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心得体会

民间工艺美术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1 08:43:37   浏览次数:

青海藏族银器

青海民间常见的重要艺术品和实用品。

由于银的比重高、纯度高,久用耐磨,不易腐蚀、氧化,色白有光泽。所以,藏族牧民在长期的牧业生活中,习惯用银装点自己,美化生活。银器用具、饰品在藏族民间应用很广泛。这些银器可分为四类,用银点缀镶饰的品种就更多。

银器造型、材料的历史变化过程,与藏族宗教文化、生活习惯的关系十分密切。银器加工业在青海流传广泛,分布于西宁、湟中、乐都、互助、化隆、湟源、尖扎、贵德、同仁、门源、玉树等地。从工艺造型、内容、历史来看,艺人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以西宁、湟中为中心,汉族艺人为主;另一部分以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安冲乡的藏族能工巧匠为主。这些艺人世世代代生活在牧业山区,以放牧、手工艺谋生,长期为玉树、果洛、昌都、甘孜、阿坝等地的牧民加工生活、生产用品。产品还远销尼泊尔、印度等地。

藏族银器工艺品的加工材料主要有银、铜(白、黄、紫、红)、铁、木材、牛羊角、玛瑙、珊瑚、松石等。银器的表现形式,从效果上看,有高浮雕、浅浮雕、嵌丝、镂空、镶嵌等,艺人用多种刃部形状不同的金属冲头,变换的点、敲、冲、划、锉等繁杂技巧,对纹样局部进行琐碎、细腻的精工处理,无论是点、圆形、直线、弧形、起伏形等如何变换,其组成的纹样非常有规律,图案复杂,使人眼花缭乱。

银器饰品的图案大多是宗教内容。银器装饰图案的构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纹样,常出现于藏刀、针线盒、首饰类;一类是对称纹样及二方连续,用于银盾、带环、奶勾等。

青海藏族银器艺术是民族民间工艺宝库中的精华,是藏汉文化艺术的进步和民族团结和睦的象征,也为当地发展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提供了生活依据和艺术源泉。

贺兰砚

砚台的一种。产于宁夏,因其石料出产在贺兰山而得名。

根据贺兰石韧而坚硬、细腻的石质特点,制成石砚,具有发墨、存墨不干不臭、护墨等奇效。贺兰砚深受国内外书画爱好者的宠爱,为我国雕刻艺苑增添了一朵奇葩。

贺兰砚雕刻工艺比较复杂。首先,选材、相石、构思、定形下料;其次,设计图案、粗雕、细修、抛光;最后,经过题诗、落款等多种工序才能完成。因构思精巧,充分利用“三彩”或“多彩”的层次结构,施展绝技,故能精心雕刻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各种艺术佳品,形成独特的贺兰砚风格。

贺兰石除了制作砚台外,还可雕刻书画章、图章、镇纸、水洗、笔架、笔筒、印泥盒、墨水盒等文房用具,并可制作鼻烟壶、挂屏、插屏、立体圆雕等工艺品。

艾德莱斯绸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织造工艺品。是当地工匠生产的一种双面丝织品,被誉为“朝霞锦”,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深受维吾尔族群众的喜爱,妇女们都喜欢用它做成漂亮的裙子打扮自己。

艾德莱斯绸的织染技艺比较独特。织前要先按设计图案的要求,将沙扎染。在染色过程中,故意使染液浸泡不均,染出的纱深浅不一,形成自然色晕。染色后,现分层、整理、织绸。由于染色不均,织出的彩锦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有人形容,像是用一支干笔用力搓刷出来的参差不齐的花纹,由深到浅,活泼自然。图案的层次感强,并且富于变化,色彩灿烂。

艾德莱斯绸由于地域因素,多有不同,样式很多。

维吾尔族印花布

维吾尔族民间印染工艺品,历史悠久。印染的方式很多,其中模戳多色印花和镂版单色印花尤受赞誉。

模戳多色印花,就是使用模戳印花。维吾尔族的模戳多采用梨木或核桃木等硬木雕刻制作。先设计好纹样精美的图案,然后复画在选好的木料上面,雕刻成凸凹分明的图案。一个模戳为一个单独的纹样。用它可以任意拼装组合成不同的图案。印花布时,多使用土法制成的墨染料,印出墨色纹样。一下一下地印下去,就可组合成自己满意的图案。然后,再用填色横戳和毛刷蘸上其他艳丽的色彩,逐一绘印上去,就制成了五彩缤纷的花布。印成的花布要经过漂洗、晾晒以后,才可以使用。维吾尔群众多用这种布做衣里、墙围、窗帘、餐巾、腰巾等。

镂版单色印花是将纹样画在厚纸板或铁板等材料上,用刀镂空,制成各种式样的印版。印制时,将印版平放在布上。然后,用石膏粉、面粉和少许蛋清加水配成灰浆,均匀地涂抹在镂空的花纹处,再取开印版。将布晾干后,放入染料缸内浸染,然后晾干。再经去灰、漂洗等工序,就形成了色、白相间的花纹。由于当地多爱使用蓝靛草浸染,所以多为蓝白相间的花样,也叫蓝印花布。这种花布的图案结构严谨,颜色协调,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很受姑娘们的喜爱。

维吾尔族花帽

维吾尔族民间手工艺品。

这种花帽奇特而美丽,维吾尔族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人首一顶。它既是精美的工艺品,又是日常生活的装饰品、馈赠亲友的贵重礼品,而且还是姑娘向小伙子表达爱情的定情品。

花帽的种类很多,不下一二十种。但总的说来,不外“奇依曼花帽”和“巴旦姆花帽”两种形式。

“奇依曼”是繁花似锦的意思。它是一种色彩斑斓、鲜艳夺目的花帽,适于青年男女戴用;“巴旦姆花帽”和鲜美的巴旦杏有关。这种从西亚引进的果品,被维吾尔人渲染、变形成为一种特有的装饰图案,运用到花帽制作上。黑底衬白色花朵的图案,显得淡雅素净、隽永大方,多为中年以上的男子戴用。

花帽虽小,但做工复杂。它是用丝绒或织锦缎等作面料,以金、银线或彩线精心绣制的。由于地区不同,使用对象不同,制作方法也各异,千姿百态,各展其才。做成的花帽,美丽典雅,四方起棱,既柔软可折叠,戴起来又十分平整。 花帽还附加多彩的装饰,有用金银宝石花、孔雀翎来装饰帽花的,也有用玉、玛瑙、翡翠、珊瑚、琥珀等缀在花帽中央的。

花毡

维吾尔族人非常喜欢的传统工艺品。在许多维吾尔家庭中都能见到。

维吾尔族居住区盛产羊毛,擀花毡的能工巧匠历代层出不穷。过去制作时多用手工操作。染羊毛的染料以当地出产的各种天然染料为主,如核桃皮、桑树皮、米汤、铁锈等。随着民族地区印染技术的发展,花毡生产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

花毡分贴毛花、印花、贴布绣花三大类,以贴毛花历史最久。

贴毛花毡是将原色毛和染色棉,在白色羊毛或黑色羊毛为底的毡基上摆成各种精美的图案,擀制而成;印花毡是用固定的印模在擀好的素毡上印制的;贴布绣毡有如补花绣,是将各种色布剪成美丽的图案,绣在毡子上。

维吾尔族的花毡制作精美、讲究,花色繁多。各种图案独具民族特色,有的充满宗教色彩,有的寄托着维吾尔族的审美情趣。

新疆地毯

新疆各族人民传统的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素以工艺精湛,色彩绚丽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被誉为“彩霞”的和田毯,是新疆地毯中的代表。它质地柔软,富有弹性,防腐防潮,经久耐用,一直是销路稳定的名贵出口商品,远销四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博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好评,被称为独具一格的“东方式地毯”。

这种地毯除采用手工打结、编织、图面织工精细以外,还得力于织毯的羊毛质地优良。新疆地毯主要采用著名的半粗毛与和田羊羊毛作原料,羊毛粗而不粘,坚韧而富于弹性,具有耐拉、耐压、光泽好、弹度大等优点,最适于织毯。

和田毯的图案和设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国际地毯制造业中独树一帜。它具有多层边框、几何图形内填入品类繁多的纹饰等特点,结构严谨而富于韵味,活泼多变中显示出盎然的生活情趣。

英吉沙小刀

新疆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十分喜爱的工艺品和生活日用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并位居新疆四大名刀之首。因原产地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的英吉沙县,遂以产地命名。

英吉沙小刀工艺精湛独特。先用优质钢板锻打成形,用锉磨光,再用祖传方法淬火。刀锋利耐用,不生锈、不崩口,在开水锅里使用(如切肉)也不退火。共有弯、直、箭、鸽等12个样式,花色30多个。著名的是一种刀体上尖后倾、刀柄下端前倾、整体成“S”形的弯刀,被认为是英吉沙刀的典型代表。

英吉沙刀的刀柄多种多样,装饰大方。常以铜、银、玉、骨、宝石等材料拼花镶嵌,组合成各种对称的纹样图案。其中纯银的和宝石镶嵌的最为名贵。近年来广泛采用了有机玻璃装饰刀柄。刀柄上还有巴旦木花成月形、葫芦形的标志。近几年则采用维吾尔、汉两种文字的“英吉沙”字样为标志。

刀鞘主要用牛、羊皮缝制,内衬木片,绘有一些朴素大方的花纹。色彩不一,有玫瑰红、暗红、褐、橙、黑等颜色。有些刀鞘还用铜、银等金属制造。

英吉沙小刀作为日用品,是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切瓜、割肉、削木、剥皮和宰杀牲畜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是各地游客的喜爱之物。凡到新疆来的客人,总要挑选几把作为纪念或赠送亲友。英吉沙小刀除了满足新疆广大消费者使用外,还远销日本、德国、美国和巴基斯坦等国。

阿不都和其拉布其

维吾尔族家庭中几乎普遍使用的两样铜制生活器皿。前者是高身大肚的洗手壶,后者是小肚大沿儿的接水盆。都是配套使用的民族特需工艺品,除富有实用价值外,还具有装饰和美化居室的作用。

维吾尔族的铜器工艺,有着悠久历史。《汉书》上就记载着当地人善“雕文刻镂”。阿不都、其拉布其并不是铸冶所制,而是用铜板料锤敲锻打而成的。整个制作过程,从冶炼、锻板、锤砸成形到焊接、磨光、刻花等一系列工艺,既不用图纸,又不使模具,全靠艺人匠师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创造。那工艺的精湛,结构的美妙,造型的独特,真是神奇莫测,令人叹为观止。 这两样民族特需用品,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也都普遍使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类工艺品的销售量也大大地增长了。

推荐访问:工艺美术 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