性降低企业缴纳的社保费率。建立企业用电、用气定价市场化机制,降低工商业用电和工业用气价格,扩大电力多边交易和大用户直供电范围。进一步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通道”和“过桥”环节收费,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收费。二是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落实和完善支持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通过修订、整合、集成,形成若干个操作性、针对性强的“政策包”,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名称核准、经营范围登记、经营场所限制等方面加强制度供给,为创业创新“松绑”。

参考文献:

[1]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稳”字当先 力促经济平稳运行——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7,(5).

[2]于春海,罗小凡.底部反弹迹象全面显现 增长平衡问题需要关注 [J].宏观经济管理, 2017,(5).

(负责人:张永军;报告执笔:付东梅 田晓明 刘 军)

责任编辑:张莉莉

推荐访问:力促 精准 定向 发力 中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