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简历模板

特殊历史阶段中的禁片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1 08:42:22   浏览次数:

历次政治运动都波及电影界,也造成了电影界的无所适从。对电影的政治化评价方式一直延续到“文革”结束。

近日,有“新中国第一部禁片”之称的电影《武训传》DVD正式发售受到广泛关注。1951年,毛泽东曾亲自执笔在《人民日报》发表对《武训传》措辞强烈的批判文章,从而掀起中共建政以来第一个电影批判浪潮,成为电影界以政治批判代替学术争鸣的肇始;在随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电影界往往成为需要整肃的首要对象,大量影片和电影人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武训传》肇始政治索隐式批评

《武训传》完成于1950年,该片集合了当时上海滩最为强大的创作阵容,除了导演孙瑜外,陈白尘、蔡楚生等组成编导委员会给予指导,赵丹等一众影星出演。电影取材于清末行乞兴学的武训这一真实人物,对武训兴义学帮扶穷人的事迹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同时为了配合中共建政初期的宣传政策,强化了对封建统治者的暴露和批判。

1968年6月22日,北京,空军3759部队指挥连毛泽东思想宣传组讲用会现场。

《武训传》上映后不到半年,其命运即遭遇了过山车式的起伏。在1950年初上映时,观众和舆论界一片叫好之声,随即入选《大众电影》杂志组织读者评选的十佳国产新片之列。文化部电影局局长袁牧之与孙瑜应邀携该片进入中南海,为100多位中央首长放映。结果反映良好,掌声不断。周恩来仅对片中一个细节提出了建议;朱德则大加赞赏,称该片“很有教育意义”。就在《武训传》受到普遍赞誉之际,毛泽东在江青的提议下调看了影片。据称毛泽东在看片时一言不发,一根接一根抽烟,在看完一遍后又要求再放一遍。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亲自执笔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文中称,承认对武训的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华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的宣传。惊呼“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如此之多,说明了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并将此片定性为“资产队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

电影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将此称为“政治索隐式批评模式”,即以明确的政治功利为批评目的,以影片是否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为批评标准,采用主观武断和轻率定型批评方式去评判电影。对《武训传》的大批判由此开始,并不断上纲上线,超越了艺术争鸣的范畴而成为一场政治运动。为配合批判,江青亲自带领“武训历史调查团”赴武训曾经办义学的山东堂邑、临清、馆陶等县进行了20多天的调查,分六期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调查报告并以“李进”的笔名参与了报告的署名。报告将武训定性为“为整个地主阶级服务的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将批判运动推向高潮。

对《武训传》的批判导致了影片被长期禁映,即便放映也是为批判该片而组织的“批判式放映”。导演孙瑜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此后他仅拍摄了两部公映的影片,这位极具才气的导演的创作之路基本终结。对于主演赵丹更是永远的伤痛,他在回忆中称“这部电影既然在政治上是被彻底否定的,那么在艺术上的成败得失,也就没有任何研究的价值了?我实在想不通”。

把解放军写成没文化教养的部队

然而,对《武训传》的批判仅仅是一场序幕,随着文艺界整风的持续进,行,陆续有多部影片因在政治性上出现“偏离”而被卷入批判的浪潮。其中尤以《我们夫妇之间》《关连长》最有代表性。

《我们夫妇之间》与《关连长》分别由沪上名导郑君里、石挥执导,改编自发表在1950年1月《人民文学》上的两篇小说,在小说遭到严厉的批判之后,两部电影也受到了波及。《我们夫妇之间》因为描写了知识分子丈夫与工农干部出身的妻子的婚姻纠葛,在题材上就被否定。在一场批判会上,批判者认为:“要描写知识分子干部与工农干部结合的过程,绝不能通过夫妇间的日常生活中的争吵和好来表现——这样表现是把政治主题庸俗化了。”甚至有评论称其为“小资改造工农兵”的电影。《关连长》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位生动真实的解放军形象,与《武训传》一样在上映之初得到了观众与舆论界一致称赞。然而即便题材如此与国家意识形态靠近,该片也未能逃脱厄运。批评指出,影片“把人民解放军描写为粗鲁的、没有文化教养和缺乏智慧的部队”,“以庸俗的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歪曲了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人道主义”。受到这样的政治冲击,影片创作者被迫暂停了电影工作,还被要求进行自我批评和检查,在报刊上发表批判自己作品的检讨文章。有“话剧皇帝”之称的石挥因此长期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在1957年“反右”来临时蹈海自杀。

1951年对电影界运动式的大批判导致国产电影创作几乎陷于停顿,1952年国产电影的数量从前一年的23部跌到只有8部。由于被批判的影片均为私营电影公司制作,这些公司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1953年,在全国上下公私合营的大潮中’曾经在上海滩?赫一时的昆仑、文华、国泰等八家私营电影公司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中国私营电影制片业就此消亡。

“拔白旗”与“批毒草”

电影产量和质量的下滑使国产电影的发展停滞不前,在群众中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也引起了中共上层的重视。1956年4月,毛泽东对于文化提出“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学术空气趋于活跃,上海《文汇报》专门辟出专栏,讨论“好的国产片为什么这样少”。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957年“反右”运动的到来,国产电影遭受又一场劫难。电影理论家钟惦棐因为在《电影的锣鼓》一文中质疑建国七年来国产电影题材千篇一律、水准不如解放前,从而被作为“右派”向党进攻的“先声”,遭受重点批判。其后,一大批优秀的电影艺术家被打为“右派”,他们被剥夺了,从事电影创作的权利,其影片也大多受到批判和禁映。

1958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康生在视察长春电影制片厂时,对该厂在1957年生产的几部影片大加挞伐,甚至用极其刻薄的话语批评一些电影编导“头脑不知何处去,渣滓依旧笑春风”。在康生的推动下,“插红旗、拔白旗”运动扩展到电影界,一大批在“双百”方针指引下拍摄的影片被当做“白旗”拔掉,禁映影片达26部之多。

“拔白旗”未息,“批毒草”又至,1964年7月,康生在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闭幕式上大肆批判当时的文艺作品,称《北国江南》《林家铺子》《早春二月》等电影是“毒草”,应加以批判。在中宣部给中央书记处的报告中,《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的罪名是“宣扬资产阶级的人心论和人道主义、温情主义,抹杀和歪曲阶级斗争,着重表现中间状态的人物并以这种人物作为时代的英雄”。提出对两部影片开展批判式放映。毛泽东批示道,不仅在大城市放映,小城市电要放映,使这些修正主义材料公之于众,不只批这两部,别的也需要批判。《人民日报》等报刊陆续组织批判文章,这样的整风直至“文革”达到了顶峰。

68部电影中,好的只有7部

1966年4月,《解放军报》在江青等人的授意下发表社论,指出“十六年来文化战线上存在着尖锐的阶级斗争”,炮制了一条“文艺界反党反社会主义黑线”,在全国掀起揭批“资产阶级黑线人物及作品”的运动,拉开了“文化大革命”对文艺界清肃的帷幕。一大批电影界人士被当做“走资派”“反动权威”“特务”揪斗甚至迫害致死。

在“文革”中,江青作为曾经的电影演员、而今的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对中共建政17年以来拍摄的影片进行了全盘否定。1966年5月,她在《关于电影问题的谈话》中一口气点评了数十部影片。她表示在看过的68部电影中,好的只有7部,其余影片都有问题,将它们安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宣传错误路线,为反革命分子翻案”、“丑化老干部,写男女关系、爱情”等罪名,包括《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影片都被禁止放映。在“文革”开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全国所能看到的电影只有“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而从1970年开始,“八个样板戏”成为中国电影银幕上几乎全部的内容。

江青的讲话为电影界的大批判定下了基调,各地都纷纷开展了列电影黑名单的运动。在上海,造反派撰写了《1957年至1964年译制、上映的部分翻译毒片(资料)》,批判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的“毒片”101部。在电影教育的最高殿堂北京电影学院,“红代会”编印了文集《毒草及有严重错误影片四百部》,将中外400部影片打翻在地。“文革”中对影片的批判也会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一次工宣队准备组织稿件批判1936年拍摄的《狼山喋血记》及其主演黎莉莉,临到批判会前,黎莉莉警告工宣队说,你们批这个影片是要犯错误的,因为《狼山喋血记》的演员中就有蓝苹(江青)。工宣队听罢连忙将批判的海报撤了下来。

“中共建政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都波及电影界,也造成了电影界的无所适从。对电影的政治化评价方式一直延续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过去被批判、禁映的影片逐步复映,才宣告了这个特殊阶段的结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秦喜清说。

编辑 晓波 美编 黄静

推荐访问:阶段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