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汇报

陕西省的三大产业结构及演变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2 08:42:05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所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阅读文献、资料的对比和目前部分研究结果的综合比对。通过对数据进行图标分析与数理分析,来进行三大产业结构的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陕西省产业结构虽然形成“二、三、一”的态势但仍不尽合理、工业产业缺乏竞争力、未形成明确的主导产业、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可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发挥集群效应等途径实现。

关键词:陕西省;产业结构;劳动力转移

一、绪论

陕西省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和科技大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陕西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陕西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陕西省目前的资源供给和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传统模式下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陕西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决定陕西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据此,讨论陕西的产业结构显得十分有必要。我們通过对陕西三大产业结构的分析,来判断陕西当前的产业结构以及它的发展演变规律[1]。

二、陕西省产业结构的发展与演变规律的分析

(一)通过三大产业生产总值比较陕西省产业结构的发展与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也就是研究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2]。

由表1可知,2008年以来,陕西省的经济增长迅速,产业结构逐步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经历着不断的调整优化与升级:

1.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呈下降趋势

2008-2017年间,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由753.72亿元增长到1739.45亿元,增长了2.3倍,农业生产实现了增长。并且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维持在10%附近,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从变化情况来看,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第一产业在陕西省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在短期内仍会继续下降,产业调整趋于平稳。

2.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先升后降

2017年第二产业产值为10895.38亿元,相比于2008年的3861.12亿元增长了将近2.82倍。但第二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轨迹,在2009年陕西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为51.85%,此后逐步上升,到2012年第二产业产值升至最高点55.86%,而后又逐渐回落到2017年的49.75%。从数据的变化趋势来看,在短期内陕西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将继续保持下降的变化趋势,第二产业在陕西省国民经济构成中仍将占据主导与支柱地位,推动着陕西省工业化进程的实现。

3.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先下降后上升

从2008年到2017年间陕西省的第三产业的产值规模增长迅速,第三产业产值由2008年的2699.7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9263.98亿元,产业产值增长3.4倍。但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却先从2008年的36.91%下降至2012年的34.66%,而后又上升至2017年的42.31%,并且在短期内还呈现着上升的趋势,这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相吻合。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推动着陕西省整体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

4.总体上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

根据表陕西省三次产业比重的时间序列数据绘出反映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状况的折线图,以及库兹涅茨法则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等经济学理论,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产值比重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逐渐下降,工业、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则呈现上升趋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呈现稳定的“二>三>一”产业结构类型,虽然目前陕西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依然偏高,第三产业比重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仍然相当落后,但总体上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与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是相符的。

5.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稳固提升,重工业化发展趋势明显

陕西省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第二产业在全省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同时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通讯、电子设备制造、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冶金、汽车、航空等为代表的重工业获得快速发展。在2015年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中,有80%以上来自于重工业,陕西省重工业加速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

6.产业体系向高级化、现代化演进

近十年以来,陕西省不仅实现产值的增加与结构的优化,产业体系也逐渐向高级化、现代化演进。陕西省在农业上,发挥本省知识与教育优势,形成了林果业、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制造、加工、通讯、化工、能源等产业不断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近现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迅速;结合本省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优势,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也成长迅速,金融、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业也蓬勃发展。陕西省的产业结构已经不像上世纪中期那样,而是逐步由传统技术产业向现代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资本密集型,由原料提供、初加工向深加工、高附加的方向转变。

(二)通过陕西省劳动力的转移来判断陕西省结构演变与结构规律

根据表2,从劳动力资源在一二三产业间的配置来看:

第一产业配置的比重不断下降,由1986年的71.06%下降到2011年的40.02%,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幅下降,但是根据国际发展经验,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2012年开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有大幅回升,但就业人数仍然呈现下降趋势。

第二产业的虽然就业绝对量是增加的,但其相对比重却呈现出“W”軌迹,由1986年的21.50%下降至1983年的15.49%后又上升至1993年的19.61%,而后在下降至2002年的16.44%后又上升至2011年的28.41%,2012年开始有大幅下降,相对比重维持在20%左右,总体上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了2个百分点左右,这种变动轨迹也说明了第二产业在吸纳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就业时的不稳定性。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在这30余年间总体上实现了持续增加,由1986年的16.47%持续增加到2015年的35.37%,但需要注意的是自2009年来这个比重开始下降,说明第三产业在吸纳转移劳动力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渐下降,但到2015年有了突破性较快增长,达到35.37%。

数据充分体现出陕西就业结构变化缺乏过渡。配第——克拉克定理阐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分布在三次产业间的变化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首先是以工业部门为主的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上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开始上升。然而从陕西省的情况来看,1986-2015年间,陕西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加了18.9个百分点,但同期内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由21.50%下降到了19.26%,发展程度远不及第三产业。

从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来看,劳动力直接从第一产业流入第三产业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了以第二产业为阶段劳动力承载部门的过渡。这主要是由于陕西省重工业化发展道路选择造成的,陕西省长期以来优先发展的重工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十分有限,这是造成陕西省劳动力直接从第一产业直接流入第三产业的主要原因。

三、结论

陕西省在优化产业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市场体制的建设,通过市场调节资源在各产业间的配置,使产业结构的变动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

具体而言,就是在继续发展服务业,坚持国有工业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前提下,重振工业雄风,在工业领域重点发展非公有制的劳动密集型中小工业,特别是中小加工制造业,以此作为国有工业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替代,使之成为与服务业同样重要的提供就业岗位的另一主渠道。

“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陕西省要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目标,不仅要重视第二产业的发展,更要遵循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战略高度认真做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工作,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发展,最终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作者简介:许倩(1996~),女,土家族,本科,财政学专业。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2]曾昭宁,当前扩大就业渠道的基本思路——陕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比较分析,《人文杂志》,2002(6):72-75.

推荐访问:陕西省 三大 产业结构 演变


[陕西省的三大产业结构及演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