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转正申请书

世上生意甚多,唯有曲艺难习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3 08:43:23   浏览次数:

记者:不少人认为现在的曲艺不景气,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作为一名曲艺演员有哪些难处?

刘兰芳:说到现在曲艺不景气,我认为这是事实。当然,也不是光曲艺如此,其他不少艺术门类也存在这个问题。当初,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那阵,曲艺确实火了一把,相声、评书、小品,热的都摸不得,为什么?因为十年禁锢,文化生活枯竭,人们如饥似渴,文艺春天到来,曲艺轻便灵活,上得快,像一朵报春花,应运怒放,马上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场面,出了不少好演员,好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改革开放,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出现了文化多元化的激烈竞争势头。观众消费观念、审美情趣也都在变化。曲艺赖以生存的小剧场和茶馆逐渐消亡,各地曲艺团体举步维坚,有的改弦易辙,新作品跟不上时代发展,曲艺演员和作者后继乏人,曲艺观众流失等等原因,造成目前曲艺走入低迷状态,因此,曲艺的市场越来越小。

曲艺后继乏人的问题与曲艺演员成才太难有关,老辈传下来一首《西江月》是这样说的:“世上生意甚多,唯有说书难习,说表评叙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宏亮,二要顿措迟急,装文装武我自已,好像一台大戏。”要求曲艺演员成为复合型人才,一人多角,不用什么道具,独自为战,战之能胜,否则在舞台上就站不住脚,就得“坐白”(没有观众)被观众撵下舞台。

其次是学艺难,难在没有专门的曲艺学校,不像话剧有中央戏剧学院,唱歌有中央音乐学院,只是近年来才有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和苏州评弹学校,过去学徒靠的是传统的口传心授,老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导致了学员综合水平不高,曲艺演员成才率比较低。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陶钝同志就说过:“没有20年,出不来一个好曲艺演员。”曲艺演员都是主演,没有打旗的,都得在舞台中间站着,被观众认可才行,所以全国曲协会员数量偏少,只有三千多名,分布在各个省、市、地区,像洒胡椒面儿似的。各省市的会员里有一部分还是业余演员,他们能闯出来真是凤毛麟角。

记者:相声通过各种大赛,影响不断扩大。那么其他一些曲种的市场景况怎样?如何创新?

刘兰芳:前边谈到曲艺不景气,这是对曲艺总体的评估,但是,曲艺是扎根在民间的说唱艺术,在群众中有深厚的基础,还是大受欢迎的。比如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许多地方台就有《曲苑杂坛》、《南腔北调》、《小说连播》、空中笑林》、《说演弹唱》、《鱼龙百戏》等栏目,专门播放曲艺节目,有不少的受众面,收视率都很高。近年东北的二人转异军突起,辽、吉、黑三省到处都演,我到过东北某县,县委书记张口就说我给你唱段二人转。更奇怪的是当地有些小青年骑着自行车,车筐里的录音机放的不是流行歌曲而是二人转。

再比如广东粤曲,在南方一些宾馆、饭店、茶楼天天有人唱,演员的收入也非常高,今年春节,广东的粤曲演员梁玉嵘在香港的体育馆连演三场,上座率达到七八成,很受欢迎。

评弹在江、浙、沪的城市及乡镇茶馆里演出,每天都有一些老观众边喝茶,边听《珍珠塔》、《啼笑因缘》之类的故事。天津有些茶馆天天有演员唱京韵大鼓、单弦、时调。有时还办相声大会。陕西快板在陕甘地区也倍受青睐。诸如蒙古族的好来宝、藏族的说唱、维吾尔族的达斯坦、白族的大本曲、傣族的章哈等,都非常受欢迎。曲协顾问土登,用藏语说相声颇受好评。总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曲艺还都挺活跃,很受当地群众喜欢。

关于如何创新,我认为应按着“三个代表”精神,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对民族文化遗产要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作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决不是简单的克隆,时过境迁,书随人变,继承的过程,始终应包涵着创新。做到内容新、形式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需求。时化要求我们的曲艺演员要及时的后映生活,比如在抗洪抢险和扑灭森林火灾斗争中,我们的曲艺工作者深入一线体验生活,写出的相声、评书、快板、鼓词,跟得上形势,深受观众喜欢,这些演员也成了观众崇拜的对象。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演员深入一线慰问白衣天使,起到了战地宣传鼓动作用。我们这次搞征文,本来不知道非典的事儿,但是这类题材的作品一下上来了几十篇,动作相当快。这些段子,大都显得粗糙一些,但凡遇到这样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应该能出一些精品。我想应该耐心点,甭着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常言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风情各异,地方曲种受地域影响,各具特色。要注意百花齐放,突出他们的不同风格。各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已的曲种,你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一律要求他们说普通话,那样会失去风格,失掉观众。曲艺要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要有个分寸。一定要改好,不能千曲一腔,千人一面。

当估,我们的各个曲种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移植,但移植来的东西必须与本地曲种相融合,为当地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有的曲种会逐渐流传下去,也有和曲种不适应时代要求会走向消亡,这是艺术的发展规律。

记者:在相声这个行当中,作者和演员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和心态?

刘兰芳:相声是很受欢迎的曲种这一,我们与中央电视台连续举办了两届相声大赛,大红鹰杯和迎客松杯,收视率很高,仅次于新闻联播,网站点击率也很高。今年我们还要搞相声小品大赛,各地政府要创造条件,鼓励和重奖作者和演员,争取写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品作品。要通过电视等传媒的宣传和推广,使相声艺术的发展插上翅膀。但是,观众口味越来越高,就要求相声作者和演员潜下心来,深入生活,写出优秀的作品,千锤百炼,与观众见面。避免心情浮躁,克服急功近利,改变文化修养浅薄的现状。所以当前相声界要头脑冷静,多思考一些问题,而且要耐得住寂寞。提倡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增强精品意识,我认为这是作者和演员当前应保持的状态和心态。

记者:相声、小品的创作有其持殊的艺术规律。可观众不管你这些,他要求名演员就要有好的段子,否则,他们就不给你捧场。观众和听众是小品、相声演员的衣食父母。

刘兰芳:大家要求名演员要有好段子,这可以理解。但是这些名演员,社会活动特别多,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非常辛苦,但他们没有忘了是什么让他们征服了观众,有了名气。他们格外珍惜机会和实践。他们很努力,身边团结一些作者,为他们提供脚本,出谋划策。至于观众要求的新段子,好段子,需要一个艺术生产的过程。高楼大厦要一砖一瓦地盖。创作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积淀。时代也给演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能演,还要能写。我也希望他们能继续努力,也希望大家给他们更多的支持鼓励和理解。有人说,相声目前是七八个人,十几条枪。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发现有一批青年相声演员,非常勤奋,具有潜力,已经显露头角。我相信,经过努力,他们会取得优异成绩的。

记者:其实,一些演员也在着急。他们急着想搞出一些新的形式,拓展相声的表现领域的艺术空间。

刘兰芳:光着急没有用,并键是要创作好作品,“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好作品要靠提升作者的文学水平,只有具备相当的思想艺术功力,才能写出好的相声段子。有了好的段子,就成功了一半。并于表演问题,马季、姜昆、侯跃文、冯巩、李金斗、常贵田等,他们都为相声改革呕心沥血,无论是姜昆搞的相声剧《明春曲》;还是冯巩把人力车搬上舞台,都是为了相声的发展拓宽道路。效果如何,要由观众说了算。这种探索对艺术发展是有好处的。姜昆和冯巩创新步子迈得很大,带动了相声界的改革热情。侯跃文、李金斗、王谦祥、李增瑞等演出都有新意,侯跃文的柳活儿(唱功)好,在传统基础上有了新发展。

记者:相声晚辈应该从何学起?应该给他们传授什么样的经验?有何忠告?

刘兰芳:曲艺界有一句话:“欲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后学者应该说是前程似锦尚需努力。应从基本功开始,学绕口令练嘴皮子练身段,学好经典段子,如子母哏呀,一头沉呀,贯口呀,从头练起。练好传统节目,学好新段子。基本功扎实了,然后通过舞台实践再去创新。大家最好不要一个模子,要百花齐放。春节晚会出了不少好作品,马季的《宇宙牌香烟》、赵本山的小品《三鞭子》、黄宏和侯跃文的小品《打扑克》等,创意好,给人不少启示。

记者:您从事东北大鼓、评书演艺多年,目前这一领域的市场机制如何?如何培养后备人才?

刘兰芳:说书的分两种:一种是单段,另一种是长书。长书的作者、演员就更少了,连相声演员的一半都不到。我过去是唱东北大鼓出身,搞说唱艺术很难,长书就更难了。长书过去一般是在茶社里演出,观众多时有二三百人。以往,我们一讲长书就是三个月到五个月,来茶社听书的观众多是老书座儿,天天不落,风雨无阻。在这个领域能站住脚的都是不错的演员。这门艺术北方叫评书,南方叫评话。目前,江、浙、沪的评话演员较多,北京演员却不多。一般剧团没有评书演员,这行儿人太少了,作者更少。天津北方曲艺学校教了几个评书学员,据说,只会演短篇,不能演长篇。是何原因呢?并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缺少实践机会。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过去,有茶社,演员长年给观众演出,说三月五月,慢慢也就练出来了。演员了解观众的欣赏口味很重要。现在你上哪儿说去,没有这种地方啦。

我从1972年开始,在电台说《海岛女民兵》、《战地红缨》等6部新书,1979年开始说《岳飞传》,通过广播这一空中舞台传到了四面八方。一开始是63家电台在播我的长书,后来有100多家播。我还应观众强烈要求,到各地演出,我用了14年的时间,走了29个省市自治区,演出2800多场。我认为光说传统书,满足不了现代人的要求,需要说新书。现在出版的小说,有的可以改编评书,但是也有很多困难,一是作者、版权问题;二是由小说改编评书得进行二度创作,反复实践才能把书改好。这方面要向袁阔成同志学习,他改编的《江姐上船》、《许云峰赴宴》等,流传至今久演不衰。

我现在利用业余时间也录一些长书,可惜时间有限,我的工作是为全国广大曲协会员服务,我希望为推出更多的曲艺新人和新作,贡献自已的绵薄之力。

推荐访问:曲艺 甚多 世上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