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简历封面

地域养生的优势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6 08:38:22   浏览次数:

本栏目撰稿人王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教授、社会医学与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医史文献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首批高级健康管理师。多年来,从事养生保健、健康管理、女性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全国首开《女性健康管理概论》课程。近年来,以多学科结合的角度,进行有关“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等生命健康系列讲座,受到各界的好评。201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黑龙江省科普标兵”称号。

在中国,养生保健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地域养生”即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制订适宜的养生保健和治疗原则,是利用地理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干预,是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的基本特点在中医治疗学上因地制宜的应用。

“养生”一词,最早出于战国时期《庄子·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随着养生概念进一步发展,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了地域养生观点,并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指的是空气清新气候寒冷地区的人多长寿。而后《黄帝内经》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即西北地高气寒,阴精上奉气不妄泄,人们多长寿;东南地低气热,阳精下降气常耗散,人易夭折。文中又提出了医学中很重要的观点,即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这是有关因地制宜的最早论述。由此可见,人们自古就认识到地域因素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进而影响着人的体质特点,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

近年来,养生保健成为人们生活的关注热点。但如何科学养生,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地理优势养生,已提到了人们面前。

历代统治者选择风景名胜、海滨湖畔修行宫别墅,作为避暑和“修身养性”的娱乐场所,这说明人类早就认识到地理、气候疗养对人体健康、强身疗疾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远在数千年前就有利用“自然力量”防治疾病、保持健康的文献记载。如宋代欧阳修提出的“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说明呼吸新鲜空气可使人神志清明,身体健康,抵抗力增强,虽有病邪而不易侵入。唐代孙思邈有“山林深处,固是佳境,拔山临水,气候高爽”之言,明代龚廷贤有“山林逸兴,可以延年”之说,这都说明山区气候凉爽,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这些自然气候条件可使人心旷神怡,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对健康十分有益。

山地的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不强,通常是达到地面强射的30%,夏季温度不高,气候凉爽,空气中的阴离子丰富,空气清洁,几无杂质。健康人或患者如能跋山涉水,可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很适宜于心血管疾患及患神经病、高血压、哮喘、糖尿病、贫血、结核等病的患者疗养。

海滨的特点也与山林地区类似。浪花的撞击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不断增加,所以,人们感觉空气新鲜、呼吸顺畅。山林海滨都属于空气中负氧离子富集区域,都适宜于疗养身心。在此基础上,人们提出了空气疗法、日光疗法等等。

空气疗法 即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新鲜空气,以促进身心健康和疾病康复的方法。自然界的清气,是人体生命活动赖以维持的基本物质之一,人通过肺的呼吸运动进行排浊吸清,浊气出,则五脏调和;清气入,则五脏得养。如《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说:“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明代龚廷贤说:“呼出脏腑之毒,吸来天地之精,”“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字而自采天地之精气以补之。”因而“呼吸精气”不仅是养生延年的重要方法,而且对某些慢性虚弱性疾病也有一定的康复作用。另一方面,人体的卫气布于体表,起保护作用,人体充分裸露于自然界中,卫气与自然界清气可通过“气门”(汗孔)进行充分交换,因而加强了卫气的防御功能。

日光疗法 即利用太阳光照人体以促进身心疾病康复的方法,古代称“晒疗”,现代称“日光浴”。约在公元前三四世纪成书的《墨经》,就有关于光学的论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光学理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比较具体地描述了用晒太阳防治佝偻病的方法。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是国外第一个提出日光疗法的人。

《淮南子·天文》指出:“火气之精为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火部》说:“太阳,真火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自生”。人与天地相应,天之阳气可充实人体阳气,故《黄帝内经》强调养生防病应“无厌于日”,“必待日光”,即人体应充分接受阳光沐浴,人体背部属阳,行于背部的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主持一身之阳气,故古人认为以日照充实人体的阳气,当以“朝阳”“晒背”为好。如《列子》指出“负日之暄也”,晋代嵇康《养生论》主张“晒以朝阳”;清代曹廷栋的《老老恒言》则说:“背日而坐……脊梁得有温暖,能使变体和畅。曰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

可见虽以日光照背,其实有全身效应。阳光可使人体阳气得壮,气血和畅,阴寒得除。许多阳虚体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患者,常在春夏阳气升发旺盛时病情好转,也充分证明了阳光的这一康复作用。

上述各种气候疗法已被人类医疗实践证实,是一种切实可行、疗效可靠的医疗保健手段,其理论和方法至今被后人延用,对人类的健康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古人选择、开发利用自然疗养因子的远见卓识,在治疗方法上重视天然气候疗养因子防病强身的独特作用,与现代疗养气象学以研究气候疗养因子为对象达到强身疗疾之目的相一致,其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和气候疗法一直沿用至今。因此疗养气象学自身的基本理论体系,在人类的医疗实践的漫长岁月中已形成。

现代人多认为气温偏低会影响人体健康,《学术交流》杂志发表崔家善研究员《“寒地黑土”是世界上最宜人的养生度假旅居地》,从一个崭新的高度论述了“寒地黑土”的地域特点和对人类生存的益处,低温会影响人体健康的旧观念被彻底否定。

现代科学对于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低温使新陈代谢过程十分缓慢,生命反而因此延长;而高温的情况正好相反。这可以从非洲的马晒人与北极的爱基斯摩人的对照中得到印证,爱基斯摩人生活在世界最寒冷的地区,长年奔波在冰川雪地,年过50岁还具有青春期的面容和活力。而生活在非洲赤道附近的马晒族人,虽然其生活方式(游牧生活)及饮食结构与爱基斯摩人很相似,但是他们的平均寿命却很短,很多人年过50就夭折了。

因此,气温较低,其环境并不一定不适宜人类生存,相反,低温使得人体新陈代谢也变得缓慢起来,反而长寿。另外,中医认为先天的真气非常重要,大量出汗会损耗肌体的先天真气,较低的温度相对能够减少排汗量,固藏体内的真气。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具体数字也证实了以上的结论,黑龙江省65岁以上老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23%,至少高于全国平均值1个多百分点。

黑龙江作为全国林业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达41.9%,森林中含有的空气阴离子,使得致病的微生物比城市少四十到六十倍,空气质量相对较高。黑龙江省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松树和杉树中所含有的单萜类被人体吸收后,可促进免疫蛋白增加,有效调节植物神经平衡,从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达到抗菌、抗肿瘤、降血压、驱虫、抗炎、利尿、祛痰与健身强体的生理功效。该省其他森林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500个以上,科学上称为“天然洗肺工厂”。此外,森林中的植物会散发一种芳香的稀气态物质,通过呼吸道和人体皮肤表皮进入体内,作用于延髓两侧的咳嗽中枢,具有止咳作用;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内,可促使肌肉舒张,支气管口径扩大,从而解除哮喘。中医也同样认为,肺开窍于鼻,所以松树和杉树的芳香之气对肺部有直接的作用,可宣肺解表、化痰止喘。

在我国海拔地理位置较高的广西、青海等地,无论是人群中百岁老人的比例,还是老年人口的长寿水平,都要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编辑/谭明

推荐访问:地域 养生 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