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租赁合同

课程标准理念在教材中的渗透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2 08:54:36   浏览次数:

总结,阐述规律的内涵。这样的小结,不是简单重复“规律”,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律。再如,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一节中,针对学生存在的前概念来安排探究活动。用卡通画的形式表达学生的观点,设计的实验活动也针对“物体主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这一问题,不用“人推墙”的实验,而设计了“人从背后推人”的实验,不选两块磁体相互排斥的实验,而选铁块与磁体相互吸引的实验。可见教材修订后更符合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个性特长。为了使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和开放性的技术训练,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在八年级教材修订中特意安排了5个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供学生选做,它们分别是:“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探究树荫下的光斑”、“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制作简易的密度计”,除第一个外,其余都是新增内容。这些课题有创新的闪光点,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例如,“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要求学生能设计一种比较隔声性能的简易方法;“探究树荫下的光斑”,要求学生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再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命题的思想很好:为救治病人,急需将药品送到偏远深山中,而这种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由于山高路远、气温较高,常用的保温瓶不能满足运输途中保温要求,要求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方案并动手制作;“制作简易的密度计”,让学生经历技术设计的过程,体会科学向技术转化的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意识、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它们是给学生选做的,由学生自由组合(2~3人一组)主要在课外完成,在学期开始时,由教师做一次本学期选题介绍,请学生报名,教师组织,实施中进行个别指导,学期结束前进行汇报、交流和评价。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综合实践活动落在实处。

四、准确把握知识内容的要求,关注基础性和选择性

物理教材的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精选和组织教材内容。从知识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主体知识和拓展知识两部分。对于主体知识应考虑基础性的要求,而对拓展性知识则应体现一定的选择性。例如,“多普勒效应”并不是初中物理规定的教学内容,作为知识的拓展,将其放在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的信息库中,供学生选择阅读;微观粒子中的夸克,虽在教材的正文中提及,只需让学生认识到夸克是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微粒即可,不宜展开;对课标中“摩擦力”这一知识点,重在“滑动摩擦力”的学习,而对“静摩擦力”的介绍放在“力”一章的信息库之中。此外,教材还设置了一些阅读栏目,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可开拓学生眼界、渗透科学教育。这样提高了教材与新修订课程标准的吻合度,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教材中内容呈现、活动组织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例如,关于“物体浮沉条件”的教学,此前由于学生有了“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即已有了“平衡力、非平衡力分别会对物体运动状态产生何种影响”的知识,用这些知识就可以推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然,这种“推出”是由老师来告知还是在老师引导下由学生领悟,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做出选择。这部分内容就大可不必以探究发现的方式进行。

五、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对学习的指导作用,苏科版物理教材修订特别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

1.在例题的呈现中,改变传统的“已知—求解—答”的模式,突出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反思环节,在一些例题中采用“分析—解—答—反思”的模式。这样做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并进行解答和反思,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例题后提出反思,来说明物理公式不仅反映了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单位关系,以此来加深对物理公式的认识。

2.为了使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材在每一章后均设置了“小结与评价”栏目,其中包含两个部分:“知识梳理”和“反思与评价”。知识梳理部分是对本站所学的重要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反思与评价”部分是按实际需要安排3至5个问题,这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围绕重要概念或规律的学习过程,对所涉及的思维方法、实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反思;或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平台,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对应用知识的评价,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六、反映时代性,渗透科学和人文的教育功能

课程标准强调在物理学习中要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时代发展,同时渗透科学和人文的教育功能。苏科版物理教材设置了“生活·物理·社会”、“信息库”或“读一读”等栏目,通过这些栏目来呈现具有时代性、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拓展性知识,同时渗透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教育。如在此次修订教材中就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以更好地反映学科前沿、中华民族对科学技术的贡献及现代物理技术应用的成就等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声学建筑、中国古代对静电的认识、减小阻力的创新历程、举世瞩目的“天路”、“蛟龙号”深潜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智能手机的发展等。在物理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因素,希望教师能以教材提供的资源为引导,挖掘更多的教育因素,用好教材,教好学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2]刘炳昇.继承与创新——初中物理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1-15.

[3]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

(叶兵,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210013;刘炳昇,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主编,210097)

推荐访问:课程标准 渗透 理念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