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经营合同

贵州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解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1 08:54:34   浏览次数:

摘要:贵州蜡染历史久远,是集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为一体的艺术瑰宝,也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以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对其艺术风格特点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分析整理有助于传统蜡染技术和内涵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贵州蜡染;风格;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523.2 文献标志码:A

The Analysis on Guizhou Batik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Abstract: Batik dyeing has a long history in Guizhou Province.It is an art treasure that integrates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folk art and one of China’s import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Its beautiful patterns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in folk art.Analyzing its art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batik technique and content.

Key words: Guizhou batik; style; cultural connotation

蜡染又称“蜡缬”,是一种古老的以蜡为防染材料的手工印染技艺。“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丝绸印染技术的重大进步。从考古发现可知,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最早出现蜡染的地区,蜡染工艺世代相传,流行甚广,是当地妇女最具传统性的生产活动和艺术创作。如今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蜡染制作方法和使用习俗,有着鲜明的地域风格特点。本文试以贵州蜡染为例,分析贵州不同地区主要的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以期有助于传统蜡染技术和内涵的传承与发展。

1 贵州蜡染地域分布及其风格特点

贵州地区使用蜡染技艺的民族众多,各民族由于文化背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以及所受外界影响程度的差异,蜡染形成了很强的地域性,各地区、各民族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以蜡染使用的广泛程度和对服装服饰品的影响范围为依据来划分,主要有以下经典类型。

1.1 自由豪放与结构严谨并存的丹寨蜡染

分布于贵州丹寨县和三都县一带的“白领苗”蜡染又被称为丹寨型蜡染,其设计手法精湛简练,作品具有稚拙烂漫、自由豪放的风格,常用于妇女盛装的衣袖、肩、背带、围腰等服饰品以及床单、被面、门帘等生活用品的装饰。丹寨型蜡染制作时主要将石蜡和蜂蜡各掺半使用,运用强调夸张变形、移花接木的设计手法,流畅灵动的线条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和一些想象的动植物,图案丰富多变,形象饱满生动,构图错落有致,极富创作性和装饰感(图 1);丹寨型蜡染的另一种风格则结构严谨,常运用藤蔓纹、螺旋纹或简练抽象的几何纹样形成规则变化的菱形、方形骨架构图模式,如白领苗蜡染最具特色的女子上衣肩背部蜡染衣片(图 2),典型的螺纹几何纹样,风格质朴严谨。

榕江型蜡染主要指分布于榕江平永、兴华、都江一带的苗族蜡染,其防染用蜡由蜂蜡和矿蜡混合而成,纹样较丹寨蜡染更为具象,块面少,多为粗细均匀的长线条,主题多为鸟、龙、鱼、蛙和铜鼓等纹样,偶尔也以古歌或传说典故为题材创作。蜡染作品主要用做祭鼓长幡、胸兜、绑腿、头帕、背包等的装饰。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兴华的“鼓藏”长幡,纹样以蚕龙、蜈蚣为主,风格粗犷雄壮,古朴神秘;另一类榕江蜡染以平永乡为代表,纹样活泼,图案外圈常装饰有一圈短弧线,似百足、似尖刺(图 3)。

1.3 图案优美、色彩瑰丽的安顺蜡染

安顺型蜡染主要是指分布于贵州安顺、普定及与之相邻的平坝等地周边的被称为“坝苗”的苗族蜡染。其蜡染风格细致,图案成熟,尤其是这一地区还有贵州十分少见的彩色蜡染,图案优美、色彩瑰丽,着色运用了多种植物染料与蓝靛相结合,如红花、黄栀子等,在蓝色与白色中喜欢加红、黄等颜色,极为美观,色彩对比鲜明、艳丽,具有刺绣般的效果(图 4)。安顺传统的彩色蜡染“上轿衣”(图 5),其衣襟和前襟均为红色蜡染马掌纹,衣身有绿、蓝、黄等色,由于染料提取自天然植物,纯度不高,染后各色相杂呈现美丽的复色效果,置于深蓝的主调上,格外和谐醒目,有跳动闪烁的感觉,具有迷幻般的悠远意境。

安顺蜡染纹样主题涵盖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两大类。自然纹样取材于自然界中的花、草、飞鸟、虫、鱼等自然动植物以及心中的龙、凤形象,也有动植物纹样的相互结合,如蝴蝶、枫叶;其次还有以图腾形象为表现元素,既有对图腾的神圣崇拜,又具有自然纯朴的装饰之美,充满人情味和情趣,反映了安顺人们追求“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1.5 简洁质朴的从江蜡染

从江型蜡染主要指分布于从江雍里、光辉、宰便、加勉一带的蜡染。多用枫香脂做防染剂,用竹条或鹅毛笔点蜡,风格简单朴素,对技法的要求不是很高,常用于百褶裙、胸兜、裹腿等服饰的装饰。从江蜡染又以雍里蜡染和宰便蜡染最为典型,雍里蜡染经蓝靛染色后底色较深,深浅分明,构图上多以横条或竖条分割,形成许多装饰块面,图案填充其中,图案有铜鼓、花草、龙、鸟、鱼和几何纹,多以弯曲的细线组成,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也体现出他们热情奔放的活力;宰便蜡染图案简洁,多为平行线和网状交叉线条,仅靠直线长短、方向和疏密的变化就构成了特有的纹样,当制作成细密的百褶裙后,蜡染图案显得斑斑驳驳,呈现出一种朦胧的蓝灰色调(图 8、图 9)。

1.6 其他常见的蜡染类型

贵州制作和使用蜡染的民族众多,蜡染在不同地区、不同族系中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除以上几类常见的类型外,贵州地区还有清丽明快的镇宁布依族蜡染、流畅生动的黔西苗族蜡染、纤巧细密的织金蜡染等。镇宁蜡染主要分布于布依族居住区域,图案结构严谨、工艺细致、层次丰富、虚实相间,蜡染题材常见有家族纹、漩涡纹、水波纹、铜鼓纹等,布依族百姓把简约的艺术语言化作特殊寓意的艺术符号来表现,折射出高度的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一个个的圆形几何纹样紧密联系在一起,寓示家族的紧密团结(图10);黔西蜡染主要分布于黔西县及其附近的林泉等地,蜡染构图一般根据其用品特点布局,如围腰或裙子多采用连续的曲线或者卷草纹,卷草纹彩色蜡染裙边,以卷草纹组成二方连续花边,上下 2 层排列富有律动感(图11);织金型蜡染主要分布于织金、纳雍、普定等地,其纹样主要以变形的鱼鸟纹和几何纹为主,间有其他动植物纹样,图案极为精细,又被称为“世界上最精细的蜡染”,造型怪异的图案外形似一只只夸张变形的鸟身剪影相互叠压,均匀散布的铜鼓纹统一了整个画面,与螺旋纹交相辉映,增添了神秘庄重的气氛(图12)。

贵州蜡染是贵州民族历史的图示注解,两千多年来,蜡染艺术在贵州地区延续至今,虽然与贵州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对闭塞有关联,但是还是能从蜡染作品所承载的深厚的民族文化来理解,贵州的蜡染艺术是当地人民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作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重体现。

2.1 贵州蜡染纹样的标示性和象征性文化内涵

贵州蜡染是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灵魂艺术,是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载体。在传统的民族服饰当中,服饰纹样是人们指认的目标,服饰纹样具有特殊的寓意和强烈的族群凝聚力,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群体意识,标示着族群文化。以苗族为例,历史上记载苗族灾难频繁,每一次战乱和迁徙的幸存者,完全是依赖族群患难与共的精神,因此他们重视民族的同根性就体现在同一风格款式的服装以及同一风格的纹样主题上。贵州蜡染还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情怀,作品主题常常选择象征美好事物的形象,如神话、传说、史歌等,借助各种动植物纹样含蓄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图案蕴含了美好的含义,如龙保寨安民、鱼虾寓示食物丰足、蛙蟾标示五谷丰收等等,如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题材来自于圣经一样,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图案寓意极大的丰富了苗族蜡染的文化内涵。

2.2 贵州蜡染的民俗文化内涵

民族习俗是由这个民族在世代延续中靠约定俗成的习惯构建起来的人际生活规范。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它是构成民族特色的要素,同时又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特有内涵,贵州蜡染也与各民族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在人们的信仰、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人们的日常穿着、节庆祭典、婚育丧葬、礼仪交往都离不开蜡染,他们亲自动手制作蜡染,以各类民俗形式出现在生活中。

首先,贵州蜡染是物质民俗的体现。当地使用蜡染的民族以拥有精美的蜡染服饰品为富为荣,心灵手巧的女孩更是从小就学习蜡染技艺,为自己准备恋爱馈赠的礼品、定情之物以及嫁衣;在贵州蜡染盛行地区,生儿育女也离不开蜡染,婴幼儿的背带、背面是婚前都备置齐全的;有些地区还将最好的蜡染服饰作为殉葬品用来祭奠亡灵。

其次,贵州蜡染也是社会民俗的展示。盛行蜡染的民族具有共同的民族情感和宗教信仰,许多传统节日里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拜祖先,装饰有图腾崇拜的鸟纹、龙蛇纹、鱼纹、蜈蚣纹的蜡染服饰是必不可少的祭祀衣,人们穿着最好的蜡染服饰盛装歌舞,祈求人丁兴旺、五谷丰登;民族节日也是蜡染艺术品的集中展示,姑娘们盛装出席,争奇斗艳,互相讨论蜡染制作技艺,精美的蜡染服饰受到人们交口称赞。

2.3 贵州蜡染的生态文化内涵

贵州蜡染文化的形成伴随着贵州少数民族对自然环境认识和利用的过程,充分反映了他们“天人合一”、充满诗意的生存境界。在蜡染作品中,可以看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者融为一体,折射出朴素的万物有灵的观念。例如在蜡染纹样中,常常出现动植物和人和睦共处的构图,动植物互相变异的复合图案。苗族世代相传的古歌也反映了苗族先民对宇宙世界和人类自身形成的认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他们忽略不同物种之间形式上的差异,认为万物同源,各类物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在作品中得以看到以祖先面貌出现的蝴蝶、大鸟、枫树,或者是作为伙伴的牛、公鸡、螃蟹等。从贵州蜡染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单纯的快乐,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温馨。

3 结语

贵州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工艺中最为辉煌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们的交往和流动,人们对蜡染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当工业文明带来物质商品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技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款式新颖、价格低廉的现代服装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民族服饰。然而,在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终将会为传统和现代寻找到一个契合点,使传统贵州蜡染蕴含的文化内涵获得淋漓尽致的发挥,形成工业生产所不能替代的独特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 贺琛,杨文斌.贵州蜡染[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2] 黄才贵.影印在老照片上的文化——鸟居龙藏博士的贵州人类学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3] 安正康.贵州少数民族民间美术[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推荐访问:蜡染 贵州 内涵 解析 风格


[贵州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解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