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调查报告

重庆市农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9 08:39:51   浏览次数:

摘 要 目前,重庆市农机企业规模小、创新意识较薄弱、创新内动力不足、研发经费投入少、研发人才流动性大、自主创新能力差、模仿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应明确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并通过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战略联合等措施,切实提高重庆市农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农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模仿创新;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F3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3-044-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kcms/detail/50.1186.S.20150605.1854.01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6/5 18:54:32

技术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和持久发展的推动力,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源泉。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承担着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品牌建设的重任。通过对重庆市农机企业技术创新条件,主要差距的分析,探讨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1重庆市农机企业概况

目前,重庆市生产农用动力、耕作、种植、运输、提灌、脱粒、收获、加工、设施农业九大类100多个品种的小型农机产品,2014年重庆市共有各类农机生产企业约300家,年总产值超过40亿元。以耕作机生产为主的企业约70家,其余以生产汽柴油机、稻麦脱粒机、青饲料切碎机、水泵、收割机、插秧机、秸秆气化炉、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为主。

近年来,虽然重庆市农机企业有了快速发展,但与山东、河南、江苏等农机制造大省和知名农机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生产集中度低、规模小、产值低、创税低、没有知名品牌、企业竞争力弱等问题,特别是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差距较大。

2重庆市农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2.1企业规模较小,核心技术少、水平低

2014年,重庆市产值上亿元的农机企业不到10家,分别是威马、汇田、鑫源、合盛、宗申、宏美、吉宝、航天巴山、鑫水。生产的产品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微耕机、脱粒机、青饲料切碎机等产品上。大多数企业处于低技术模仿阶段,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2.2创新意识薄弱,创新内动力不足

(1)创新意识薄弱[1]。大多数农机企业认为农机产品批量小、价格低、利润低,针对的用户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都低,没有大投入的必要;在面对日本洋马等实力雄厚的对手时,又缺乏竞争意识和信心。(2)创新内动力不足。企业急功近利,采取拿来主义,跟随战略,不愿意做艰苦的研究工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以及企业在规避知识产权侵权上更有经验,所以不管谁研究的成果,只要一进入市场,马上被仿制,造成“谁研究、谁投入、谁吃亏”的现象。

2.3研发与试验开发经费严重不足

研发与试验开发经费是衡量产业技术含量的标志。一般认为,企业的研发经费占其销售销售额2%,企业才能基本生存;当达到5%以上时,才具有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农机企业除了宗申、建设、力帆、合盛、华世丹等企业勉强达到5%,整个农机行业远远低于这个比例。

2.4研发人才流动性太大,不利于技术创新

重庆市农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不多,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缺乏。由于企业对创新人才不够重视,一些在行业内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流动性太大,这样不利于技术创新的延续性,也易带来技术的流失和同质化。人才的流失对农机企业打击较大,往往随着人才的流失,技术也被带走,对整个农机行业的创新发展不利。

2.5自主创新能力差,模仿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企业没有创新能力,不能开发适应市场发展所需要的新产品,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技术创新模式主要分为2种,即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1)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的的创新活动。(2)模仿创新也称为二次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进、购买或者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2]。

由于自主创新的研发成本高,风险大,重庆市农机企业产品开发基本没有开展自主创新,依然走的是“仿中带创”道路。例如,微耕机引进的是意大利技术,F168、F173、F188等通用汽油机,也是日本本田公司的技术。引进先进的产品,目的是为了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己掌控核心技术的,能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最终达到“走出去”的目的。目前,重庆市微耕机基本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已占据全国70%以上市场份额,并远销中东、南美等地,实现了“走出去”的目的。但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重庆市农村急需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如插秧机、水稻联合收割机、油菜机播、机收农机产品等,但重庆市农机企业研发的这类产品很少,而且在技术上不能满足农民需求。

2.6企业获取科技优惠政策能力不强

企业能否获取科技优惠政策是体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最直接标准。近几年国家及市区各级政府为了激励科技创新活动,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的优惠政策,主要有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抵扣、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专利授权补助、企业研发中心创立补助、科技成果产业化补助以及科技攻关項目等。以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为例,近10年来重庆市农机企业仅有合盛、良奇、华亚、星火等企业争取到4个项目补助。从近几年重庆市农机企业争取科技补助及项目来看,企业争取到科技经费补助较少,说明重庆市农机企业利用科技优惠政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能力还很弱,符合产业发展的科技项目水平还很低。

3对策和建议

3.1明确重庆市农机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定位

重庆市机械制造业有非常雄厚实力,无论是生产规模、设备条件、管理技术水平都可以堪称一流,加上中央的大力支持,将重庆市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小型农业机械制造基地是完全可行的。应重点开发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性能先进、适应性好的耕、播、收轻便农业机械,形成特色产品。组建几个大型的企业集群,上规模、上档次,努力培育知名品牌,提升重庆市农机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辐射西南地区、广西、湖南等山地丘陵地区,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争取在2015年,重庆市农机技术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

3.2充分发挥重庆市区域比较优势

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区域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优势,区域比较优势是优势产业发展的必要和前提条件,而企业竞争优势则是优势产业发展的充分条件。重庆市是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机械制造业有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基础。直辖、全国城乡统筹、保税港区和全国经济开发区的建立等促使重庆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雄厚的机械制造业基础,培育出的优势产业更是世人瞩目,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汽车、摩托车和通用汽油机制造业。通用汽油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基本上从空白发展到产量接近300万台,占全国通用汽油机产量的50%。这充分证明了重庆市机械制造业的实力,同时也证明了快速发展农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完全可行的。

3.3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重庆市农机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是企业保持强大竞争力的源泉,是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政府要帮助企业加强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重庆市有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科研设备,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资源的作用,研发性能先进的新产品,实现农机产品的升级换代。政府可以通过科研项目、技改项目的形式加大对农机产业的资金投入,将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平台,同时要注重科研项目的有效性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问题。

3.4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开展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最重要资源。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改变观念,完善机制,提高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善待人才,注重各类人才的培养。要识才有慧眼、用才有气魄、爱才有感情、聚才有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从而做到不仅能引进人才,而且能留得住人才。

3.5加强战略联合,推进技术创新

战略联合对企业或一个区域产业迅速做大做强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联合就是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达到双赢。区域内联合能在区域内做大做强;跨地区内联合能在国内做大做强;跨国联合能在世界上做大做强。重庆市农机企业的生产规模都相对较小,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能使企业乃至整个农机产业迅速扩大,对区域农机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例如,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和引进外地、国外知名企业,生产出适合本地实际的先进产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品质和知名度。

3.6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争取科技优惠政策

推动技术创新,必须加大资金投入。重庆市农机企业要充分用好国家鼓励技术进步的有关政策,不断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科研项目,获得科研经费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峰,陈建,杨明金,等.重庆市农业机械制造业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9,12(12):239-241.

[2]裴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模仿创新能力分析[J].知识经济,2011,12(12):116.

(责任编辑:敬廷桃)

推荐访问:重庆市 农机 能力 对策研究 企业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