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会议发言

我国产业组织研究综述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1 09:03:52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处于不断调整优化中。分别从产业组织研究的理论渊源、产业组织演进、产业组织优化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对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并在综述的基础上,对现阶段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产业组织 ; 产业组织优化 ;产业政策;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10-0076-04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市场形成和体现的利益关系。产业组织的合理化是产业的市场结构合理、企业的市场行为合理、市场绩效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促进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实现产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高效发展。

一、产业组织研究的理论渊源

美国哈佛大学的贝恩、谢勒等人建立的SCP模型认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并把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放在其研究的核心地位。以斯蒂格勒、戴姆塞茨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将传统的SCP分析范式从单向和静态分析转变为兼顾三因素交互作用的双向和动态分析,把研究的重点转至重视市场行为和绩效。另外,由鲍莫尔等人创立的“可竞争市场理论” 认为,在不存在进入退出壁垒的情况下,即便是寡头垄断市场和自然垄断市场也均可实现良好的经营效率(刘兰凤,2012)[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组织活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刘伟(2003)[2]指出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可竞争理论都忽略了市场背后的制度含义,忽略了政府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支持。在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发展中,刘传江(2002)[3]对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战略理论的融合进行研究,认为产业组织在企业间和产业间均出现了网络化、柔性化、开放化特征,以“动态能力”战略观为基础的企业能力理论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葛红玲(2012)[4]对产业组织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融合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从资本结构角度研究企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产业组织理论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且对我国产业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产业组织演进

国外经济学家主要从企业行为角度和技术创新角度对产业组织演进进行了研究,例如 Gromb, Ponssard, Sevy(1997)[5],Audretsch(1999)[6]等。这些研究不仅侧重于从数量角度研究市场结构的变化,而且注重研究了产业组织演进过程中企业的进入退出及创新模仿等行为。

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孙天琦(2001)[7]指出,目前产业组织结构演进的趋势是以合作竞争型准市场组织为基础的“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竞争动态演进型产业组织结构。刘汉进等(2003)[8],从企业供应链战略的选择出发,提出了企业上游产品的策略模型,发现企业供应链战略的普遍性促进了产业组织从初始单位向纵向一体化、再从纵向一体化向规模经济的纵向一体化或者向虚拟企业的形式发展。冯丽等(2003)[9]以新经济为时代背景,探讨了现代垄断不同于传统垄断的重要特征,指出了从竞争范式向垄断范式过渡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关于产业组织演进的因素,胡川(2006)[10]认为,产业生命周期是产业组织演进的基础性因素,随着生命周期的演进市场结构由变动频繁、集中度趋低向相对稳定、集中度趋高演变;企业行为由增大投入、数量扩张到价格竞争、转产和退出;市场绩效由处于高风险、获得超额利润,到趋于社会平均利润,乃至全产业处于亏损状态。

三、我国各产业组织

(一)市场结构

国内学者就我国具有寡头垄断结构的产业进行了大量研究。干春晖(2002)[11]以SCP范式为基本分析框架,李晓钟等(2011)[12]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我国轿车工业和汽车产业进行了研究。田志龙等(2005)[13]以中国钢铁行业为例研究了寡头垄断行业的价格行为;闵宗陶(2003)[14],贾佳等(2004)[15]分别对我国民航业和彩电业的产业组织进行了分析。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付宏等(2004)[16]对中国目前的足球业进行分析后认为该产业实际市场集中度很高,同样还有网络零售业(张赞,2011)[17];处于结构调整期的服装产业总体市场集中度也在不断上升(杨丹辉,2003)[18]。在市场集中度较低的产业中,李纵(2002)[19]对我国物流业进行了分析;季建伟(2004)[20]研究了煤炭行业过度竞争的原因并指出阻碍其调整的结构性问题与制度性因素。

(二)市场行为

我国各产业中,轿车企业的行为体现为更多的合作性而非竞争性,尽管加入WTO后竞争有加剧的趋势(干春晖等,2002)[11],其他更多产业还是以竞争为主。杨丹辉(2003)[18]对服装企业的竞争行为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进一步向产品创新和品牌竞争方面发展。付宏等(2004)[16]认为中国足球市场的主要问题还是自身的足球水平相对较低,造成整个足球产业的竞争优势不够突出。李南(2004)[21]在分析港口的竞争特性时指出,区域内多个邻近港口之间的直接竞争虽然可以刺激效率提高及产生竞争活力,但若过度分散则会干扰规模经济效应,也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过度竞争现象主要存在于市场集中度低的产业中,李纵(2002)[19]指出我国物流业具有企业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低等特点,存在比较明显的过度竞争现象;季建伟(2004)[20]研究认为煤炭市场过低的产业集中度激励了企业过度生产,从而引发过度竞争。

在价格竞争方面,田志龙等(2005)[13]认为中国钢铁市场中价格具有战略意义,市场上存在较明显的价格领导者—跟随者现象,并提出寡头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是推动钢铁行业发展的有效策略。闵宗陶(2003)[14]指出民航企业不能不顾及其他企业而随意改变自己的价格和产量,否则会引发整个行业价格的无序竞争,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贾佳等(2004)[15]认为企业应进行产品差别化来缓和价格竞争。张赞(2011)[17] 的分析表明我国网络零售业市场竞争激烈且以价格竞争为主,并指出网络零售商应逐步转向差异化竞争特别是服务竞争。

(三)市场绩效

在所考察的各产业中,我国网络零售业和足球产业均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网络零售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行业特别是B2C网络零售业销售规模较大但利润水平较低(张赞,2011)[17];由于我国足球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健全,俱乐部经营和球员转会等经营活动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行,整个足球产业中的盈利能力较弱(付宏等,2004)[16]。

存在过度竞争的产业中,物流业还属于市场绩效极低的原子型市场结构,产业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李纵,2002)[19];彩电产业竞争仍然加剧的状态使得社会剩余损失、资源配置效率恶化(贾佳等,2004)[15]。

干春晖等(2002)[11]认为我国轿车工业的市场绩效相对低下,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乏力,但是各寡头厂商仍可以维持较高的利润率;李晓钟等(2011)[12]利用1998—2008 年的数据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汽车产业的寡占型结构促进了市场绩效的提升。市场绩效不断提高的还有服装产业,其主要增长方式已经开始由数量扩张转向品种和质量优化转变(杨丹辉,2003)[18]。

四、产业组织政策

(一)对各产业的影响

实施恰当的产业组织政策能够有效弥补市场失灵、促进组织结构优化。就具体行业而言,田志龙等(2005)[13] 指出在我国钢铁行业中政府、行业协会对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寡头企业间的合作平台起到了重要作用。颜军林(2004)[22]认为产业组织形式和政府政策导向的差异使公路和铁路这两种运输方式总成本在分摊上存在很大差别。李纵(2002)[19]通过分析指出物流业的政策性进入壁垒较低以及由于经验不足产生的宏观政策上的一些误导,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物流业的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结构效益。

对于企业竞争行为,季建伟(2004)[20]认为煤炭行业的过度竞争现象需要强化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贾佳等(2004)[15] 指出政府不宜通过直接的价格规制来制止彩电行业过度竞争,而应通过鼓励企业进行产品差别化来缓和价格竞争。张伟(1998)[23]考查了美国不同时期航空产业政策的演变及实践效果,建议我国现阶段应采取限制过度竞争与鼓励规模经济并重的航空产业组织政策;闵宗陶(2003)[14]认为政府可以采取灵活、逐步放松的价格管制,使民航企业的市场行为慢慢适应市场规则最后回归市场。此外,完善市场法规体系、加强对网络零售商不正当行为的规制,对网络零售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张赞,2011)[17]。

(二)反垄断

林平(2005)[24]认为中国应当把建立竞争法的主要目标从维持社会公平和正义转向寻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判别企业行为是否违法应从道德标准转向效率标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应从等额处罚转向更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多倍赔偿原则。陈林(2011)[25]通过构建一个动态的创新和产量竞争模型,发现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创新与垄断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从长远看创新与垄断正相关,并提出中国反垄断法应以垄断是否市场内生作为根本性的裁判准则。

关于海上运输协议,刘超(2010)[26]在文中指出我国应明确反垄断法中对反垄断协议的规制原则,建立有选择的航运协议垄断豁免制度,细化航运协议反垄断豁免事项。关于行政垄断的治理,张伟(2011)[27]认为应关注在规制机构与垄断厂商之间设立防火墙、引入多个规制机构并实行标尺规制以及由政府组建新的垄断厂商三个方面。

五、产业组织优化

(一)有效竞争

张静敏(1997)[28]认为垄断和竞争不仅有对立更有统一的一面,二者最终统一于市场效率,我国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特点和行业特点,相应采取鼓励竞争或集中的措施,同时反对无效率的竞争和一般垄断。牛桂敏(2001)[29]在文中指出虽然有效竞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操作上都有一定局限性,但它毕竟放宽了完全竞争的理论假定,给出了制定和实施产业组织政策的出发点,为我国的市场结构调整提供了更现实、更合理的选择。

在以有效竞争为目标的发展过程中,宋晶(1999)[30]认为降价不能给企业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企业应立足于综合竞争能力的培养,寻求开展多层次的竞争。周文豪(2001)[31]建议把消除过高的市场退出壁垒作为实现我国产业有效竞争的关键措施。张伟(2011)[27]提出在行政垄断的治理上可以由政府成为新的垄断厂商,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有效竞争。范合君(2011)[32]提出对国有垄断运营企业进行拆分、培育新的进入者特别是省级控股的地方国有企业、数网竞争与大力发展替代品三种构建有效竞争模式的路径。

(二)组织优化目标

在构建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中,寡头垄断市场受到了多数学者的青睐。廖伟权(1998)[33]认为,我国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目标模式应是多数主导产业改革为以寡头垄断为主的市场结构,并采取以股份制为基础的企业集团、企业系列等企业组织形态,这样可以构建以大企业为核心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的产业组织形式,形成集团内部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展开竞争和集团之间相互竞争的分层竞争格局,有效地避免过度竞争与过度垄断,从而达到适度竞争和适度垄断的均衡状态。

孙天琦(2001)[7],在研究世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产业组织演进规律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产业组织结构演进的趋势是以合作竞争型准市场组织为基础的“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竞争动态演进型产业组织结构。柯颖(2002)[34],指出寡头垄断是一种普遍而又富有效率的市场结构。它不仅不会抑制或消除竞争,反而会通过寡头企业之间抗衡力量的形成而使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并最终实现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并提出消除目前过度竞争市场结构的不良影响,优化我国的产业组织,从而促进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

关于自然垄断产业,范合君(2011)[32]系统研究了规模经济性、市场容量、经济效率等因素对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竞争模式的影响机理,指出构建5家以上多种所有制有机构成的规模相当的综合运营商进行垄断竞争的格局是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竞争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

六、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有关专家学者对我国产业组织的相关研究总体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方法有一定创新,但笔者认为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目前研究的产业多集中在寡头垄断市场方面,对竞争性的相关产业研究成果较少。第二,对我国各产业的研究中,对现状的描述性研究居多,而对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探究较少。第三,研究方法大多采用传统的SCP范式,缺乏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创新。第四,现有研究基本处于定性和宏观层面及对策研究,定量和模式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1]刘兰凤基于SCP范式的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J]中国储运,2012(5)

[2]刘伟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对市场认识的缺陷[J]生产力研究,2003(4)

[3]刘传江,刘军战略竞争与联盟: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战略理论的融合[J]经济评论,2002(6):97-100

[4]葛红玲,熊晶产业组织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融合研究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5]Gromb, Ponssard, Sevy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J]Selection in Dynamic Entry Games,1997(10)

[6]Audretsch, David B,Santarelli, Eico,Vivarelli, MarcoStart-up size and industrial dynamics:some evidence from Italian manufactur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99(10)

[7]孙天琦“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产业组织结构研究[J]人文杂志,2001(2)

[8]刘汉进,陈俊芳供应链战略与产业组织演变[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1)

[9]冯丽,李海舰从竞争范式到垄断范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3(9)

[10]胡川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产业组织演进[J]商业时代,2006(5)

[11]干春晖,戴榕,李素荣我国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8)

[12]李晓钟,张小蒂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3)

[13]田志龙,贺远琼,衣光喜,赵昌旭寡头垄断行业的价格行为——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5(4)

[14]闵宗陶,杨秀云,刘斌民航企业价格行为历史演进的产业组织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3)

[15]贾佳,王汝梅我国彩电业的产业组织分析及若干建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2)

[16]付宏,陈军,邱恺琦中国职业足球的产业组织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41-43

[17]张赞,凌超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网络零售产业组织现状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2):42-48

[18]杨丹辉中国服装业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3(5)

[19]李纵我国物流业产业组织现状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2(4):3-8

[20]季建伟,邱菀华煤炭行业过度竞争的产业组织分析[J]企业经济,2004(7):98-99

[21]李南,李文兴港口的区域垄断和竞争:圆周模型[J]中国航海,2007(1):93-96

[22]颜军林,颜秀玲,张萍运输产业组织特点对运输企业成本的影响——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的比较[J]铁道经济研究,2004(4)

[23]张伟从管制和放松管制看美国航空产业组织政策的演变[J]民航经济与技术,1999(1)

[24]林平关于中国建立反垄断法体系的几个基本问题[J]管理世界,2005(8)

[25]陈林,朱卫平创新竞争与垄断内生——兼议中国反垄断法的根本性裁判准则[J]中国工业经济,2011(6)

[26]刘超对我国航运协议反垄断豁免规制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27]张伟,于良春行业行政垄断的形成及治理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1)

[28]张静敏“马歇尔两难”的解决与我国产业组织战略的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106-110

[29]牛桂敏从过度竞争到有效竞争:我国产业组织发展的必然选择[J]天津社会科学,2001(3):63-66

[30]宋晶企业降价竞争行为的产业经济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9(11):32-35

[31]周文豪有效竞争:我国产业组织模式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1(6):23-26

[32]范合君,戚聿东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竞争模式选择与设计研究——以电力、电信、民航产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1(8):47-56

[33]廖伟权垄断再论与产业组织合理化[J]财经问题研究,1998(4):41-44

[34]柯颖从过度竞争到寡头垄断:我国产业组织优化的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2(9)

(责任编辑:马琳)

推荐访问:综述 组织 我国 产业 研究


[我国产业组织研究综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