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程序知识

2007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题情景设置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8 08:42:02   浏览次数:

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2007年重庆中考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试题通过设置丰富、鲜活的情景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等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试题内容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引导考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试卷由选择、填空、实验、计算四类题型组成,每类题型的情景设置都各具特点,充分体现了试题的创新性、开放性、应用性、综合性、人文性和教育性。

1 综合性选择题——体现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注重学科渗透

2007中考5题: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绿色”的含义包括“绿化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绿色奥运”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

A.随意将矿泉水瓶扔弃在林区

B.选用优质电池,不乱扔废旧电池

C.驾车时经常在居民居住区大声鸣笛

D.电视、空调等电器不使用时仍让指示灯亮着处于待机状态

参考答案:B。

分析 选项A错误,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在林区中对阳光的会聚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该选项考查了考生的光学知识和安全意识;

选项B正确,通过选购电池和废旧电池的处理,引导科学消费。该选项考查了考生的电学知识和环保意识;

选项C错误,为减少噪声污染,应从声源处抑制噪声的产生。该选项考查了考生的声学知识及环保意识;

选项D错误,因为电器在待机状态下仍然耗电,久而久之,会浪费大量的能源。该选项考查了考生的电学知识和节能意识。

该题不仅涉及的知识点全面,同时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发挥了试题的教育功能,合理渗透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节能、环保、安全意识的教育,让学生关注社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物理的科学素养,提高公民素质,尽到了物理教学的一份责任,这是一道具有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好题。

2007中考7题: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流传着许多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诗句,在我们鉴赏这些优美诗句的同时,常常能体会出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对下列几种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风吹草低现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参考答案:D。

分析 选项A、B、C所设置的三种情景恰好全面反映了光的传播规律,即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光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选项D中描述的花香四溢应该是花粉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选项D错误。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课程,就是探究声、光、力、电、热、磁等自然现象的基本规律。而文学又恰恰以描述自然现象、借景抒情作为其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尤其是古诗词,往往借助物理知识来描摹物态、阐明事理。本题利用古诗词创设情景,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考查了学生对光的传播、分子运动论等物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综合运用学科内与学科间知识的能力,需要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 开放的填空题——彰显人文关怀,塑造健全人格

2007中考15题:为迎接2008奥运会,加强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体质,学校为同学们开展了丰幅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图1是几位同学正在进行运动的情景,请你观察此情景,找出与同学们的运动有关的两个物理现象,并指出每个物理现象对应的物理知识。(不与示例重复)

示例:

物理现象:甲图中同学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物理知识:杠铃所受的重力和人对杠铃的支持力平衡

物理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现象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物理现象:乙图中同学手中的球发生形变;

物理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理现象:丙图中的同学将球踢出;

物理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理现象:丁图中的同学越过横杆下落;

物理知识:同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

分析 试题要求考生通过对这些活动的观察,从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现象,并能把自己的发现,通过思考,演变为一个具体的明确的物理问题,并与物理知识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来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四幅图片所展示的情景,以及从同学们正在进行的举重、打篮球、踢足球、跳高的瞬间静态画面想象出他们动态的运动过程,然后从参照物、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等力学知识和光学、声学知识来解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比如丙图中的同学能看到飞来的足球,是因为有经足球反射的光进入了同学的眼睛;踢出足球时能发出“嘭”的一声,这是因为振动发声,并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的耳朵里……。

从2004年以来重庆中考填空题的最后一道均设置为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通过情景展现,强调了过程研究,并从定向思维转向多维开放,强调了思维发散。2007年的中考试题保持了这一特点。本题选取的情景素材,都是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体育锻炼活动,生活气息浓郁,拉近了物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因而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确实有用,知识不再枯燥,学习不再只是一种任务,而是对自己的一种内在要求。

另外,本题的情景设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关注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与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呼应,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和全民健身意识,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塑造出健全的人格。

3 新颖的实验题--强化学生的方案评估及交流合作能力

2007中考18题:(8分)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如图2所示)。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反复的思考、讨论,提出了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秤,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秤A的示数________;弹簧秤B的示数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弹簧秤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秤B的示数变化量FB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____FB′(选填“>”、“<”或“=”)。

(2)通过分析,你认为应提醒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图2、图3的两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请写出三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减小,增大,=

(2)①弹簧秤使用前要调零;

②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尽量避免玻管与塑料袋间有力的作用;

④玻管不能浸入塑料袋里的水中;

⑤平台高度的调节只能越来越高,让物体浸入液体的部分越来越大;

⑥在溢水杯中加水时,使水面略超过溢水口处,溢出的水用玻璃杯承接,水断流后移走杯;

……

(3)①溢水杯中加红色水,增加可见度;

②可同时显示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

③调节平台F的高度,可观察到物体受到的浮力随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④弹簧上端有铁架台固定,弹簧秤示数更稳定;

⑤薄塑料袋不计质量,弹簧秤B的示数能直接反映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⑥上课时不用老师拎着弹簧秤读数,便于老师的讲解;

……

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好的演示实验要求原理清晰,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且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所以,本试题可从三个方面(目的性、可操作性、可观性)对改进实验与原实验进行比较。

比较两个实验,改进实验除同样能得出F浮=G排的结论,使用两个弹簧秤后,能同时显示出F浮、G排,这样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更为直接明了,并能在变化过程中同时观察到F浮增大,G排也随之增大,能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弹簧秤固定在铁架台上,通过升降平台控制物体浸入的体积,稳定性更好,并能在课堂上解放出教师的双手,方便讲解;用红色水增加可视性……。

本题重在考查考生的评估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考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引导考生大胆质疑究难,不唯书唯师,人云亦云,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设想,摒弃课堂教学的“一言堂”。在实际探究活动中,能对自己设计、进行的实验以及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反思、客观的评估,提出改进意见,这也是提升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物理,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再次,将饮料瓶这类物品用于物理实验中,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平时学习中,同学们可因地制宜地设计这种类型的简单实验。

通过该试题,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在平时的观察和实验中,应该清楚得知道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知道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实验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会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价,并善于跟他人合作交流,这是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也是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题作为全卷难度最大的试题,即所谓拉差距的题,设置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试题选取的情景素材来源于同学们熟悉的浮力演示实验,考查的是实验最基本的问题:对浮力实验理解和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弹簧秤、溢水杯)。可见在实验复习时,应着眼于实验的最本质问题,熟练掌握每个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明晰每个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处理和结论;思考如何提高精确度,减小实验误差。要多动手实际去操作,而不要“纸上谈兵”,沉溺于题海,用大量精力去做已失去“实验味道”的练习题。有的实验题为提高难度,甚至将高中阶段的知识内容当作探究性试题的素材,迫使考生盲目追求高中阶段新知识而提前教学,加重学业负担,其实这对解答中考试题是没有帮助的。

4 “问出来”的计算题——突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知识的应用

2007中考20题:盛夏时分,“小问号”王邤同学在打开冰箱取饮料时,突然脑海里浮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每次开冰箱门都比较费力? 通过仔细观察他发现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里的冷空气出来,外面的热空气进去,当冰箱门重新关上后,就将这部分热空气也关在了里面。热空气冷却收缩,压强减小,王邤判断这应该是开冰箱门费力的一个原因。设想,冰箱门长为0.6m,宽为0.5m,冰箱外的气压为1×105 pa,若冰箱内部与外部的气压相差11000,求:

(1)冰箱内气体压强是多少?

(2)冰箱内、外气体对门的压力各是多少?

(3)冰箱门受到的内外压力差相当于质量为多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g=10N/kg)

参考答案:

(1)p内= 9.99×105 pa

(2)F内= 2.99×104N,F外= 3×104 N

(3)G = 3kg

分析 本题以问题形式引入,然后作出了详细的解释,所以题干部分比较长,题设情景较为复杂。解答时必须抓住关键信息:“冰箱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相差11000”,正确理解并用数学语言表达为p外-p内p外=11000,变形后得到p内=p外(1-11000),再运用公式F=ps、G=mg 既可求解问题。

本题还可作以下拓展:若把气体对冰箱门的压力视为作用在门的中部,就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计算出因为有了冰箱内外气体的压强差,当我们去开冰箱门时,需要增加的拉力大小。

另外,2007中考物理试卷中还有大量试题的情景均选自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将试题展现的实际情景转化为物理情景,然后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解答。例如:

11题:爷爷是远视眼,需要用______透镜来矫正.当爷爷戴上老花眼镜时,张丽透过镜片发现爷爷的“眼睛”好象变大了,这是因为张丽看到的爷爷“眼睛”是通过镜片形成的正立、放大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参考答案:凸;虚。

14题:2006年5月20日,我国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蓄水完成后,三峡大坝船闸工作的上游最高水位是175m,下游最低水位是62m,水位相差113m,由113m的水柱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pa。三峡大坝的船闸能让大型轮船顺利通过大坝,船闸全长6.442km,轮船至少需要2.5h才能通过,则轮船通过三峡船闸的平均速度约是_________ km/h (g取10N/kg,ρ水=1×103kg/m3)。

参考答案:1.13×106;2.6。

这些试题注重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中提取生活气息浓郁的素材,从多角度努力展现生活与科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考查考生在实际情景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真正体现物理知识的价值,让物理走进大众,让世界拥抱物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重庆市 中考 情景 设置 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