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经营合同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3 08:38:37   浏览次数:

国情意识是爱国主义的思想认识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国情意识。国情教育就是使国情意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每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那么,下面笔者就粗浅地谈一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的含义

国情,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最基本的现实状况。任何国家的国情都不能脱离其历史和传统而独立存在。国情意识,就是观察和处理各种社会问题时,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一切从国情出发。可以说,国情意识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公民对国家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认识和反映。中国的国情与中国的历史密切相关,它具有客观性和相对稳定性。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某些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是国家制定大政方针、决策的基本依据。“一切从国情出发”就是尊重历史和历史的发展,就是尊重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国情又具有整体性,举凡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体制、文化体系、教育结构、道德传统、民族精神等,都属于国情的范畴。至于国土、森林及耕地面积、人口的发展、生态环境,自不待言。国情是历史和传统的产物,知国情必先知历史。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历史与国情的关系,就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就是让学生知道中国的历史、现实和社会发展的趋向。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的内容

1.进行国情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国情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都要认真钻研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认真钻研高中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国情教育必须寓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历史教材,以便得出结论,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国情教育中,教师在讲授时,要充满感情,表现出主观上的爱和憎、赞美和批判等鲜明的阶级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以生动的历史事实感染学生。

2.进行国情教育要学会运用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求同存异,或者求异存同,从而探寻正确的道路和适宜的措施。国情教育要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这样才能认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阶段,才能看清中国的历史进步、发展趋势和前景。只有将国情教育放到同一历史时期内,进行不同国度的横向比较,才能找出差距,探求各种问题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答案,才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起。

3.进行国情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在历史教学中,讲国情中的积极因素,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讲国情中的消极因素,要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使学生能够有忧患意识,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我国国情。通过认识国情,可以增强青少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

4.进行国情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国情教育必须从学生出发,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国情。

5.进行国情教育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讲授中国历史时能够进行国情教育,讲授世界历史时同样也可以进行国情教育,这是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不能孤立于世界历史,同时,中国历史的发展又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世界历史,可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本国国情的了解和认识;离开了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学生的认识易片面化,因而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对国情教育作通盘考虑,将历史课堂教学与国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6.开展国情教育取材要丰富多彩。除历史教科书外,还可以组织“我爱神州”国情知识竞赛、国情教育展览,组织国情教育讲演或座谈等。国情教育与历史教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国情教育以阐述国家历史现状为主,适当联系历史的发展;历史教学则以阐述国家历史为主,适当联系现实,两者侧重点不同。不能把历史课单纯讲成国情教育课,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国情教育就是历史教学。那种认为国情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近代史教育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历史教学并不能自然地产生国情教育的效果,只有强化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有目的地运用历史课本中的国情教育素材进行教学,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国情教育。

总之,对青年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历史教学进行国情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深化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克服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社会的倾向,才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

推荐访问:浅谈 国情 含义 高中历史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