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典礼主持

达利《利加特港的圣母》的分析和解读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1 08:56:02   浏览次数:

摘要:一件艺术作品历久弥新,不但需要它自身具有艺术价值,也在于能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赋予它以丰富的意义差异。当代艺术史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对艺术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本文主要使用图象分析法,辅之以精神分析法,通过对达利《利加特港的圣母》的分析和解读以达到艺术本体的意义和解读艺术作品的可能。

关键词:达利;圣母;加拉;图象分析;精神分析;方法论

中国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3-3

20世纪的艺术史研究,处在一个方法不断变革的文化语境中,一件艺术作品,不但需要它自身具有艺术价值,也在于能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赋予它以丰富的意义差异。这种差异彼此之间不是互相否定和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和参照,形成一个整体。①

当代艺术史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对艺术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其中比较著名的艺术史分析方法有:形式主义美学分析法、社会学分析方法、图像学方法、精神分析学方法、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分析法、新马克思主义分析法等等。不过,方法论本身并不具有本体意义,人们是要通过新的方法抵达被遮蔽的艺术本体,揭示艺术本体的深层内涵。

要洞悉一件艺术品的艺术本体,还需要创作者拥有一定的独创性认识,这依赖于他们的学识和美学修养,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社会、政治、经济甚至性的观念,因此了解作者的自传、经历也很重要。此外,美术作品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解读一件艺术品的重要参照。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画家的人生经历。

一、关于萨尔瓦多·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il),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②

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印象。达利年轻时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学习美术,曾兼收并蓄多种艺术风格,显示出作为画家的非凡技能。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才由两件事情促使其画风日臻成熟。一是他发现了弗洛伊德的关于性爱对于潜意识意象的重要著作;二是他结交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巴黎超现实主义者,这群艺术家和作家努力证明人的潜意识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为重大的现实”。③

为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达利开始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达利发现这一方法后,画风异常迅速成熟,1929~1937年间所作的画使他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他所描绘的梦境中,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并列、扭曲或者变形。在这些谜语一般的意象中,最有名的大概是《记忆的永恒》(1931),画中以平静得可怕的风景为衬托,停留着一只柔软易曲、正在熔化的表。④

达利还与西班牙电影导演L-布努埃尔共同制作两部超现实主义影片,即《安达鲁的狗》(1928)和《黄金时代》(1930),同样充满怪诞的但富于暗示的意象。20世纪30年代末,在文艺复兴画家拉斐尔的影响下,达利的绘画转趋比较古典的风格,并因此而被超现实派开除。此后,他花费大量时间设计舞台布景、时髦商店内部装饰以及珠宝饰物。在1950~1970年间他有许多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但仍探索性爱主题,描绘童年记忆,并且让妻子加拉成为这些题材的中心形象。这些晚期绘画虽然技法纯熟,但客观评价低于其早期作品。在达利的著作中,最有趣味和揭露隐秘的是《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1942~1944)。他的许多作品中充满了暴力和对传统社会禁欲主义的批判。代表作有《记忆的永恒》《悍妇与月亮》《内战的预兆》等。⑤

二、《利加特港的圣母》画面结构形式分析

《利加特港的圣母》有两幅,两幅在画面结构形式上基本相同,我主要分析的是1949~1950第一版这一幅。

背景是利加特港,前景是祭坛上的圣母和圣婴,圣母温柔神圣,双臂抬起,成金字塔型,指间相对,手掌也成金字塔型,罩住下面的圣婴。她的胸腔是空的,不过有建筑的空间和厚度。圣婴在她的胸中腾起,埋着头,双手向身体两侧张开,手和头也形成神秘的金字塔型,心是空的,他的头位于海天交接之处,也正是圣母的心的位置。他的两手一只托起一个球体(原子核),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十字架,双腿向一侧摆开,影子投射在下面的坐垫上,垫子又投影在圣母的裙子上。圣母坐在圣坛上,下方的基座上放有一张圣经,另一边放两个球。但所有一切都是悬浮的,圣母和圣坛的后壁都悬浮于空中,圣坛的后壁不仅悬浮而且中间断为两半,上下断为三截,第一截的断口和中间的断口组成一个虚空的十字架,交汇于圣母的头部。值得一提的是十字架的顶部有一个象盆子一样的大贝壳,下悬一金蛋,而下面圣母的头顶像蛋壳一样破开。而画面所有的一切虽似幻非真,却严格地遵守透视原理,灭点在圣母的头部。背景分成两部分,上部分是湛蓝的天空颜色上深下浅,下部分占1/2强的是茫茫利加特港的海滩,上有几个不知名的海洋贝类动物,中间海天交接处两边是山,海天远处透出金色的光,像是神性的光辉,也仿佛这光是从圣母的胸中透出。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风格特征:

1.对古典法则的严格遵循:透视,比例,空间感;对古希腊审美规范的认同:和平,静穆。

2.对宗教审美神性的推崇。

3.达利自己具有时代意义的创造:悬浮,破碎。

三、《利加特港的圣母》画面风格原因分析

上述特征与我们熟知的达利的前期的风格大为不同。我们熟知的达利是荒诞和梦幻的,是融化的软表和身体里到处是抽屉的维纳斯。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我认为原因是文艺复兴、古典规范、核物理与天主教的影响。

很多现代派画家都缺乏写实功底,然而从他的早期的作品可看出,他有扎实是写实功底,他虽好标新立异,对事物的变形和幻想都有精致描绘的耐心,对线条在造型上达到的极限非常重视。早在15岁时,与朋友一块办了一份评论性刊物《热情》在杂志中,他就曾在《竞技场》发表过文章,表达了对大师们的热爱,包括戈雅、格列柯、文艺复兴三杰。1937年,在他34岁左右,他又多次访问意大利,达利在1939年曾宣布自己的画要返回古典主义。这意味着他的画有继承大师们传统的绘画方式,以扎实的技巧呈现类似的古典风格。⑥

当时达利绘画事业得到广泛认同,声誉如日中天,他的创造力再次勃发给世界带来新的震惊,这次启发他的不再是心理学,而是核子物理学。在40和50年代,达利迷上了分子生物学和原子物理学,一方面科学发明的涌现,另一方面广岛的原子弹爆发的震惊,他开始了表现“核”和“原子”的阶段。“作为当代物理学重要成果的这门学科,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在于新的时空概念,它认为我们的世界正处于不定的状态中,到处都浮游着分裂的原子核。”⑦在他的《利加特港的圣母》中不仅体现在各种物体的悬浮上,还体现为小基督一手拿十字架,而另一手托起原子核。同类的还有著名的“原子利达”的画以及那张泼水掷猫的照片。

达利的父亲是无神论者,母亲是天主教徒,达利早年虽行为乖张,终究还是脱离不了幼年时所受母亲宗教的影响。尤其是经过二战的洗礼,他是心日趋平静,达利在20世纪40年代脱离超现实主义运动之后,他曾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各种宗教流派。1949年也就是他画《利加特港的圣母》的这年他接受了罗马教皇皮乌斯十二世召见,投入了天主教的怀抱。⑧此后他又创造了一大批宗教题材作品。与宗教相关的荒诞图象和内容,一直启发着达利的创作。如《神曲》中的厉鬼也象柔软的钟表一样具有流动性。核子物理学的内容和宗教的东西,始终在他的头脑中萦绕着,据说他曾梦见一个原子变成宇宙的中心———基督。他这样写道“1950年,我做了个‘宇宙梦’,我在梦中看到了这个色彩形象。在我的梦中,它代表原子核。这个原子核不久成了超自然的感觉,我认为这个宇宙的特殊个体就是耶稣。”⑨

四、《利加特港的圣母》画面的图象学和精神分析法分析

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最为重要和最为艺术史家所重视的方法。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不仅把它从一种精神病理学方法扩展为普通心理学理论,而且还把它从一种医学思想发展为一种世界观、一种哲学方法。因此,精神分析学涵盖了心理学、宗教、伦理和人类学等等领域,尤其是文学艺术领域,他们认为精神分析运动对文学艺术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的影响达到的深刻程度是迄今为止所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1910年弗洛伊德撰文提议,要解读达·芬奇《蒙娜丽莎》需要从艺术家孩提时代记忆的档案为基础。从此,精神分析学就引入了解读艺术作品中。解读《利加特港的圣母》要抓住两点:“利加特港”和“圣母”。看过他的宗教画的人不难发现,他的圣母总是同样的相貌———他的爱妻加拉,他一生中唯一爱过的女人。

利加特港的圣母,整个背景是达利的家乡利加港的风景。1929年秋,他和爱人加拉曾私奔到此利加港,度过了一段十分艰辛而又充满真爱的时光。之后利加特港成了他作品中的常见题材。我们可以想象让他魂牵梦萦的还是爱妻加拉。

达利一生最重要的大事,就是认识他永远的爱人加拉。关于他们第一次约见有这样一段描述:“他本想利用象征性吸引她注意,他把衣服撕破剪碎再加以翻改,脖上挂珍珠项链,耳朵后插天竺葵花。刮腋毛时,把皮肤划破,把血涂身上,然后再抹鱼胶羊屎油混和在一起的混合物。但是远远一见到加拉的裸背,像遭电击,立即决定终止这个毛骨悚然的约会。”⑩

从他这样的典型行为可对应到他的作品往往有两种力量的撕扯:一种是代表20世纪迷失的潜意识怪诞力量,另一种是代表加拉的爱与美的力量。

加拉原本是超现实主义派诗人保罗.爱吕雅的妻子,比他大了9岁(一说12岁)。1928年,他们一见钟情,达利的父亲得知儿子和有夫之妇来往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达利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卖画和和影片合约为生。加拉成为达利的母亲、妻子、密友、模特儿与灵感的泉源,还是女神和经纪人。她的到来,对达利起到了神秘的心理安定作用。4年后(一说30年后)他们结为伉俪,充满自信的加拉开始为达利安排一种严谨而又安谧的创作生活。加拉是他不可或缺的感情支柱,是他不知疲倦的助手,更重要的是她常常把趋于冒险、耽于狂妄的达利从荒诞的意境中拉回现实世界中来。??因此,人们提到达利,必然提到加拉,仿佛没有加拉,达利就不完整。

达利说,他爱加拉胜于爱父母、毕加索和金钱。有一天,他说:“加拉,我之所以画画是为了你,同时也是用你的血画成的,因此从今以后我决定在署名时将我俩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加拉·萨尔瓦多·达利。”他对自己的艺术生涯曾做过这样的总结:“1930年我身无分文地被赶出了家门,而今天我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主要是得自上帝的垂顾、安波达(达利的故乡)的启发,以及一位卓越女性英雄式的自我牺牲,那就是我的妻子

加拉。”??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里包括受压抑的性欲望和性冲动。因此,达利的早期创作中反复出现的这种困扰是与他的性焦虑相关联的。达利的青年时期常处于极度不安与极度恐惧之中,这种恐惧是与女人和性有关。然而,达利与加拉之间的关系对他改变女人和女人形体的看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画着加拉,我就越接近崇高。”达利把加拉比做圣母反映了加拉对他的重要、他对加拉的依恋和崇拜。《利加特港的圣母》中的和平、宁静体现了他对他们两性关系的满足与和谐。

五、结论

当然,有限的篇幅不能穷尽所有的方法,每一方法只能揭示作品的某一方面,不免有所偏颇和局限。大量有力的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由于篇幅所限还未涉及,本文试图通过两种比较重要的方法,不仅试图解读达利的作品,而且进一步探询画家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因为人们总是把艺术作为自身生存意义的揭示,当这种意义处在蒙蔽中时,人们要抵达艺术本体的深层意义,则必须重新询问艺术本体和艺术存在的意义。

注释:

①崇秀全,周绍斌.凡·高自画像的美学分析[J]艺苑,2006,(04).

②③④李颖.影响:毕加索VS达利[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4,2.

⑤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编.萨尔瓦多·达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64.

⑥读图时代特别企划.达利画传[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1:110.

⑦叶丹.印象派之后的现代主义:夏加尔、恩斯特、达利[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7:112.

⑧读图时代特别企划.达利画传[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1:112.

⑨萨尔瓦多·达利等著,杨志麟,李芒等译.达利谈话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7.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编.萨尔瓦多·达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65.

??读图时代特别企划.达利画传[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1:56-60.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编.萨尔瓦多·达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61.

作者简介:

郑小红,重庆北碚人,研究生学历,美术史论专业,现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推荐访问:圣母 解读 达利 分析 利加特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