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实习心得

创新导向的产业结构转型路径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0 09:17:04   浏览次数:

教育等产业都还在摸索中前行,需不断完善。中国的文化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远不及欧美日等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10%-15%。我国目前对服务业的开放还有很多限制,在新经济下应逐渐改变政府职能,让市场发挥作用。中国经济改革的道路并不平坦,渐进交替,时而停滞,时而快马加鞭,1994年市场化改革的加剧不仅减少了政府的新政干预而且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但结果表明,经济改革锐减反而增加了市场效率和经济弹性,使得产出波动较小。提高经济效率的经济改革已经征服了商业周期使得经济更加稳定。因此,深化改革不是以政府行政干预的手段来进行,而是让市场自行调节。

(二)科技创新和教育

工业化后期要增强工业增长内生动力,一方面是通过技术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供给动力,另一方面则是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需求拉动力,而最根本的动力则来自于创新驱动战略。中国经济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养老金改革、房地产改革、城镇化建设及工业化发展,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非技术和创新,而随着人口转型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开始逐渐强调技术和创新,中国的工业化从典型的依靠发展重工业及出口带动型增长逐步转向服务业及服务贸易。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变“中国制造”为“中国质造”和“中国创造”,也许在转型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结构性失业,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招揽不到人才,一方面却存在着过剩的劳动力无处安放。为避免20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再次出现,就必须通过教育改变人力资本结构,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提升学历层次和深化专业教育及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对社会人员或面临重新择业的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技能,避免结构性失业的大规模出现。这也是为了迎合即将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发力供给侧

从供给侧的角度促进结构转型,逐渐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打造能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供给体系。工业化发展的重点应从基础材料型产业、汽车、电子等组装型产业逐渐转向节能型、技术型和高附加值型的产业,对于能源消耗过大、产能过剩的产业应减量经营,以应对成本过高的经济负担,通过市场让资源在产能过剩产业和高需求的新兴产业中进行配置。政府适当加以干预,形成新动能和传统功能转型的“双引擎”,使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协同发展,最终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升级及人力资本的提升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新常态下江苏省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研究》,编号15EYB010。

(作者单位:三江学院商学院)

责任编辑:代建明

推荐访问:产业结构 导向 转型 路径 创新


[创新导向的产业结构转型路径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