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心得

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的旅游开发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0 08:43:36   浏览次数:

活动是在新石器时代,大理扎染是明朝时从中原传入,后来通过当地人的改进和创新形成了具有大理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在盛唐时期,扎染己在白族地区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为向皇帝进献的贡品。改革开放后,白族扎染曾一度深受日、韩客商的青睐,但近些年来,由于白族扎染生产效率低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曾几度濒临灭绝。

二、白族扎染技艺的旅游开发价值

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理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扎染技艺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一)文化价值

随着旅游者趋异心理的变化和好奇心的增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显得十分重要。白族扎染是传承了千年的民族手工艺,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商品属性,更在于它的文化属性。

首先,扎染具有无法替代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白族扎染历史悠久,尽管在传承过程中有所变化,但其文化内涵亘古不变。纯手工的扎花技法,即使是现代先进的科技也无法替代;板蓝根传统染料的提取和运用,深刻地展现了白族人的智慧。其次,扎染工艺展现了白族人民的美好品格。扎染制作程序复杂,但它能传承至今,这体现了白族是一个勤劳细心、质朴善良,诚实热情的民族。再次,白族扎染图案的文化意蕴独特。每一幅扎染图案,都展现出白族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是白族生命风采和民族特征的物质展现,蕴含他们对人生的追求和希望。图案多取自大自然,讲究对称,这体现了白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最后,扎染的蓝、白颜色有纯朴、真挚、博大、吉祥等义,也有一清二白,内心坦荡的寓意,这体现了白族的审美特质。

(二)经济价值

由于品牌效应,扎染技艺在助推大理经济腾飞尤其是对周城旅游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调查得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扎染对周城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周城村过去人均年收入81元,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周城民族扎染厂创办后,扎染产品成为大理外贸出口产品的主要种类之一,产值从1984年的2万元上升到1997年的800万元,年均递增72万元。为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在不断创新工艺,增加花色品种的同时扩大生产规模,扎染生产由原来的几个小作坊发展到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18个小厂,解决了1万多名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目前,大理市的扎染产品已经远销日本、美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均产值超过1亿元。扎染产品已有250余种,远销到欧美和东南亚各国,每年为国家创汇200多万美元。与大理其他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扎染占旅游业收入比重平均为26%(如图所示),真正成为周城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使周城村被大理市政府命名为“亿元村”,“小康村”。

(三)生态价值

白族扎染一般使用纯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等无污染的天然原料,不含化纤等有害物质,克服了现代化学织物和染料对人体健康的副作用,这体现了原料的生态性。同时,扎染布这种环保布料制成的生态服装符合21世纪的“环保风”,与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内心需求相契合,穿着生态服装,给人健康、舒适、回归自然的感受。衣物丢弃后,在地下两年后会自动分解,不会加重环境负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纯手工的制作过程会降低环境污染或使其接近零污染,把对自然的损害降到最低,与生态环境和谐。另外,白族扎染图案取材于自然,贴近生活,体现了白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怀,也是白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

(四)艺术价值

白族扎染可以说是一幅传承了千年的艺术作品,承载着白族人的情感和希冀。从艺术上来讲,扎染作品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鲜明的艺术特征。随着化工时代的到来,传统民间艺术将以更大的情感容量进入高层次的、高雅的生活,成为民族文化回归的一种标志。

(五)其他价值

扎染不仅具有以上所述一些价值,还在激发民族创造力、塑造民族心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实现民族教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白族扎染技艺的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开发现状

1、扎染产业发展历程

1996年,扎染原产地——周城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白族扎染艺术之乡”,2006年,扎染技艺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1997年至2007年,扎染产业发展达到高潮,自2008年开始进入衰退期,形成它独有的生命周期(如图2所示)。

经访谈得知,无论从区域范围、产业类型还是发展过程来看,周城已成为大理白族扎染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现阶段,扎染的旅游开发已进入了衰退期。

2、白族扎染旅游开发现状

由于大理地方政府的重视,加上扎染自身的旅游开发价值,周城村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浓郁的白族风情等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以路代市的商贸旅游一条街,专门集中销售扎染。大理的各旅游景点、餐馆、超市也都设有风格不同的扎染销售点。但从总体来看,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原生地静态开发[7]形式。具体体现为:一是对扎染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二是缺乏深度体验型旅游产品,难以激发旅游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三是产品开发层次和整合程度太低;四是宣传力度不够且方式过时。因此,扎染产业从2008年至今,产值不断下降。

(二)扎染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扎染技艺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旅游者和当地人进行调查访谈,结果如下:

由上图可知,扎染技艺旅游开发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偏重“商品化”展示,忽略文化内涵

白族扎染技艺是一种已有千年历史的手工印染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但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这项技艺被商品化、舞台化,使其丧失最宝贵的文化意义。

2、旅游产品“变质”,无法塑造精品

传统扎染工艺品使用天然植物染料—板蓝根进行染色,且全部工序由手工完成,而现代扎染制品采用化学染色大面积代替植物染色,使作品失去板蓝根所带来的医疗保健功能。另外,由于人才流失,扎花、染色后继无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先进机器制作逐渐取代手工制作,扎染丧失原生性。此外,即使制作出质量较好的扎染作品,但由于包装粗糙,其美观性降低,无法引发消费者购买欲望。总之,现代扎染质量低下,产品褪色严重,无法形成精品。

3、开发层次低,缺乏深度体验型旅游产品

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旅游者消费需求追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和主动参与,在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过程中,更加要注重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知和改变心境的动机。白族扎染技艺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游客只有真正参与其中,才能满足其预期愿望。然而,扎染一直以来以布料制品为实物载体进行展示,虽然品种和图案不断创新,但已陷入无趣、僵化、呆板的旅游形象,无法满足游客的猎奇心和参与体验的愿望。

4、观念滞后,资金缺乏,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签是巨大的旅游品牌,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过时了。在调查中发现:28%的外国人听说过扎染,62%的省内游客知道扎染,而外省人只有13%的人听过扎染。这充分表明,对扎染技艺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调查还得知,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和政府扶植,越来越多的私人作坊和扎染工厂濒临倒闭,此项技艺的传承人也有另谋他行的打算。

(三)原因分析

扎染技艺旅游开发不到位,原因可能如下:

1、现代社会结构的改变

扎染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然而,近几年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社会已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先进科技和文化传媒已渗透到民族传统文化中,打破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扎染的旅游开发和传承受到了挑战。在当代工业社会和时尚潮流的冲击下,传统扎染已向现代扎染转变。最明显的是工业燃料的使用和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导致扎染发生了“质变”,失去了独特性。

2、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

社会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融现象日益明显,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正在迅速瓦解。信息化和先进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使人被“物化”,消费方式也随着改变。人们更多追逐时尚潮流、快餐文化和娱乐文化等现代文化而忽视传统扎染的存在。

3、旅游开发本身带来的影响

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伴随着消极影响。旅游产业作为一种商品经济,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迎合旅游者的需要,旅游开发商忽视传统文化的精神意义和艺术内涵,随意改变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形式,使其粗糙、简单地舞台化、商品化。白族扎染也不例外,染料被替换,手工设计改机械制造,图案不断变化,最原生态的东西不断萎缩和失真。

四、加强白族扎染技艺旅游开发的策略

(一)追根溯源,让扎染技艺后继有人

扎染技艺的“根”在于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原生性。因此,扎染技艺的历久弥新与传承者密切相关。从这一角度来看,传承者应精通扎染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在保住其原生性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技艺代代相传。所以,可以依靠教育的力量,将与扎染相关的知识编写成乡土教材,并请资质较高的传承者来教授课程,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教学生制作扎染。由此,等他们毕业之后,可以进入扎染行业做技术人员。这样,扎染技艺将后继有人,市场上将出现做工精细的扎染制品。

(二)中间商多元开发,加大宣传,塑造精品

1、营造氛围,活态开发

白族扎染技艺的旅游开发需依赖扎染的文化内涵,只有将扎染文化社会化才能为其开发提供持久动力。首先利用各种措施,培养全民对扎染的审美和喜爱之情,营造扎染文化氛围,实现扎染的活态开发。

2、白族风情,体验式开发

体验经济是一种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通过满足人们的体验而产生的一种个性化消费经济形态。消费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美好的独特体验,也为此付出相关的费用。

基于体验经济理论,可以在以前静态实物展示和原生地静地开发的基础上,将白族风情和文化意义融入扎染技艺中,进行参与式式开发,让游客经历不同感受的旅游体验。

(1)“当一天周城人”

依靠周城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利用百姓现实生活的吸引力,在尊重白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让普通旅游者扮演周城人,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感受扎染文化的魅力。游客走入当地村民家中,既能吃到真正的白族风味,又能观看和学习甚至亲自动手制作扎染,临走时,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带走作为旅游纪念品。这样,不仅满足了游客的猎奇心,使这一趟旅行更有意义,而且促进了扎染的销售。

(2)“观产品,访作坊,寻文化”

游客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利用这一心理现象,可以将扎染开发成一种探究体验式旅游产品。游客可以在扎染博物馆、旅游商店和居民家里看到各式各样精美的扎染作品,利用他们“这些东西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这一好奇心,带领游客参观私人作坊和扎染工厂,让其体验并学习扎染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又根据游客的疑问“这些图案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工序、染料为什么又是这样”,带他们走进文化艺术馆,使其尽情领略扎染文化的风采。这种层层深入,步步探寻的旅游项目,能使游客得到充分的满足和体验,还能吸引更多旅游者。

3、精益求精,塑造品牌

让扎染回归传统,打造扎染精品。在染料的选择上,仍使用板蓝根等植物染料进行染色,充分发挥植物染料的消炎、保健功能;在制作工序上,仍采用纯手工制作,保住扎染技艺的原生性。制作出高质量的扎染后,也不能忽视扎染的包装,采用简洁、精美的包装能增添美感,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质量保证的基础上,塑造扎染品牌。品牌效应代表产品的功能、可靠性、服务、性价比等核心内容,代表企业的形象和对消费者、环境生态和社会的责任。旅游产品如果没有品牌,在市场上很难立足。首先,建立民族扎染博物馆,整理收集优秀扎染工艺品,培养专门的导游员进行讲解,使展览与销售同步进行。然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将周城民族扎染厂打造成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作坊的发展,建立周城扎染文化旅游产品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渠道。

4、加强宣传,扩大客源

旅游产品形象的塑造,不能单纯依赖于实物本身,如能给予人们一种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必定会使旅游者对该产品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首先,可以打出以养生、健康为主题的广告语来加强对扎染的宣传;其次,可以利用周城的地理优势,将扎染放在蝴蝶泉、大理三月街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塑造的大环境中进行整体营销。具体而言,可以借助旅游交易会、展览会等契机,在相关展厅展示扎染作品,让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知道扎染品牌;再次,制作宣传片,比如拍摄题为《让扎染飞》的影片,在旅游卫视等媒体上播放,让更多中外游客来感受扎染的魅力。

(三)政府引导扶植,沟通协调

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是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作为中间人的政府,应该使扎染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持续开发和传承。首先,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支持,制定能够引导扎染开发的政策和保护制度。其次,建立周城扎染旅游开发示范基地,让其带动扎染业的发展。最后,协调好扎染传承人、旅游开发商和旅游者的利益关系,尽量在促进扎染业腾飞的同时能够保护好扎染的原生性和独特性。

五、结语

大理白族扎染技艺作为独具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旅游开发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应以营造文化氛围为前提,彰显文化内涵为核心,以适应市场和时代需求为目标,结合地方实际,让扎染传承人、旅游开发商和政府三方形成合力,对扎染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

推荐访问:白族 大理 扎染 技艺 旅游开发


[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的旅游开发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