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简历封面

让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徜徉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7 08:57:26   浏览次数:

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历史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数学知识的发生、生成、传播而在特定的数学共同体内积蓄下的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和启迪价值的数学思考方法、数学思想观念及数学精神品格等。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接受,也开始引起更多人的关注。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文化性,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数学文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品味悠远漫长的数学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著名数学家霍格本曾经说过,“数学史实际上是与人类的各种发明与发现、人类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人类的信仰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孕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还有《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这些宝贵的财富,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让学生去了解,使数学的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的传播。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已经安排了一些数学文化的内容,如课后采用“你知道吗”这样的形式,介绍了数学知识、数学历史背景、历史名人、历史故事等。但限于篇幅,教材中关于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毕竟比较少,还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充实。

如在教学“乘法的认识”后,让孩子们去查阅乘号的来历;在教学“圆的认识”后,让他们去查阅圆周率的来历;在教学“24时计时法”中,向孩子们介绍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历程、各种计时工具的演变等。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寻踪探源,不仅对数学的发展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还引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强烈好奇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笔者会根据教学内容,适时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如鸡兔同笼、韩信点兵、蜗牛爬井、抽屉原理、牛吃草问题,等等,这些题目精妙的解题思想与策略,既展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在课外,笔者还组织孩子们玩“24点”和“七巧板”等游戏,通过游戏让他们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和智慧。此外,还鼓励孩子们搜集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然后利用数学综合实践课进行交流或者开展讲故事比赛。双目失明的数学家欧拉,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等等脍炙人口的故事,给了孩子们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搜集、交流的过程中,不但受到了科学精神的熏陶,同时也形成了经得起成功和失败双重考验的意志品质,养成了求真务实的良好学习态度。

二、体验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感受数学文化的丰盈内涵

任何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生成,都经历了数学家无数的观察、分析、猜测、实验、判断、辨析、调整、优化等一系列数学思维活动。数学教学不仅应该让孩子们看到活跃的前台,还应让他们了解丰富的后台。因此,在进行数学文化教学时,应当努力还原、再现这一发现或发明的过程,更多地引导孩子们经历一系列的数学探究活动,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到真正的数学文化,从而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创设了“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个?”“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个?”“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个?”面对第三个问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可以用“半个”来表示,有的说可以用■表示,有的说可以用■表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把问题回归到数学发展的原始阶段,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重新探索、重新创造,从中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这样教学,孩子们自然就明白了分数产生的背景,即分数是人们在测量与计算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结果时的产物。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笔者在引出例题“9+5=?”后,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究,结果出现了“把5拆成1和4,9+1=10,10+4=14”,“把9拆成4和5,5+5=10,4+10=14”,“因为10+5=15,所以9+5=10+5-1=14”,“因为9+2=11,所以9+5=14”等多种方法。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又如,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后,笔者设计了“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八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等,通过这种探究性练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展现无处不在的数学美,领略数学文化的无限魅力

数学中处处蕴涵着美——形式的美与内容的美,内隐的美与外显的美,婉约的美与奇异的美,独立的美与统一的美,这些美反映了一种自然的秩序与规律。我们要充分挖掘并展示数学文化的美学价值,通过教学,让孩子们认识到,许多美好事物的背后都隐藏着数学的奥秘,数学的美是无处不在的。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欣赏环节,出示了一系列轴对称图形:有“A、H、Y、W”等字母的,有“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有“故宫、天坛、赵州桥”等古建筑的,有“京剧脸谱、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在这里,笔者借助多媒体的演示,把自然、科学、社会、文化等进行链接,形成了一种多文化融于一身的数学教学情境,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对称美观念的理解,从而领会到对称美的现实价值,培养了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平时,笔者还结合教学内容,开设“神奇的9”、“有趣的回文数”、“神奇的缺8数”、“奇妙的6174”等专题活动课,一次次奇妙的经历、一个个奇异的结果,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魅力,并逐步养成了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彰显数学文化的应用价值

数学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更由于它的应用价值,只有用于社会实践、融入大众文化的学科才是有生命力的学科。因此,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降低数学的知识化、形式化要求,凸显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教学方向,或许就是所谓“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最终目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为孩子们打好数学知识基础的同时,更加注重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适当地创设一些实践性的学习情境,通过一系列充满开放性、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帮助和促进孩子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构建和发展有现实意义的认知结构。

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笔者设计了“请你为12个1立方分米的商品设计包装箱”的练习,学习“折扣”后,让孩子们到商场去搜集打折促销的广告,在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布置了“测量圆柱形茶杯相关数据,并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作业,在学习“利息、利率”后,让孩子们到银行去了解利率,并为自己设计最佳储蓄方案,通过这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练习,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从“教数学”到“做数学”、从“纯数学”到“生活数学”的有机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将会进一步凸显。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给孩子们讲一些数学史的小故事,或者是数学家的奇闻轶事,而应更好地发挥数学文化的内在价值,让孩子们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他们人格、个性、情感体验的全面和谐发展。■

推荐访问:数学课 徜徉 堂中 数学 小学


[让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徜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