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述职报告

论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关系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5 08:53:33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扩大,经济大国的强势文化压制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逐渐消失殆尽。全球化对传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挑战,并影响到了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价值体系。在全球化、均质化的现代主义面前,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它带来的不利因素。环境艺术设计究竟何去何从,成为现代设计师们必须面对与思考的现实问题。文中意图在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探索环境艺术设计如何体现地域特征这一问题,期望能为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

在科学和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经济全球化使地域文化的趋同化日益扩大。全球化影响到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价值体系,从而使传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被全球化强调均一化及同质化的设计模式所取代。本文以建筑和园林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当代的建筑大师在传统的建筑文化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努力,在这里也对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从多方面论证环境艺术设计中地域特征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环境艺术地域特征分析

(一)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看中国传统环境自然观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讲究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强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与映衬。人们追求虚实呼应,曲折尽致,以达到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境界。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对环境艺术的影响可谓至深,其中儒家、道家、佛家的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思想对环境艺术的影响最大。

1.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思想的根本特征是自然,园林艺术中的自然就是要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而不是人工做作。园林中的山水是对自然的概括和提高,因而按照山石的脉络走向和水的源头流向来组织风景最为重要。当然园林无法从大尺度上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只能摹仿自然山水的某一局部或者抽象地表现出自然山水,“山水美”始终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永恒主题。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无不在表现山水美,例如颐和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2.寄情山水,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造园的影响非常深远。中国古典园林充满诗情画意,和诗文、绘画艺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园林、文学、绘画相互影响相互发展。中国的山水画,注重写意,强调意境,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们观察自然之美,造园从立意构思直到具体技法,全面借鉴于绘画以增强其艺术表现力,是山水画的真实的三维空间的形式再现。例如在空间划分上,运用各种构景要素于迁迥曲折中形成渐进的空间序列。就象诗歌文体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一样,划分不能支离破碎,组合又要讲究开合起承,变化有序,层次感强,序列的安排一般必有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形成内容丰富多彩、整体和谐统一的连续流动空间。

(二)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看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本土地域的独特文化资源,它与世界其它建筑传统文化优势互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不可或缺的一环。民居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它既受制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也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由于它分布广,并且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而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如北京的四合院,西南的吊脚楼,陕北的窑洞、闽南的土楼,青海的庄巢,广西的麻栏,草原的蒙古包,高原的石碉房,傣家的竹楼,大理及丽江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等,都是中国丰厚正规的民居建筑文化遗产。中国民居所表现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特点,显示出多种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各地民居在材料、构造技术、与方法、环境的防御要求、经济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宗教因素对建筑形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地域特征与时代审美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界的确存在着一些误区:“国际化”的趋势,即简单的“现代化”淡化了地域特色;很少考虑现状、文脉和功能等问题;很少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忽视了“建筑是活动的产物”;以细部结构作为建筑特色加以夸张、放大,有平面设计的倾向。在这样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何去何从,便成了有责任的设计师们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历史·个性与科技·创造

1.整体性:尊重文化传统的眼界

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有很丰富的建筑语言,中国人有传统的建造经验,应该从中吸取营养,用自己的方式来保存这种记忆。当然也可以从别人那里借鉴学习,但绝不能抄袭。建筑师应该在更深层次上,对综合了的人性的、原始的过去进行延续。建筑是整个生活空间的历史,在不同的时代中得到不同的表现。我们在设计中强调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性是相对于大的规划而言的,大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小到整个城市、整个村镇。

2.创造性:弘扬文化传统的路径

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是既要看到传统的特殊性与历史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传统的普遍性与超越性的一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包含精华和糟粕两个部分。大力发展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就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对文化糟粕予以摒弃。“取其精华”决不能以当代功利主义观点来对待民族民间文化,而必须尊重民族民间文化的群众性、广泛性、存在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细分慎别,科学对待。

(二)现代生活与地域文化的审美关系分析

尊重建筑所处的自然与文化环境,只有从特定的地域环境、文化条件出发,深化对建筑环境的深层本质与规律的理解,才能形成人一建筑一自然三者的有机统一。地域的自然属性是地域特征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讲,各地的自然条件是很难改变的。地域特征的不同导致了地域建筑的多样性。如西南地区雨水较多,阴热潮湿,建筑需要开场通透、骑楼遮风避雨、廊线连接。由于当地植被品种多,自然色彩丰富,建筑物大多采用天然原色,粉墙褐柱,青瓦素窗,优雅而明快。而北方建筑风格浑厚凝重,它产生的原因在于它的实用功能一保温的需要。同时冬天绿色植被少,自然色彩单调,建筑的装饰色彩则浓重热烈,红墙朱门,黄瓦绿窗,对比鲜明,故宫就是最为显著的代表。云南竹楼、江南园林、北京四合院各有其鲜明的地域特点。建筑师不要只停留在表面上研究传统建筑文化,要充分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性、传统文化,才能挖掘出建筑形式之外的建筑文化内涵。

三、结语

随着当代地域建筑研究和创作活动的逐步深入,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地域建筑文化的关系成为中国建筑创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全球多元化的环境中,利用地域特征这个概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不失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条发展之路。利用地域特征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不是盲目的模仿和照搬,在目前的设计领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让设计既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又能给人以精神的寄托是我们在设计时要重点考虑的。正确认识和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不应是对前人的形式、风格和原型的简单模仿、拼贴与借用,这样就把“民族性”、“传统性”

简单化、庸俗化了,空间平面化、装饰化是现代设计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而应认知与体悟其内在的精神信仰、审美意境和对空间的特殊认知,应从哲学的视野中深刻把握传统建筑文化中所具有的超越性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孙迟,王毅.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刍议[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7)

[2]文剑钢.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设计理论研究[J].城市规划,2000(02)

[3]付春涛.论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4)

[4]任鸿飞.艺术、原创、空间本质与自然生态伦理价值观——对环境艺术学范畴的归纳与学科性质定位思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5]李砚祖.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推荐访问:地域 内在 特征 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