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会议发言

青海省夏日孜地区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1 08:42:27   浏览次数:

摘 要:研究区位于青海南山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带西倾山古陆块体北缘,北邻同德—泽库早印支造山亚带,属西秦岭南亚带的西延部分。本文对研究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体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找矿潜力进行深入研究,對以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青海省;夏日孜地区;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1 地层特征

研究区出露地层较简单,三叠系在研究区大面积出露,主要为中—上三叠统,部分地区被第四系覆盖。

1.1 中—上三叠统(T2-3)

在研究区大面积分布,由一套板岩、薄层灰岩互层夹粉砂岩组成。整体走向为100°—110°,倾向北北东,倾角56°—59°,厚度大于4km。根据沉积韵律、岩石组合及结构、构造等特征可将中—上三叠统(T2-3)a岩组划分为四个岩性段。

第一岩性段(T2-3a-1):分布在研究区南部,由中—薄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板岩组成。走向为南东东向,倾向北北东,倾角一般65°左右,厚度大于1.4km。

第二岩性段(T2-3a-2):分布在研究区南部,由薄层状灰岩和薄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夹板岩。走向为南东东向,倾向北北东,倾角一般65°左右,厚度697m。含金矿化石英脉即在该层中。

第三岩性段(T2-3a-3):分布在研究区中南部,由薄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和粉砂质板岩互层组成。走向为南东东向,倾向北北东,倾角一般61°左右,厚度大于1.9km。

第四岩性段(T2-3a-4):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由中—薄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组成。走向为南东东,倾向北北东,倾角54—61°,厚度大于2km。

1.2 岩石特征叙述如下

长石石英砂岩(SS2-2):各层中均有见到,常构成沉积旋回的下部、中部。灰绿色,中细粒砂状结构,颗粒大小一般由0.38—0.7mm,孔隙式胶结。岩石由50%石英、15%长石、5%岩屑、2%白云母、1%金属矿物及25%胶结物(绿泥石、绢云母、高岭石等)组成。

细砂岩(SS):灰绿色,粉砂状—细粒砂状结构,颗粒度都在0.1—0.2mm,属细砂级,小部分<0.1mm,为粉砂组。碎屑颗粒多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磨圆度较差。岩石中碎屑物占70%,以石英、黑云母为主,白云母、长石、岩屑次之、胶结物占30%,以方解石为主、绢云母、石英次之。

砂质板岩(Sl):灰色,变余泥状花岗鳞片变晶结构,矿物颗粒细小,最大粒径为0.01mm,岩石由45%绢云母、30%石英、10%方解石、3%黑云母、4%绿泥石、3%磁铁矿、3%白钛矿及2%磷灰石等组成。

灰岩(Ls):隐晶质—显微晶质结构,岩石主要由〈90%之方解石组成,其次为5%石英、5%绢云母。

第四系区内主要为残-坡积层、洪积—冲积砂砾石层及植物生长层,厚度在2m以上。

2 构造特征

研究区位于西倾山古陆块体瓦日杂盖让复式向斜北翼。区内为一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出露地层为三叠系,地层走向北西西—南东东向,倾向北东,地层倾角56°~60°。研究区内北西(F1、F2)、北东向(F3)两组裂隙发育,裂隙中石英脉发育,其控矿作用明显。

3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活动在本区表现较微弱,研究区中南部可见印支期石英闪长岩体,呈不规则的岩枝状近北东—南西向分布,在其围岩的石英脉中见有金矿化。石英闪长岩呈小岩枝状,灰—浅灰色,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岩石由斜长石(65—70%)、黑云母(15%)、石英(15%),次为角闪石(5%)等组成。

4 矿化体特征

矿化体特征:区内矿化地段地表不明显,在开挖的探槽中,矿化均与断裂构造有关,围岩多为褐铁矿化石英砂岩,据肉眼观察,初步认为为断裂构造内的蚀变岩及穿插的细小石英脉为含矿体,部分石英脉发育蜂窝状构造具黄铁矿蚀变淋滤假象。蚀变主要为硅化(图1)。

4.1 Ⅰ号金矿化点

样品采于矿区南侧发育在三叠系中上三叠统第二层薄层状灰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夹板岩中的断裂构造内,构造倾向70°走向340°,主要岩性为含石英脉的蚀变碎裂岩,乳白色-黄褐色,碎裂结构,条带状构造、蜂窝状构造,表面多裂隙,单带宽0.5-1.0mm,裂隙呈网状、条带状,见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蚀变,施工槽探工程TC19揭露控制,样品分析TC19-H3,化验分析Au含量为1.44g/t,达到边界品位,第四系覆盖较厚,出露长度不详。

4.2 Ⅱ号金矿化点

样品采于矿区南侧三叠系中上三叠统第一中-薄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板岩中,该处第四系覆盖较厚,经施工槽探工程(TC23),在风化层位置拣块取样样品分析TC19-H3,化验分析Au含量为1.33g/t,达到边界品位,第四系覆盖较厚(大于4米,无法继续施工槽探揭露),出露长度、产状不详,有待于进一步施工揭露。拣块样品主要岩性为蜂窝状的石英脉,见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

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1 矿床成因

通过对区域成矿条件研究并结合研究区的地质特征、控矿条件,区内矿(化)体都发育于构造蚀变带内,其分布严格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所以认为:区内形成的金矿化属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

5.2 找矿标志

①构造标志:北西向主断裂破碎蚀变带及其两侧所形成的与其基本平行的次级层间断层构造以及节理裂隙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②蚀变标志:黄铁矿化、硅化、碎裂岩化等蚀变和构造行迹,黄铁矿化、等金属矿化直接标志。

③地球化学标志:Au、As组合异常中具明显的浓集中心且套合较好的异常是重要的找金地球化学标志。

5.3 找矿潜力分析

含金矿化体主要产于发育在断裂构造蚀变带内及石英脉发育地段。

①夏日孜地区位于西秦岭南带迭部—武都金矿带西端与工作区东侧的甘青交界处,与大水、中曲、拉尔玛等金矿床同处一个成矿带。地质背景、构造位置极为相似,中上三叠统是本矿带的主要含矿层之一。

②具有区域性的深大断裂构造:北西西向的区域性哈拉塘断裂带从本区穿过,该带的中东段有大水、忠曲、巴西等大型金矿床分布,西沿至本区也有金、多金属矿点分布,受该断裂的影响,区内发育一系列的断裂裂隙与其形成一套完整的构造体系,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定位提供了空间。

本区处在重要的金矿成矿带上,区域构造发育,中上三叠统是本矿带的主要含矿层,具有较好的金异常,基于上述的认识,研究区内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应该加强地质勘探的力度,有望在该区取得重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青海省地质矿产局.青海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2]刘增乾.青藏高原大地构造与形成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3]陈根.青海省多彩地玛地区铅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地质找矿论丛,2016(1).

[4]赵志逸.青海省雪水沟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J].青海科技,2011(2).

作者简介:

朱德全(1984- ),男,汉族,籍贯:山东莒县,本科,地质矿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及指导工作。

推荐访问:青海省 地质 夏日 特征 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