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笔试题目

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上海制造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30 08:37:27   浏览次数:

金融中心、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长期以来,这一系列标签构筑起普通大众对于上海的既有印象。但是,很多人未必知晓,以“造东西、造设备、尤其是造高端装备”为核心的制造业,依然是上海经济的根基所在。

历史上,上海曾是中国的工业重镇,诞生过新中国工业史上多个第一。而今,在新一轮全球高端装备制造话语权的争夺战中,上海仍在扮演着“急先锋”角色。

设计建造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提供专属用钢、对自动驾驶、5G通信等关键技术突破的智能重卡项目……近期,国务院国资委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一批重点项目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重点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上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世界第一工业国的心脏

“上海制造”曾经的辉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当前制造业技术和全球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下,外界一度争论“上海要不要制造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明确表示,这是一个伪问题——应对当下及未来的经济转型及国内外竞争挑战,上海作为昔日的制造重镇,依旧离不开制造业。真正的问题是,上海需要怎样的制造业?

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最前沿、最尖端的颠覆性技术,对产业具有控制力的核心环节,是上海制造业努力的方向。“上海制造”意味着构建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样本和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作为国内高端制造业中心的脸谱和招牌,上海发展制造业的思路一直很明晰:上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产业“链”的高端和“质”的高端,都是应有之义。

在9月17日开幕的第21届中国工博会上,上海电气重装上阵,首发了在多个领域的自主核心技术。

超大型燃气轮机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造的机械装备,有“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美誉,在发电、油气开采、化工、冶金、运输等方面都有着诸多运用。过去,该技术主要由欧美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掌握,我国也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产品。

2003年,上海电气首次引进国外先进的燃气轮机技术,但当时的引进技术并不完整。2014年,上海电气通过对意大利安萨尔多进行股权收购,才真正掌握了完整的燃气轮机技术,從而实现从销售到服务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国产化。国内首台AE64.3A燃气轮机——华电江门项目在2018年正式投运,目前上海电气已经取得十多台AE64.3A小F燃气轮机订单。75MW(兆瓦,功率单位)的AE64.3A燃机单机效率达到35.9%,两台这样的机器就可以满足一个小型城市的居民用电需求。

2018年11月29日,中国国际工程机械设备博览会,上海电气斜轴式变量马达。
2017年11月8日,上海,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浦东基地,两架C919同在屋檐下。

此次,上海电气在工博会上展示了国际领先的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的燃气轮机机组,从2003年至2019年,16年的不断探索之下,这一核心技术终于被“收入囊中”。它意味着我国目前已经全面掌握小F级燃气轮机的关键设计技术,构建起了完整的第三代小F级燃气轮机设计研发、加工制造、自主调试及运维服务体系,国内小燃机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得以进一步提升。这套世界先进的燃气轮机设计核心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也使得上海电气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H级、F级、小F级和E级技术的重型燃气轮机设备供应商。作为目前中国唯一具备燃气轮机从研发、制造、销售到服务的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上海电气正在实现重型燃机技术自主化。

上海电气还具备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铸造后全工序的制造能力,代表着国内重燃自主化向前迈出坚实一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采用3D打印的商发航空发动机叶片,高度724mm,突破SLM成形高度的技术壁垒,属于行业新高。

上海电气此次在工博会上展出了全球首台最大功率的湿绕组核主泵,它标志着我国已完全掌握了湿绕组主泵核心技术,为我国CAP1400核电示范项目的建设起到保障和支撑作用,也必将为我国核电走出国门创造有利条件。

如此大国重器,在上海可不止一家。诞生于上海的国之重器,如今已构筑起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反应堆堆芯的“龙骨”;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公司总装厂房内外,几代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正在日以继夜地变成现实;由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中国第一艘中外联合设计、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正式交付,并将于今年底首航南极,与“雪龙”号一起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振华重工在推出“龙源振华3号”“创力号”和“天鲲号”三大“大国重器”之后,又推出了JSD6000深水起重铺管船,能够在水深达3千米的海域铺设海底管线,并且和上港集团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洋山港四期……

从上海市区驱车70多公里至城市东南端的尽头,有一块内邻杭州湾、外眺东海的工业黄金角。这片十多年前人迹罕至的荒芜滩涂,如今已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名片。近年来,上海临港产业区加速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首套国产化率100%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堆内构件、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飞机发动机、第一根自主研发的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这些过去长期“卡脖子”、高度依赖进口的高端核心技术都在此填补了国产化空白,临港已集聚起人工智能、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诸多创新前沿产业。

看似“笨大粗”的重型装备业,实际上恰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能力和工业最高水平的体现。作为一切制造业的基础,重型装备制造业是制造工作母机的产业。这一系列案例彰显了上海制造的决心和行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主动应对产业新变革,着力打造“大国重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合作。

借用一句网友的话来说:千万别觉得上海是个小气的城市,从工业和物流业的角度说,这是中国最大气的城市,是世界第一工业国的心脏。

上海制造,好戏连台

10月18日,中国第一艘大型豪华邮轮将在上海开工建造。邮轮由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世界第一大邮轮公司嘉年华集团的合资公司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下单订造,由中船邮轮与世界第一大邮轮建造商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的合资公司中船芬坎蒂尼邮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装建造。我国邮轮配套装备产业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一个全新的市场正翘首以待。

大型邮轮是全球公认的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其设计建造难度远高于大型LNG船甚至航空母舰,是目前我国唯一尚未攻克的高技术船舶产品。设计建造一艘大型邮轮需要浩繁的工程量,即使欧洲先进船厂也需要1000万工时以上。

“突破邮轮设计建造技术”是中国船舶工业占领造船技术制高点,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里程碑标志。

“上海制造”所瞄准的目标,不仅有技术含量和制造工艺要求都颇具挑战性的高端制造,还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9年4月17日,上海,第十八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19上海车展),宝钢股份展示的汽车底盘。

中船邮轮表示,将在上海宝山打造涵盖邮轮运营、研发设计和供应链的邮轮全产业链体系,未来10年将累计投入数百亿元,打造并多品牌运营一支8至10艘左右的中资邮轮船队,形成每年2艘左右的大型邮轮研发设计总包能力,建成自主安全价值的本土邮轮供应链体系,邮轮本土配套化率达到80%以上。按照规划,首艘国产邮轮将于2023年9月正式交付,并在随后5年里按照每年一条的节奏分批交付,最终形成8艘大型邮轮的全球最大中资邮轮船队,真正带动中国邮轮产业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新一轮中央企业与上海地方重大项目合作中,宝钢股份宣布,对上海宝山钢铁基地的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提升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生产能力,满足新能源汽车、高端变频压缩机等行业增量需求。

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堪稱汽车的“心脏”。宝钢是国内首家针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开发专属系列用钢的钢铁企业。

高等级无取向硅钢被誉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钢厂掌握B50A350以上高牌号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被少数国外钢厂垄断封锁,高等级产品长期大量依赖进口。宝钢自最初引进了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生产工艺技术及成套生产线后,经过潜心十余年研发、持续学习、自主集成新生产线,先后建成了2条高等级牌号生产线,实现了高效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品的产业化,实现了0.35毫米到0.65毫米常规产品品种规格的全覆盖,一举扭转了长期以来由于国内硅钢生产及装备技术落后于人,这些与能源相关的关键材料价格高、供应受制于人的局面。

随着新能源汽车、变频空调等行业高速发展,对其配套的驱动电机和压缩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片的需求大幅增长。为满足市场增量需求,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对上海宝山钢铁基地的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日前签约的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项目新生产线将按照100%自动化、智能化目标进行设计,具备库区及物流智能化、自动操作及自动检测、智能点检、智能监视、大数据及云平台应用等功能,实现操作室一律集中、操作岗位一律机器人、运维一律远程、服务环节一律上线“四个一律”智慧制造。项目总投资24亿元。

“上海制造”所瞄准的目标,不仅有技术含量和制造工艺要求都颇具挑战性的高端制造,还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电投“重燃专项”试验基地、中电积塔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等重量级项目纷纷落沪。

曾引发多个城市竞逐的明星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也落户于临港。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一期)联合厂房主体已基本完成结构封顶。9月底,该项目将完成冲压、焊接和总装三大工艺车间及样车下线。11月份完成涂装工艺及生产许可、销售许可资质认定,有望于12月份实现一期部分投产。

2017年11月7日,上海,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现场,观众在ABB的展位参观。

下半年,一批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还将陆续在上海开工建设,其中包括全球工业机器人两大巨头的“超级机器人工厂”。

去年10月份,瑞士工业巨头ABB集团宣布,将在中国投资1.5亿美元新建一座其全球最大、最先进、最具柔性的机器人工厂,实现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ABB集团时任首席执行官史毕福在彼时的发布会上表示,得益于ABB和上海市政府以及浦东新区政府之间卓有成效的讨论,上海从备选的城市地区中“脱颖而出”。

谈及超级工厂在上海的落户,ABB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赛(Peter Voser)表示:“我们获得了上海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该项目被列入2019年‘上海制造’计划的十大项目,这对于ABB而言是莫大的荣誉。建设新工厂是ABB在中国发展的一项重要里程碑,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在这一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领先地位。”

9月12日,ABB中国上海的机器人新工厂和研发基地正式破土动工。新工厂位于上海康桥,紧邻ABB现有的大型机器人工业园区,将采用包括机器学习、数字化和协作解决方案在内的先进制造工艺,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全球机器人行业最先进、最具柔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一个使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前沿中心。工厂预计将于2021年投入运营。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及系统集成产业快速发展,上海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此次ABB机器人超级工厂建成后,年产量将达10万台,成为ABB全球最先进的机器人制造工厂之一,在中国规模最大的机器人研发、生产和应用基地,整个上海的机器人年产量也随之翻番,将有力支持上海及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ABB并不是第一个宣布将大手笔在上海投资新建工厂的全球机器人巨擘。“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巨头”的另一成员日本发那科(FANUC)今年4月正式宣布,其继日本之外的全球最大机器人生产基地即将登陆上海,该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被命名为发那科“超级智能工厂”。

本次工博会,发那科就示范了一个从定制化生产远程下单到最终成品交付的全流程智能制造场景,这个微缩版的“超级智能工厂”展现了定制化生产与用户消费的无缝对接。用户在展台通过微信远程下单后,可凭借远程监控实时查看位于上海发那科工厂柔性化生产线上各工位的实时生产画面并能实时获取订单的生产进度信息。

“上海制造”,好戏还在后头。

推荐访问:上海 制造基地 制造 全球 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