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分析材料

内地与香港物理课程标准的对比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09 08:41:31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香港《物理课程及评估指引》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进行比较和评析,并对内地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物理课程及评估指引;比较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106-04

2009年9月起,香港开始实施“三三四”新学制,高中不再划为两个阶段,使得香港学制与内地接轨,更加有利于两地之间的交流。2007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联合编订了《物理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以下简称《指引》),这一文件作为规定高中物理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与在内地具有相同地位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有何异同?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比较和评析,以期为我国内地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一、香港《物理课程及评估指引》的基本概况

2005年香港教育统筹局发布公告书,公布三年高中学制将于2009年9月在中四级实施。《指引》阐明了物理课程的理念和宗旨,包括课程架构、课程规划、学与教、评估,以及学与教资源的运用。强调课程、教学与评估之间的配合。香港作为一个全球化的高科技社会,学生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才能在社会上发挥所长,有所建树。应为学生提供广阔而均衡的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物理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让他们掌握科学与科技领域内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习物理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并建议运用实际生活情境引入物理学知识。物理课程的宗旨是为学生提供与物理学相关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便学生积极投身于迅速变化的知识型社会,使他们在与物理学相关的领域中进一步学习或为就业做好准备,并成为科技的终身学习者。

二、课程设置的比较

《标准》指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4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此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

按照《指引》规定: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除了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和通识教育四个核心科目外,学生应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从不同的学习领域选择两至三个选修科目。其中为科学教育学习领域提供了以下各选修科目:①生物科、化学科、物理科:这些科目让学生在相关的学科范畴建立稳固的知识基础,为日后进修或工作准备。②科学科:此科以两种模式进行,模式Ⅰ为综合科学科,采用跨学科模式,它是为在科学教育学习领域中修读一科的学生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模式Ⅱ为组合科学科,采用组合方式,它是为选修两科的学生设计的,学生可选择的科目组合包括:组合科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科;组合科学科(化学、生物)+物理科;组合科学科(生物、物理)+化学科。

从上述内容可以发现,两地在课程设置方面都重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力,并考虑学生将来的择业或升学的方向;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权利,设置多样化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相比较而言,《指引》强调了物理课程作为终身学习基础的重要性。

三、课程目标的比较

《标准》的总目标包括: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具体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引》提出,物理课程是为学生提供与物理学相关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便学生积极投身于迅速变化的知识型社会之中,使他们在与物理学相关的领域中进一步学习或为就业做好准备,并成为科学与科技的终身学习者。让学生对物理世界产生兴趣,保持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构及应用物理学的知识,鉴赏物理科学与其它科学之间的关系;与物理学相关的情境了解和鉴赏科学的本质;掌握进行科学探索的技能;培养科学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能力,以及在单独或在与他人协作的情况下,解决物理学有关问题的能力;理解有关物理学议题的科学语言,并能与他人交流观点;在与物理学有关的议题上,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定;关注物理学对社会、道德、经济、环境和科技的影响,以及养成负责任的公民态度。学习目标也分为三个范畴:知识和理解、技能和过程、价值观和态度。

两者相比较,都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全面性,都重视对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强调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然而,相对而言,《标准》将科学素养置于首要位置,关注学生的全面培养;《指引》则非常强调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凸显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课程内容的比较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安排都体现了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两地课程内容的主要构成如下表所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地课程内容结构基本一致,都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核物理等。为了满足不同水平层次、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要,都安排了不同的课程内容供学生选择。然而,《指引》中更加强调物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应用,包括“天文学和航天科学”、“医学物理学”这类前沿的应用物理学知识。《标准》则注重培养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五、课程评价的比较

《标准》指出,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和提高的过程。重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结合,强调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

《指引》指出,评估的作用有:向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提供关于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习的反馈,从而促进学习及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学习、学校体系、政府、大专院校和雇主提供学生成绩水平的资料,帮助他们作出遴选决定。评价方式以成对的方式出现,进展性评估对应总结性评估(即形成性评价对应总结性评价);校内评估对应公开评核;公开考试对应校本评核。其中校内评估较侧重进展性评估,而公开评核则较侧重总结性评估。这些评价共同构建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

通过比较可见,两者都体现了评价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包含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但《标准》中对评价只是提出了概括性的指导,阐述了在进行评价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评价方式,没有详细阐述在教学工作中评价的实施。相比较而言,《指引》给出的实施建议和评价标准更详细,有利于课程评价在实际运作中的操作。因此,大陆在课程评价方面,应增设相应的评价标准,使之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有利于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指引》对内地物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1. 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完善

《标准》中应将课程标准中的能力目标与内容目标进行必要的整合,使得教师更清楚某些知识对应于培养学生哪个(些)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不仅要发展学生个人各个方面的能力,更要关注于社会、道德、文化、环境问题、健康和安全、社会关系以及思想意识,对各种生命体的关怀,等等。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则应拓宽思路,使学生能更多地关注社会和他人。

2. 课程内容安排应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从《指引》中的“电和磁”、“能量和能源的使用”及“医学物理学”等部分的内容安排可以发现,香港物理课程中渗透着“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宗旨。每一主题的章节部分都提供了与科学、科技、社会和环境的联系,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到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而大陆的物理课程则比较注重学术性,注重物理知识的深度和系统性,而忽视了物理知识的应用性。因此,我们应加入一些起源于真实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的问题,这些问题还应是具有开放性、研讨性、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有科学价值观培养意义的。

3. 课程评价应更全面

《指引》中提出,对学生的评估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能照顾到不同能力程度的学生。通过采用不同难度、模式多元化的评核活动,确保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发展潜能,而能力稍逊的学生可以受到鼓舞,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继续追求成功。例如,在公开考试中就包括测验考生的物理科基础及挑选范围内知识的题目,以及测验高阶思维能力的题目。校本评核部分则提供空间,作广泛类比的活动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及意愿。这一点是大陆物理课程评价中所欠缺的。另外,《指引》中还提出,在物理科中进行校本评核,其目的在于减少对考试成绩的依赖,因为考试成绩也许未能可靠地反映考生的真正能力。由认识学生的任教教师根据学生较长时间内的表现进行评核,能提高评核的信度。我们应借鉴香港的课程评价模式,确保评价对象和内容两个维度的全面性,使得评价能真正促进和监督学生的学习,有效地为社会遴选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香港教育统筹局.物理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Z].2007.

[3]伏森泉.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推荐访问:香港 课程标准 物理 内地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