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实习报告

追忆伟长足迹:拼命精神感动外国教授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31 08:42:39   浏览次数:

拼命精神感动外国教授

1931年9月,正是初秋,是,北京一年中最清爽舒适的日子。钱伟长穿着他生平的第一件崭新长袍,独自来到清华大学报到。当时清华大学规定,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就要到体育馆进行体格检测。正是这一次体格检测,使大家看到了一个“勇于拼命”的钱伟长。

清华大学的老体育馆在整个校园偏西北的地方,旁边矗立着清华大学最著名的体育老师——马约翰教授的雕像。当年在这座场馆里,马约翰教授以他独特的敏感,发现了钱伟长身上不同于常人的拼命精神。当年钱伟长在体育馆中接受的体格检测是这样的,先量身高,体重,握力。量身高的标杆起点是1.5米,钱伟长站在标杆下还不到起点的高度,他的身高是1.49米,负责检查的马约翰教授用英文说:“Outofscale”,钱伟长听不懂英文,别的同学告诉他“是不合格”。随后又量体重。钱伟长的体重过轻,量肺活量,肺活量不足。看到这些检查结果,钱伟长有些担心,他怕清华大学会因为他的身体情况不好而不要他了。

检测的最后一项是跑步,就在老体育馆前面的这个小体育场进行,体育场的跑道是400米一圈,要连续跑4圈。钱伟长拼了命地在跑道上奔跑,负责体检的马约翰教授被这个瘦小的青年人身体里那种拼命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对身边的助手说:“这个人很好,很能拼命。”就这样,身高不足1.5米的钱伟长成了清华大学历史上个子最矮的新生。

钱伟长回国后的住所,在清华大学旧西院

从清华科学馆往南是照澜院,往西就是西院,这两处都是清华大学早期的教师宿舍。钱伟长成为清华大学老师后,曾经先后在西院和照澜院居住过。

西院是清华大学早期教职员工住宅区之一。1924年开始修建,建成五排中式住宅共20套,每套住宅为二合院,后增建为四合院,1933年又往南扩建三排10套工字形日式建筑。西院内树木成行,绿荫丛中一排排平房优雅宜人。西院中曾经有王国维、朱自清等50多位著名学者先后居住。钱伟长当时住在西院的43号,43号曾经也是国学大师王国维住过的地方。

钱伟长住在西院时,他的教学工作极为繁重,他不仅在清华大学教课,还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兼课,他的课时要超出别的老师一倍多。钱伟长作为老师指导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的学生后来多数成了力学界、物理学界和工程界独当一面的专家。

首都钢铁公司的特殊钢厂是钱伟长“工作”了三年多的地方

在北京,钱伟长还有一处“工作”过三年多的地方,就是首都特殊钢厂,1983年该厂并入首钢公司。

不过如果时间可以倒退40年,特殊钢厂的车间里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生产。钱伟长和清华大学材料力学教研组教师一行30人下放到这家企业的炼钢车间“接受改造”,这一年是1968年。在这里,钱伟长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月后大部分人员撤回,仅钱伟长和其他几个人留厂继续劳动改造。

据曾经和钱伟长一起工作的工人回忆,当时钱伟长和工人一起做炉前工,这是很辛苦的工作。当时炉前工都是20多岁的小伙子,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要举起52公斤重的铁棒进行操作,一般人是拿不起来这样重的铁棒,钱伟长同样也拿不起来,但他发挥了自己懂力学的优势,把铁棒的一头放在一个和炉子一样高度的铁架子上,再去另一头把铁棒按下去,这样不仅能够拿起来,还能省下一半的力气。工人们觉得钱伟长的办法很好,于是就把车间里的10个炉子前都做了铁架子。钱伟长踏实的劳动态度和他善于思考发明创造的精神,博得了工人师傅的尊重,工人们称他为“教授”,还请他给工人讲课。钱伟长在特殊钢厂也尽自己所能为工人们设计急用的水压机,之后他还与工人一起建成了大型热处理车间,带领工人一起进行各种工艺计算和技术革新。

1969年夏天,清华大学要把钱伟长转到江西鲤鱼洲农场进行农业劳动改造,当工人们得知那里是血吸虫病疫区。工人就以“钱伟长还没有改造好,要继续留他改造”为名,硬把他留了下来。在特殊钢厂的那段日子里,钱伟长与工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纯真与质朴。

推荐访问:追忆 足迹 拼命 教授 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