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先进事迹

半日学校与清末社会教育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6 08:54:18   浏览次数:

zoޛ)j馟iQE杊x+b�+fj؜SSci6߃iyi89_txͶ_to5_t۞x}O_tit]v馝w׍yu_t^N__o_um5i]twu}um4ۍ4v]?t}yxv׿iuNN]4n6n}=n5N_;_v_;_t6i]?nwimߍ{ߟiu^6ߣ?总结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编.日本教育的现代化[M].张渭城,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胡伟希.论世变之亟:严复集[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3]教育世界[K].1902-8-31.

[4]薛人仰.中国教育行政制度史略[M].中华书局,1939.

[5]四字学社或四字讲社的称谓,来自于此类补习学校的教授方法“每日工毕,讲授四字,次日复易他字”。参见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二年第一期,1905年正月:19;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二年第三期,1905年三月:50.

[6]官话字母义塾和字母学堂最早在北京、直隶一带出现,参见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二年第十一期,1905.

[7]大公报,“附件”[K].1905-5-30.

[8]1907年、1908年数据引自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909年数据引自陈翊林著.最近三十年中国教育史[M].上海太平洋书店,1930:100.

[9]陈翊林.最近三十年中国教育史[M].上海太平洋书店,1930.(根据笔者校对,合计数据和单列数据之和略有出入)

[10]四川省南部县:南部县半日学堂简章[K].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制.

[11]大公报[K].1909-12-3.

[12]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一年第十期:教育,1904.

[13]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二年第十二期:教育,1905.

[14]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三年第十一期:教育,1906.

[15]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三年第十二期:教育,1906.

[16]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一年第十二期:教育,1904.

[17]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三年第三期:教育,1906.

[18]耿申,等编.北京近代教育记事[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

[19]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三年第九期:教育,1906.

[20]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二年第六期:教育,1905.

[21]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三年第六期:教育,1906.

[22]张之洞.奏定学堂章程[M].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

[23]钟灵秀.社会教育行政[M].上海国立编译局,1947.

[24]论中国学堂程度缓进之原因[J].鹭江报,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第七十一册.

[25]论小学教育[J].东方杂志,第一年第一期:教育,1904.

[26]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J].光绪二十九年.

[27]朱炎初.上海市金山县志[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8]广设公民学堂议[J].东方杂志,第四年第二期:教育,1907.

[29]教育感言[J].时报,1907-9-26.

[30]耿申,等编.北京近代教育记事[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

[31]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五年第三期:教育,1908.

[32]京话日报[K].1903-8-17.

[33]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三年第七期:教育,1906.

[34]各省教育汇志[G].载《东方杂志》第三年第十期:教育,1906.

[35]论阅报者今昔程度之比较[J].申报,1906-2-5.

[36]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37]吴玉章.利用拼音字母帮助扫盲和推广普通话[M].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

作者简介:高俊,陕西汉中人,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晚清政治史研究。

(责任编辑:李直)

推荐访问:清末 社会教育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