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技术合同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4 08:41:22   浏览次数:

摘要:普通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合肥学院为例,通过分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特色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案优化;专业设置

作者简介:刘庆广(1973-),男,山东临沂人,合肥学院旅游系,讲师;张学锋(1955-),男,河南开封人,合肥学院旅游系,副教授。(安徽 合肥 2306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合肥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0jyzd19)、合肥学院人才引进项目(项目编号:RC04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1-0098-0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资环城规”专业)是教育部1999年颁布实施的新专业,是地理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1]旨在培养具有资源、环境与规划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以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尽管该专业设立时间并不长,但由于专业本身具有学科基础广、专业口径宽的特点,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该专业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本科专业之一。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62所高校(包括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开设了资环城规专业,[2]其中既有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地质矿产类院校,又有农林类院校和建筑、工程类院校。由于新专业发展中存在共性以及该专业涉及的学科内容比较宽泛、专业方向针对性不强的个性特点,在招生、教学、就业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因此,作为新办专业,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优化显得十分迫切。

一、合肥学院资环城规专业概况

1.专业现状

合肥学院资环城规专业于2005年被批准为本科专业,已有6年办学历史,现有在校生约200人,已为地方培养了100余名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下设资环城规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教师5人,初级职称教师1人。该专业最初的培养方案借鉴华侨大学资环城规专业以“旅游”为特色来构建与完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侧重于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方向。该专业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教学改革,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办学实力和知名度稳步提高。

2.存在问题

资环城规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专业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不尽合理、实践性教学偏少、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质量控制没有涉及等。

(1)专业特色不明显。资环城规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涉及的学科内容比较宽泛,大致包括12个知识领域(方向)、45个知识单元和350个知识点。然而,与相近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相比,该专业学生规划的美学基础和画工技术薄弱;与相近的人文地理学专业相比,该专业学生的地理基础和空间综合分析能力欠缺;与相近的环境生态学专业相比,学生的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知识相对匮乏;与相近的管理专业相比,该专业所设经济学、管理学课程相对较少。专业定位不明确、品牌特色不突出、学生自身定位和就业定位不明确,使该专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挑战。

(2)课程体系不尽合理。以往人们仅通过专业名称去理解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一味追求专业课程的细而全,缺乏统筹规划,相互之间严重重复;地理学传统的以框架为主的课程过多,缺乏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做支撑;交叉型课程建设、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机制没有形成,缺乏适合资环城规专业的创新体系;面向社会、面向应用的选修课程不足,学生选择的余地较小,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3)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资环城规专业的教学偏重于理论分析,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缺乏专业技能和课外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致使毕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从实验角度来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践环节除了自然地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有较多的实践实习和上机实习外,多数课程缺乏具体的专业能力锻炼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在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后,仍然缺乏野外实地调查、资源环境评价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技能。

二、专业目标与特色定位

1.社会需求分析

社会需求规定了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基本内容。[3]笔者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进行大量访谈及网络调查发现:由于高校与科研单位用人的学历门槛不断提高,本科生基本没有机会进入高校、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以公务员为主,由于用人单位对公务员需求不断缩小且“凡进必考”,本科生进入行政管理部门将更加困难;社会大量需求的是能在现代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资环城规专业毕业生就业重点领域必须由行政事业单位向现代企业转变。[4]现代企业的工作岗位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资源环境评价与管理及城乡规划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资环城规专业属于地理学的应用层次,培养方案制订应始终坚持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从2009年开始,紧扣合肥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根据自身学科背景和市场用人需求,对资环城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最终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信息科学技术并具备资环城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组织管理和信息处理能力,富有较强的创新进取精神和人文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资源环境规划与保护、城乡建设与规划管理、资源利用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3.专业发展特色

资环城规专业是国家地理教育委员会确定的三大专业之一,涉及的学科内容较宽泛,其发展优势在于各类理科知识的融合。资环城规专业的定位应尽量规避其发散缺陷,注重向更深入、更收敛的方向发展,突出其综合性特点。合肥学院自2005年设立资环城规专业以来,经过几年的建设,该专业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由于原培养方案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错位,毕业生就业有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环城规专业的健康发展。2009年,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紧扣学院办学定位,对接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结合自身的学科背景,充分利用相关学科的优势资源和教学科研条件调整、明晰了专业定位,遴选出3个突显专业特色的培养方向: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

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的优化对资环专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5]合肥学院自设置该专业以来,不断地探索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现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做了必要的调整,主要由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实习课组成。本文主要针对专业课程进行探讨,专业课程体系可划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技术模块。

1.专业基础模块

专业基础模块是指资环城规专业的基础课程,偏重于理论和方法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类课程从本质上说还是基础性的,其目的是为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打好基础,增强学生适应性。对于合肥学院资环城规专业来说,为了明确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定位,突出该专业的特色,专业基础课应主要开设: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质学、地图学等传统的地理学课程;资环城规导论、水资源管理、环境科学概论、管理学原理等资环管理课程。这些课程突出了以人类环境、人地关系和区域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及相关科学的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资源、环境等进行深刻思考的能力。专业基础模块改革的难点在于确定其最低限度要求,避免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完整的倾向。

2.专业方向模块

专业方向模块是指根据学校学科背景与专业应用方向开设的课程。合肥学院资环城规专业设置了3个专业方向模块:一是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方向,包括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景观学、旅游市场调查方法等课程;二是城市规划与管理方向,包括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学、城市经济学等课程;三是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方向,包括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课程。学生可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自身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学习某一方向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增加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为其发展特定方向和研究能力奠定基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以及适应学生就业需求的功能。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要强调灵活性、适应性和前沿性,充分体现本专业的最新成果,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断变动的外部环境迅速做出反应。

3.专业技术模块

它是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设置的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技能层次为资环城规专业的一个辅助,为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个层次的课程有:“3S”技术类课程,如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及软件、遥感及软件等;资环制图类课程,如AUTOCAD、CORELDRAW,PHOTOSHOP等;计量统计类课程,如计量地理学、统计软件(SPSS,TATISTIC)、线性规划等。

四、专业培养模式设计

国内相关院校的很多学者对资环城规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为了提高资环城规专业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改变该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笔者认为合肥学院资环城规专业应构建基于学生多层次选择的“打通基础,专业分流,特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打通基础

把学生入校的前两年确定为第一阶段,将主要基础课程通识化。在此阶段不分专业方向,进行通修课程、学科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的学习,同时完成地质与地理课程的教学实习。本着“宽专业、厚基础”的原则设置课程,注重理论课程及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既能获得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能获得相关专业的拓展性知识,进而增强他们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专业分流

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在本科教育的第三年,设计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对资环城规专业按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分流。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兴趣,分成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等不同的方向,学生可以选择不同专业课程的组合进行相应的学习。

3.特色培养

在第三个阶段,即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年,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愿望,进行强化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个人学业背景,将学生分流为参加工作、考研、出国等不同方向,进行相应的培养。以培养途径的多样化体现特色学训结合、校企联合,保持与相应行业的紧密关系,依托行业、服务行业、引领行业的发展。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环节和主要内容,将大学四年的进程分段设计成“2+1+1”模式,在同一课程人数允许的情况下,以平行班的形式开课。学生在学校可控资源范围自主选择部分课程、教师和第二课堂项目,自主安排学习进程。

五、结语

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合肥学院资环城规专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由于合肥学院资环城规专业办学历史较短,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优化是十分必要的。应该认识到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是长期的、潜在的,只有在实践中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资环城规专业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颖.“资环城规”专业发展定位的思考[J].商情,2008,(40).

[2]黄贤金,彭补拙.高等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探索——全国首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郭文炯,王玉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2):77-80.

[4]曾刚.新时期高校地理学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1,(3):24-28.

[5]姚冠荣,黄和平.我国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0,(36):102-103.

(责任编辑:麻剑飞)

推荐访问:优化 培养 城乡规划 环境 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优化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