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心得

互联网+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途径探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7 08:50:19   浏览次数:

摘 要: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使艺术设计教学在享受其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其冲击,这就要求教育者应积极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本文将从现代教育与"互联网+"的基本联系出发,深入研究当前环境下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设计教学;挑战与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直接相加,这一认识是错误的。以本质上来看,“互联网+”的作用是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和渗透,在内部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改造的同时,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以及信息的广泛性与互联网加强融合,能够创造出新的发展趋势。“互联网+”不仅可以在传统行业中推广,其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互联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能够将互联网中最有用的信息及理念传输到教学理念,产生符合现代社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 艺术设计教育不符合人才选拔标准

众所周知,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在大部分高校都是起源于美术教育。正是由于它起源于美术教育,因此对于传道者来说,往往会忽视人才市场选拔对艺术设计的要求,同时也忽略了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涉猎,这就直接导致艺术设计教育下的学生缺乏与市场协调的能力,不符合人才市场选拔的标准,而且丧失项目意识、社会意识的学生也会被市场所淘汰。

(二) 雷同的专业结构导致人才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课安排无法紧跟经济、文化、制度的步伐。无独有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也存在大量雷同之处。这样的现状导致严重的社会影响:人才在此类制度的约束下无法大展拳脚;人才市场紧张化;适应社会的专业性人才求而不得等。

(三) 教师忽视授课应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在各大高校的广泛应用,使三大为主的设计教育优于几何培训,但同时也造成了高校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观念。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政治、经济、人文等信息在设计教学中表现出来。由此引发的学生缺乏实践水平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互联网+”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结合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也经历了由物联网的飞跃性发展,其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动下,以其为基础和载体的新型智能化、大数据时代的更新,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专业教学自身已经不再满足于课程的安排和学生生源的差距,其对学生学习的专业性以及科学性等方面将更为关注。

(一)学生学习体验

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基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主观感受,是教师在运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尊重与倾听。教师作为“互联网+”的适用者,不仅表现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其设计特点,还表现在环境学设计的运用。在学生学习体验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主要从经济管理学、心理学、行为艺术学、境艺术设计学和教育学等部分,把人当成产品设计的最终形态,把学生学习体验与产品的设计和研究开发融合在一起,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懂得接受和理解,以促进学生的设计水平以及对“互联网+”的合理运用。

(二)“互联网+”与艺术设计课堂模式

艺术设计教学的课堂模式采取的是众筹课堂模式。经济上讲,这是一种金融融资方式,这里要运用到艺术教学设计的课堂,成为一种课堂模式。简而言之,众筹课堂模式指的是教师根据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然后采取分组的形式,每一个小组内都会有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就是说每个小组的情况都不是一样的,内部结合也是不同的,从而组内能够进行优势互补。比如数学成绩较好的而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与有英语天赋的学生在一个组,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小组。这种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学习群体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且体现了教师具有引导性的现代教师风采,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和沟通创造一个优越的交流平台。“互联网+”的艺术设计课堂模式遵循上述所说的原理,在网络空间中进行自己的艺术设计,进而在网络小组中相互评价,取得建议并得到认可。这样不仅省去了很多的时间,而且能够推动“互联网+”在整个教学模式的作用。如今的一些高职院校采取了这种众筹课堂模式,利用“互联网+”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教师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专业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三、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利用“互联网+”的发展

当代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被认为是一类新兴的、不太被重视的、与实际联系不强的专业,并且还是一门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一体的学科,包含的种类有很多,例如,有建筑设计概念、美术作品、各类雕像艺术、中西方的园林设计景观、人体的构造以及工程之类的、教育学、等多个艺术领域。究其根本,我们可以概括出如下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利用“互联网+”的发展的特征:

(1)教育性。当今时代,教育在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社会素质的明显降低,各类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已认识到,所以专业设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目的在于培养和提升当代人的素质,职业素质和学习素质以及在社会上的道德素质,并且提升人们的环境素质也是其中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将是放在人们面前重要问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因此在这方面要培养这一类的相关人才,这不仅是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建设生态环境文明的要求。因此强调环境设计的教育性,展望未来,培养人才。

(2)综合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罗万象、无所不包,只要是存在的,都可以用艺术描述出来。这一综合性分为两个类别,一是艺术类,二是科学类,前者是本质,后者是体现。在这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要培养这种综合性的人才,这是专业的出发点,是制订教学计划的重点,对这类人才的要求是见识面宽、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具有较为逻辑的思维等。

(3)差异性。这里所说的差异性是指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办学特点。根据自己招生的现状及社会的需要,学校的宗旨也就有所不一样,具体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是不同。学校与环境设计专业的结合在差异性方面的结合,以艺术学为宗旨,以各类辅助学科为依托,偏重艺术各方面的设计。因此在这方面,高职院校之间所表现的差异是非常大的,而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是差距很大,这是由现实所决定的。

(4)创新性。现在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在倡导创新,并且在艺术学中,创新是很重要的。在设计专业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是极其重要的,充分調动创新的作用,使之与艺术相发展。

总之,“互联网+”是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互联网+”对于改进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对学生也具有进步的意义。所以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会有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继池,陈超,汪坤,沈阳.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5(01):263-264.

[2]陈玲.市场需求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05):81-83.

推荐访问:互联网 探析 教学改革 途径 环境艺术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途径探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