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政法军事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奖励加工的特点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0 08:44:02   浏览次数:

摘 要:奖励作为一种常见的强化手段,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矫正与塑造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孤独症儿童的奖励动机是否完好尚无统一结论。本文回顾了孤独症儿童奖励加工的行为学与神经影像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对将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奖励动机;奖励加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2B-0122-02

从桑代克的效果律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我们可以看到奖励在塑造行为方面的巨大力量。在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矫正与塑造中,强化训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关于孤独症儿童的奖励动机研究尚无统一结论。社交动机理论认为,孤独症儿童对社交奖励加工存在缺陷,也就是说社交奖励无法引起孤独症儿童的动机。但是,部分神经影像学证据却表明孤独症儿童存在一般性动机缺陷,也就是说无论社交还是非社交奖励都无法引起孤独症儿童的动机,尽管大部分行为学研究表明奖励可以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表现。梳理孤独症儿童的奖励加工机制,有助于临床上为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塑造与干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一、孤独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又称自闭症,表现为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严重受损, 以及存在重复、刻板的兴趣、行为或动作异常的神经发育障碍。

二、奖励

(一)奖励的概述

一般来说,奖励被定义为促使个体愿意为之努力的刺激和个体想要避免的惩罚。自从上个世纪行为主义提出奖励这个概念,它在对心理学的研究中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奖励提高了被奖励行为在未来出现的可能性。因此,奖励与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提供奖励可以促使个体积极追求特定刺激,即使其本来无意从事该活动。

奖励分为初级和次级奖励。初级奖励由满足个体直接需要、对个体产生积极作用的奖励物组成,大部分初级奖励具有生理学意义,例如,食物、饮料、性等。而次级奖励物没有直接的价值,但是需要个体意识到接受这种奖励有积极的结果。这种奖励可能是金钱、代币、某种社会认可等。在孤独症奖励加工的研究中,一般将奖励类型划分为非社交奖励(金钱、食物等物质奖励)和社交奖励(口头表扬、微笑赞许等),从而比较孤独症对社交奖励与非社交奖励的加工。

奖励的加工可以分为奖励预期与奖励满足阶段,不同阶段的奖励加工诱发不同脑区的活动。奖励预期激活腹内侧纹状体脑区的活动,而奖励满足阶段则激活腹内侧额叶皮质。

(二)孤独症儿童奖励加工的研究现状

1.一般性奖励动机障碍。

纵观以往孤独症动机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统一结论,一种观点支持孤独症一般性奖励动机缺陷,认为孤独症不论在社会性还是非社会性奖励动机方面均存在障碍。

研究者通常采用相关的仪器辅助探究孤独症儿童的奖励加工机制,ERP中的P3是常用的指标之一,越强的动机会诱發儿童和成年人更大波幅的P3波幅。Kohls首次采用P3比较孤独症儿童对社交与金钱奖励的加工过程,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不论是在金钱奖励,还是社交奖励条件下的P3波幅都显著弱于控制组儿童,表明孤独症儿童的金钱奖励与社交奖励加工均存在障碍。

奖励系统回路一般包括杏仁核、伏隔核、海马体、纹状体等脑区。Gabriel S. Dichter利用fMRI技术对孤独症儿童奖励加工时的脑区进行定位,发现在金钱与社交奖励预期阶段,相应脑区出现异常活动,在奖励接受阶段大脑活性降低。

随后Gregor Kohls 等人发现,孤独症的边缘系统在金钱与社交奖励这两种条件下活性降低,尤其是在伏隔核部位,金钱奖励下的大脑活动减少,而社交奖励下的活动更加微弱。此外,杏仁核、前扣带回的活动同样不活跃。以上的研究均说明孤独症的奖励加工存在一般性异常,无论是对社交奖励还是非社交奖励,孤独症儿童的动机水平均不高。

2.特异性奖励动机障碍。

一些观点认为,孤独症的奖励动机缺陷存在特异性,并非所有类型奖励动机都存在缺陷,而是对特定类型的奖励存在偏好。Karli K. Watson 等人验证了孤独症儿童对狭窄兴趣(restricted interests ,RI)的偏好,发现尽管两组被试对社交与狭窄兴趣图片进行价值评分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孤独症儿童愿意花更多的代价观看狭窄兴趣图片。

此外,Stephen D. Benning 等人也发现,孤独症儿童在狭窄兴趣奖励的晚期正事件相关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幅度相对更大,对社交奖励的反应幅度相对更小。Jennifer H. Foss-Feig等发现孤独症儿童观看限制性兴趣图片时候,梭状回激活比控制组强。

除此之外,坚持孤独症儿童存在特异性奖励动机缺陷的研究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孤独症对其他类型的奖励动机不存在障碍,只存在社交动机障碍。Chevallier从行为和生理基础等多方面阐述了孤独症儿童的社交动机障碍。Sonja发现,孤独症儿童在社交奖励条件时左侧纹状体的活动减少,在金钱奖励时却没有出现该现象。Anthony Cox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脑电图比较孤独症亚型群体(高自闭症特征但没有达到自闭症的标准),发现高自闭症特征的群体在社交奖励期待的条件下P3波的活性减弱,而在非社交奖励条件下高、低自闭特征的被试反应没有太大区别。Indu Dubey 则验证了孤独症社交动机障碍的理论,电影-选择(moive-choose)范式中孤独症儿童表现出对物体的偏好超过社交性电影。以上证据皆表明孤独症儿童社交奖励动机存在缺陷。

3.奖励学习能力完好。

此外,还有部分研究认为,社交与非社交奖赏都可以提高孤独症学习表现。Tianbi Li 发现,孤独症儿童虽然未必能正确识别之前作为奖励出现过的积极情绪脸孔与消极情绪脸孔,但是对一群脸孔做视觉搜索任务时,能够正确判别。此外,Marjorie Solomon 研究表明,孤独症群体在中等概率和低等概率奖励条件下,与控制组的表现相当。不过,在高等概率奖励学习条件下没有控制组的表现好。另外,在反馈呈现过程中,孤独症群体的前扣带回和眶额皮质的激活更活跃。这表明孤独症群体的奖赏学习能力机制是完好的。

三、总结与展望

总体来说,神经影像学证据表明,孤独症儿童奖励回路存在异常,包括纹状体、伏隔核、杏仁核等相关脑区在奖励加工时存在异常,这可能是孤独症儿童奖励加工异常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但这种异常究竟是表现在一般性的奖励动机缺乏,还是特异性奖励动机功能异常,还未能得出统一结论。可能与被试的选取有关,不同亚型的孤独症个体的差异非常大,在做结论推广时应当注意这个问题。

此外,这也有可能与呈现的奖励刺激有关。大部分的研究中采用金钱作为非社交奖励,但是存在金币、纸币、金钱数值等的差别。另外,部分研究采用食物作为非社交奖励。然而,食物和金币进行奖励加工的机制并不相同。这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虽然神经影像学证据表明孤独症儿童的奖励加工存在异常,但是也有不少行为学研究显示,孤独症个体实际上受益于有形的、真实的强化物,例如,糖果、代币和硬币,以减少功能失调性行为,并且在奖励作用下强化对任务的学习。

未来的研究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奖励动机加工机制,并深入探讨孤独症病症程度与奖励加工的关系。此外,孤独症儿童的特异性奖励动机障碍是因为缺乏对社交奖励的兴趣,还是出于对非社交奖励的偏好,目前仍不清楚,有待進一步探讨。最后,在现有基础上研究奖励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塑造、学习加工产生作用,有助于孤独症儿童的临床干预与行为治疗。

参考文献:

[1]林力孜,戴美霞,肖启蓬,梁晶晶,刘步云,静进.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智力结构及其特征的测试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9).

[2]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表情面孔工作记忆的损害特征[J].张玲,潘宁,许才娟,林琼希,叶俊,静进,金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5).

[3]王敬欣,贾丽萍,白学军,罗跃嘉. 返回抑制过程中情绪面孔加工优先:ERPs研究[J].心理学报,2013,(1).

[4]顾莉萍,静进,金宇,陈强,范方,徐桂凤,黄赛君.孤独症儿童对人物面孔图表情识别特征及情绪归因特点[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4).

[5]龚栩,黄宇霞,王妍,罗跃嘉.中国面孔表情图片系统的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1).

[6]金宇,苏林雁,静进.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情感信息加工特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8).

[7]范玲霞,齐森青,郭仁露.奖励影响注意选择的认知加工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4,(10).

推荐访问:孤独症 谱系 障碍 奖励 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