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典礼主持

谁来装备中国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8 10:03:17   浏览次数:

装备工业是工业化的脊梁,但是在中国,许多重要领域的关键设备,都严重依赖进口。没有装备支撑的制造业,从根本上讲是另外一种无根工业。

引进一个现代化?

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德国的连轧设备,奥地利的数控系统,美国的包装机械……这是2004年的春天,在中国一家著名钢铁企业的现代化冷轧流水线参观时,笔者看到的一幕终生难忘的情形。

这条奇异的流水线,是为了保持全套引进设备的“世界先进水平”,多次用“世界先进技术”改造的结果。当我们津津乐道于钢产量达2.2亿吨,超过美、日产量总和的时候,也许很少有人意识到,更无人计算过,我们的钢材有多少是用外国装备和流水线生产出来的。

其实何止是钢材。由于国产装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需求,中国国民经济许多重要领域的关键设备,都严重依赖进口。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2002年,机械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25l亿美元,2003年增加到392亿美元。

不可否认,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特别是像“三峡模式”,依托工程项目引进技术、合作制造,以市场换技术,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探索。

但总的来看,“引进消化型”技术创新模式,由于偏重通过引进技术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用于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的投入不足,而消化吸收、二次开发能力不强,导致装备制造业基础研究薄弱,自主发展能力差,关键技术过分依赖国外。

中国装备制造业虽然规模不小,居世界第五位,但国际竞争力仍然不强,真正体现行业竞争力的高精尖工艺和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仍很薄弱,包括核电关键设备,大型火电设备、水电设备,大型燃气轮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在内的成套设备长期主要依靠进口。

两个答案

谁都无法否认,“中国制造”已走遍世界。当人们惊呼中国正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中心”的时候,另外一个事实同样无法忽略。那就是我们制造和出口的,大多是作为生活资料的消费品。

主要向世界输送消费类产品而不是生产类机器的制造业,表明我们还远远称不上“世界工厂”,而至多是世界的加工厂。装备制造业的薄弱决定了中国的制造业也只能是低水平的制造业,中国制造业总体上还处于OEM(委托加工)的阶段。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在世界制造业比较优势逐渐由中国获得、国际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的同时,中国国内也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始于20世纪下半叶的工业化进程,进入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对机械装备产生巨大需求。

仅从能源重大装备领域看,到2010年,中国发电装机将达6.5亿千瓦,年均增加3440万千瓦;采煤和运煤装备方面,据预测,2010年煤炭需求量将达18亿吨。中国装备制造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很难想像13亿人口的大国,能够买来一个工业化和现代化。谁来装备中国,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诱人的巨大市场让世界各国装备制造商垂涎欲滴。在工业品过剩的年代,这无疑将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利益格局。而如何利用好市场机遇,找到一条最佳工业化道路,则是我们不得不进行的战略抉择。

答案无非两个:一是坚持以引进为主。这不仅将把巨大的国内市场拱手让人,而且由于中国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很可能陷在“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中。

突出的例子是化肥和乙烯设备,近20多年来,多次重复引进,耗汇甚巨(共近250亿美元),在各国实属罕见。再如轿车业,让出了市场,但并没有换来一个强大的产业。同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战略技术、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

二是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发展能力和水平,逐步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从长远看,无疑这是我们必须作出的选择。

自主创新:全球化时代的现实选择

纵观近300年世界工业文明史,不难发现,一国工业化程度决定着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人民生活水平,而工业部门中,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又占据中心的地位,它是大国综合实力的基础与核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国综合实力及其国际地位的兴衰。

即使通过引进,在个别领域达到了现在最好水平,相对整个经济和社会来说,也还是不可靠的、没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一些小经济体,有可能依靠独特的资源或其他优势参与国际交换,引进外国先进装备和设施,实现社会活动的现代化。但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个别成功小国的精神可师,经验可鉴,其道难循。

在不平等、不合埋的现存国际秩序中,没有自己的强大装备制造业,要实现工业化和可靠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自主创新方面,我们取得过辉煌成就。上世纪50、60年代,主要通过自主研制,中国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体系。80年代,国务院首批确定研制60万千瓦发电机组、宝钢成套设备、秦山核电站等12项成套装备,经过努力取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振兴装备制造业,正逐渐成为各方面共识和国家有关部门重点推动的一项战略任务。结合经济建设需要,原国家计委相继重点组织了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大型船舶、500千伏直流输变电设备、大型燃气轮机等装备的攻关,取得巨大成效。

今年4月,国务院在东北召开了振兴装备工业座谈会。据悉,目前有关部门正着手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推动巾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尽快提升。

中国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世界装备制造业部分生产能力正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也很有利,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必须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今后较长时期,我们仍需积极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必须做好引进技

术的消化吸收。同时,使自主开发的技术和产品所占比重逐步提高,逐步转向自上创新为主的模式。

还要实施重点突破的战略。在全面开放的21世纪,中国没有必要建立完整的制造体系。要采取有选择支持,多层次推进的策略,重点发展关键领域和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明确提出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项目,通过科技攻关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

还需要完善支持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泫律体系,运用税收等手段,实行鼓励使用国内制造重大技术装备的产业政策,在重大工程设备采购招标中,为国内厂商提供更为公平的竞争机会;实行有利于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完善重大技术装备的进出口政策,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制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推荐访问:谁来 中国 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