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社会团体

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6 08:53:40   浏览次数:

[摘要]公共艺术选修课是公共选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公共艺术选修课要适应不同学科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需要,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文章根据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开发与管理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公共艺术选修课 课程开发 管理

[作者简介]刘研(1977- ),女,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河南 洛阳 47102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8-0140-02

公共选修课是指由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生根据学校统一提供,可以自主选择的课程。公共艺术选修课是公共选修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艺术学涉及文学、美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考古学、民族学、环境科学、宗教学等学科。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书法、摄影、工艺美术、现代艺术设计以及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服装服饰、饮食文化、建筑园林、公路交通等衣食住行的艺术。这意味着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高校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开发与管理

洛阳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从1996年开始正式把艺术课程纳入大学生课程计划中,文科大二、理科大三学生可以选报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师由我院美术系、音乐系、中文系及具备艺术教育资格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兼任,由最初的“美术欣赏”“音乐欣赏”“书法艺术”“影视赏析”等几门课程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开发和管理是当前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难题,需要研究。

1.艺术教育要适应不同学科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需要。艺术教育是以文学、音乐、美术为主要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活动。它激发人的审美情趣,以产生情感共鸣。因此,艺术教育应包括更为宽泛的艺术素养、人格培养和健康心理形成的教育,应用艺术的手段来实施教育,学生接受艺术素质教育时,应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享受中,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一种愉悦情感的体验。因此,我们开设全院公共艺术选修课,尽可能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分层次地选修公共艺术课程,以整体并确有成效地提高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水平。

2.艺术教育要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艺术类课程包括许多,不只是美术专业的教师可以授课,其他院系的教师也可以授课,如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开设的“英语影视赏析”。美术教师资源比较紧缺,如果艺术专业都开设公共艺术必修课,会导致任课教师紧张,有可能某些必修课请不到艺术教师,或者该系所开设的艺术课程比较单一,选择的人数少,造成资源浪费。在全院开展公共艺术选修课,可以把散布到各系的音乐、美术、影视、舞蹈等方面的优秀教师集中起来,合理分配每学期艺术类课程的门类和所占选修课的比例,使学生的选择面更广,选修课资源更丰富。

3.艺术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为目的。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现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但是校园艺术文化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不正确地引导有可能使学生接受的艺术教育偏离方向,况且,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艺术普及教育的力量较为薄弱,势必影响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开设全院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把课程知识点合理组织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争议的、与当前艺术主流不相符的内容要与学生探讨,从而培养大学生用正确的、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周围美好的事物,用美丽的心灵去影响他人。

4.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科门类不够全面。每年大学生选报公共选修课时,都有大批因名额有限没有报上理想课程的同学。学校为了解决此问题,鼓励教师多开班和挖掘艺术专业教师潜力的办法来满足学生对艺术课的需要,但是还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艺术学习的需要,公共艺术选修课每班学生人数上线从20人提高到80人,实行网上选课大多数学生还是没有机会选中自己喜爱的艺术课程,这就意味着学生完不成国家教委规定的本科生必需的2个艺术课学分。公共艺术选修课可以分为文化艺术、语言艺术、形体艺术等,具体课程有“影视艺术欣赏”“大学生音乐知识与欣赏”“大学美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但是普通高校文化艺术类课程、形体艺术类课程开设较少,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机会很少,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从而造成学生选课的空间大大缩小,学生不得不为修满毕业所需学分而“被迫”选课。这种开设方法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不能体现出公共艺术选修课的特色和优势,与公共艺术选修课设置的初衷相违背。

5.师资力量薄弱。授课教师职称学历偏低,承担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任务多为中级职称以下或学历较低的青年教师,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承担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偏少。青年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导致开设的课程内容不够新颖,不能紧跟研究前沿。有些教师教学内容强调欣赏或者训练很专业的技巧,对学生的天赋要求很高,大部分学生只有放弃了技能的学习;有些教师把主要心思放到专业教育上,忽视了对全院学生进行艺术观念和艺术素质教育。

6.教学管理不够规范,教学质量难以评价和监控。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师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开设的随意性较大。很多课程缺乏统编教材,教学内容相对也不够完整。另外,公共选修课一般安排在课外时间,客观上也使教学质量的监控难度增加。选修课的考核多采用考查形式,个别抱有混学分心态的学生,平时不去上课,考核时则借同学的笔记应付。教学管理部门不可能对每门课程的每一堂课都进行考勤,而任课教师因时间关系往往也只能做到上课点名,也有个别学生代替别人答到等现象,所以即使有学生缺席,也难以被发现。造成选而不修、修而为考、考而为学分的现象,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公共艺术选修课问题的解决对策

1.规范对公共艺术选修课的过程管理。教务处每学期开学初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每位开课教师要在开课前写好课程的教学计划、教案,加强对教师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的管理。教师的开课能力,所开的艺术选修课的目的与教学内容、准备情况如何等方面,系主任和主管部门都要严格把关。既要提倡和鼓励教师多开课,又要保证教师开好选修课,提高选修课的质量。同时,实行学分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选修课涉及学生面广,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和专业,原来的班级打乱,给管理工作造成难度。因此,应该把艺术学习和考试结合起来,让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一起构成学生的总体成绩,使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艺术类学分。

2.选择合适的公共艺术选修课。公共艺术选修课由公共艺术教研部统一选择配套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形成系列,具有适合于不同层次的、更加丰富的课程类别。转变艺术教育观念,加强实用性教育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把艺术教育作为传授艺术知识、训练艺术技能、培养艺术家的学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艺术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机械模仿唱歌、绘画为主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扼杀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阻碍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必须破除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束缚,确立现代艺术教育观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第一,把艺术教育作为整个素质教育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克服孤立或片面实施艺术教育的做法。第二,必须从基础抓起,既要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和动机,又要加强创新所需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的创新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三,坚持以学生创新发展为根本,真正把学生作为创新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他们在艺术教育中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第四,重视个性差异。学生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表现出个性差异是艺术教育的资源,一定要充分利用,进一步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3.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素质。艺术教师作为艺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着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艺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因素。在新形势下,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艺术教师要有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在自己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开拓,锐意创新,在专业技巧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造诣。教师还要认真探讨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合理把握非艺术专业教育的实用性和综合性。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过程中起步和发展起来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在艺术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把艺术教育的形式丰富起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入,学校越来感觉到艺术教育在实施美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第13号令)的文件精神,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参阅《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检查评估标准》,结合我院开展艺术教育的实际状况,我们确定了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2006年2月,正式成立了公共艺术教研部,有了专门负责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科研机构,从音乐系、美术系、教育系等有关部门抽调聘任教学管理人员和专职任课教师,设置艺术教研部办公场所,组建办公机构、设置公共艺术教学岗位,吸纳国内部分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经验,制定艺术教育教学职能部门工作要点,确定艺术教育的课程目标,建立图书资料室、美术教研室、音乐教研室,筹建大学生艺术团,编制开设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选订教材,根据课程安排,在全校一、二年级开设两门艺术鉴赏必修课,在三、四年级继续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这些课程的开设,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师范特点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严谨、合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前瞻性。通过前期的教学实践,艺术类课程已由开始的几门发展到现在的几十门,其中“美术鉴赏”“音乐鉴赏”作为全校大学生艺术必修课,“交响音乐欣赏”“书法赏析”“影视赏析”“应用美术”“装饰图案”“色彩构成”“摄影艺术”“舞蹈艺术”“平面构成”等二十多门公共艺术选修课都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学生学习艺术的愿望得到充分的满足。学校美育的实施在各类艺术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艺术教育工作在我校已沿着健康的轨道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Z].2006-03-08.

[2]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Z].2002-07-25.

[3]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教体艺[2002]6号)[Z].2002-05-13.

推荐访问:选修课 现存 对策 高校 解决


[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