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笔试题目

采矿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技术因素与应对措施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31 08:39:58   浏览次数:

摘 要:一般来讲,采矿作业包括井巷工程施工、巷道开拓施工和矿产挖掘三个阶段,在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极其依赖可靠完善的技术支持,因为一旦在技术支持以及应用上出现失误,就将产生技术安全隐患,影响采矿效率,甚至对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关键词:采矿;危险技术因素;应对措施

由于在实际的采矿中具有一定的技术安全隐患,采矿效率和质量都将受到影响,因而降低采矿企业效益,所以在采矿的任意一个阶段,都应该极度重视对技术的应用,严格执行设计标准以及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为有效解决技术安全隐患问题,采矿行业人员需要提前根据会出现的危险技术因素制定应对方案,保障采矿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促进采矿事业更好发展,这也是对采矿人员人身安全负责的行为。

1 采矿期间存在的危险技术因素

由于技术的不完善,采矿工程进行中会出现很多危险技术因素,因此进行技术发展是采矿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有些危险因素已经可以有效的控制,但是有些突发性的危险技术因素如果事先没有做好预防对策,往往会出现严重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笔者按采矿工程进行中经历的各阶段来具体介绍其所存在的危险技术因素。

1.1 井巷工程施工

这是采矿必经的施工阶段之一,它涉及的技术主要有车场设计与其使用的电机车曲率半径设计,除此之外,还有施工技术。以上几种如果不认真结合实际分析,都会成为技术安全隐患,甚者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

车场设计的重点是起坡设计,其设计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单道和双道,其一为单道,单道工程量小,能够节约衣服弹簧道岔,因而也成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由于节约成本单道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采矿企业的效益。可是由于缺少固定道岔其安全系数较低,单道起坡设计会产生一定危险性。另外,如果电机车曲率半径未达到要求规格,那么所引发的危险后果更为严重,通常而言,电机车的曲率半径应该达到6米,可是由于弯道弯曲程度因素的影响,电动车的曲率半径通常会较之更大,钢丝绳会因此发生严重的磨损现象,如果磨损过于严重,将会出现人员伤亡的现象。除此之外,如果整体设计出现差错,更会造成严重的技术危险隐患,如在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都将重点放在上方防卫的设计上,却没有考虑到弯曲巷道的设计。电机车操作者的视野将受到影响,可能因为视野不够开阔出现视野盲区,因而不能及时看见信号出现事故。

1.2 巷道开拓工程

这一阶段可能出现危险的区域有两方面,一是下部车场双轨,二是巷道高度,安全间隙是前者设计内容的重点,有些采矿工程下部车场双轨安全间隙为1.2m或者1.3m,但是这种间隙距离不能满足运输材料时需要的宽度标准,因此会发生两车碰撞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设计人员将巷道高度保持在1.2m以下,有些甚至只有1.1m,这些高度也不能满足运输材料需要的标准,因而发生运输材料碰撞。

1.3 矿产挖掘

这一阶段主要对开口以及坡度进行设计,前者主要针对的是切眼以及分斜坡,而后者主要针对的是急倾斜矿层。如果开口方向设计方向是正倾斜方向,则其会存在长度不足的情况,进而出现跨帮现象。通常坡度设计应该达到22°即可,但是如果是深孔采矿,则该坡度略小,不能实现自溜下滑,大大降低了矿产的开采效率,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员进入到采空区,极有可能会发生危险。在矿产开采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各种原因进行超前开采然而超前开采会因为开采距离不明而被迫采取伪倾斜的方向来推采,在超过一定距离时会增加采压使采空区的砰石垮落从而造成危险事故。

2 采矿过程危险技术因素的应对措施

采矿过程中的危险技术因素比较复杂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出现。在中部采矿车场的设计上尽量采用双道起坡的方式提高安全系数,选用合适的曲率半径,例如应用自粘式的电机车时,曲率半径应该保持在12-15m以内而其他运输车的曲率半径一般都为gm。在弯曲巷道的设计上需要在设计下部车场时尽量选用直线式的布局这样可以拓宽驾驶人员的视野范围可以更好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下部车场双轨安全间隙设计上,双轨间隙应当在14m以上确保安全系数的提高和运输车辆顺利通行。巷道的开拓过程中必须根据巷道高度安全设计规范标准采用半圆拱端面的方式来进行设计港道的高度需要保持在12m以上,以确保电机车的运输高效。

针对切眼和分斜坡开口设计上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顺着矿层的垂直往斜坡方向进行设计。在倾斜开采时采用短壁开采的方法保证上部的超前开采距离在最大回采控顶距以上。而在急倾斜矿层主斜坡的设计上需保证坡度在23°以上从而帮助矿产更好的自溜下滑,在保障矿产资源更多获得的同时也能够让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此外,还有来自于地下水对采矿工程的影响。自然情况下地下水的动力作用很小,对采矿工程的进行并不具备威胁性,但是由于人为工程施工活动开展对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的破坏,动水的压力增大因而在动水的压迫下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大部分地下水引发的岩土工程危险事件的产生原因是地下水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其中水位的变化原因很复杂,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会对地下水位的升降产生影响。当升降幅度达到一定程度会给岩土工程造成安全隐患。目前发生率最高的岩土工程危害都是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下降以及地下水位频繁变化引起的。地下水位的变化对矿源和岩土体的影响巨大,因此为保障采矿工程的安全进行,在膨胀性岩土地域进行勘察时需要着重研究该地的水土地质条件尤其是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和频率。

另外,应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应以预防为主,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在进行采矿工程前根据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制定方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采矿工作的安全系数,防微杜渐,避免问题事故的发生,在确保采矿人员安全问题的前提下着力提高采矿工作效率。

结束语

由此可知,在任何工程的设计建设期间,着重处理安全问题尤其重要。安全是开展工程的基石,目前我国采矿技术虽已日渐精湛,但是安全隐患问题仍如顽疾烦扰着采矿工程的正常进行,因此需要矿井开采人员认真分析存在的危险技术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着力提高采矿工程进行的安全系数,在确保采矿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采矿工作的效率,助推采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博慧,张昭庆.对非法采矿过程中导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认定[J].乡镇企业研究,2003(06).

[2]陈永利.浅论煤矿采矿与安全[J].科技与企业,2012(09).

[3]石开,杨光.刍议采矿过程中各种危险情况[J].科技创新导报,2011(36).

[4]汪松.解析地下连续采矿过程中顶板岩体卸荷的力学响应[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2).

推荐访问:采矿 过程中 应对措施 危险 因素


[采矿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技术因素与应对措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