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团范文

一类口头文学的叙事结构相似性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4 08:40:28   浏览次数:

摘要:民间口头流传的历史演义类文学评书具有明显的叙事结构相似性,列成了表格,以示参照;另对五部流传甚广的评书分别进行了举例分析,最后提出了为何会出现相似性的问题,以供同行研究。

关键词:民间口头文学结构相似性

中图分类号:I239.8文献标识码:A

A class of oral literature in study of narrative structure similar to

LI Tie

(Linyi Teachers College Yishui Campus Shandong • Yishui276400)

Abstract: Romance of the oral history of popular folk literature and storytelling class with a clear narrative structure similarity, presented in tabular format to show the light; the other to 5 the storytelling widespread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for example, concludes with why there is similarity questions for peer study.

Key words: Folk; Oral literature; Structural similarity

评书作为在民间长期流传的口头文学的结晶,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其中历史英雄演义类的评书,具有明显的叙事结构相似性,如下表:

下面,将以《呼家将》、《杨家将》、《罗成》、《薛仁贵征东》、《续少西唐演义》这几部流传较广的评书进行举例分析。

一、《呼家将》

这部长篇历史评书最典型的体现了上述叙事结构,设置了正反两方即以呼家将为代表的忠臣与以太师庞文为代表的奸臣的二元斗争。在故事的开端,双王呼延必显因正直而得罪了太师庞文,而庞文的篡位野心又被泄露,因此庞文与其女庞妃定计天齐庙陷害忠良,呼家四百八十余人被斩首,从而完成了第一阶段,正方因保国安民遭反方忌恨,从而给正方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引起了第二阶段的矛盾冲突。第二阶段,在呼家的劫难中,呼延必显的两个儿子得以逃生,并且分别在逃难过程中被人搭救并结亲生子,同时奸臣一方因为发现两人逃脱而进行大举搜查,但是无功而返,这是第二阶段的结束,即正方的逃亡与招亲,在这里招亲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婚姻,更重要的是后代的延续,从而播下复仇的火种。所以可以看到几乎所有这类场景中必然会有一个孩子的诞生,也就引起了第三阶段的故事。

第三阶段,在奸党的大肆追捕下,呼延守信被迫继续流亡,前往北国避难,奸党进一步进行追杀,要斩草除根,但这一举动却促进了少年英雄的成长,引出了第四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呼延庆等一批少年英雄逐渐成长,并作出了不少英雄事迹,最后父子相见力量壮大,最终得以复仇。而在这个阶段中,父子的相认往往是以一种敌对的状态出现的,即父辈与子辈的对面不相识而对阵。故事里呼延庆与其叔父呼延守用、其父呼延守信都曾对战疆场。而全书的结局也无一例外地以正方大获全胜结束。

二、《杨家将》

作为民间故事中流传最广的杨家将系列,结构上相对复杂,包含了双重的上述结构,首先第一阶段正与反的冲突体现在太师潘仁美之子潘豹为夺兵权而设立擂台,以阴毒手段害死多人,七郎延嗣出于义愤打死潘豹惹下大祸,杨家将被贬出京。第二阶段中由于潘仁美的进一步陷害,杨家父子被困两狼山,七郎突围求救的过程中被杜金娥所救并成亲,但在潘仁美的陷害下,七郎身中一百单三箭,老令公撞死李陵碑,这一阶段依然是一个逃难与成亲、奸臣的进一步陷害的过程。第三阶段,六郎杨延昭为报仇一路上隐姓埋名赴京城告御状,而奸臣一方也布网堵截意欲除根,最终在多方帮助下六郎告倒了潘仁美,为父亲兄弟报仇。在这第一重结构中第四阶段中的后代出世加入斗争没有出现,但它在第二重结构中出现了,在第二重结构中,第一阶段杨延昭被作为反方的辽国奸细王强陷害,发配云南。第二阶段六郎在流亡云南的过程中认亲,云南梁王是他妻子的胞兄,这里虽然没有英雄成亲,但与婚姻密切相关。而这时奸臣进一步陷害,皇帝要赐死杨延昭,引起了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中,六郎诈死埋名避难于家中,也是一种为图将来而进行的流亡。而奸臣除根的阴谋也一再遭到挫败,第四阶段中,第三代杨家将成长,同时在第一重结构中缺失的父子对面不相识的冲突在这里由杨宗英归宗的过程来完成了。最终两代杨家将合力大破天门阵,取得了对反方的完全胜利。

三、《罗成》

在罗成的故事中,正方以罗成为代表,反方则以腐朽的隋朝统治者为代表并集中体现为靠山王杨林及其军师裴蕴。故事开始,罗成的父亲罗艺因为朝廷黑暗奸佞当道而不许罗成进京比武,这可以看作是反方对正方的压制,是第一阶段。而第二阶段中,罗成不遵父命逃出家中可以看为一种逃亡,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红颜知己窦线娘,而因为罗成拒绝了杨林一伙的拉拢,从而引起了他们的加害就构成了故事结构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罗成被迫流亡,而杨林一伙则向其父罗艺施压,意欲对罗家父子斩草除根。第四阶段中,罗成假扮道童改容战老父,父子相见不相识,最后父子合力取得了对反方的胜利。

四、《薛仁贵征东》

在故事的第一阶段,反方力量体现为一种厄运,薛仁贵本来家境富裕,但父母早亡、又遭天火,变得家徒四壁投奔无门,从而把故事引向了第二阶段,这种情况使他不得不去为人做长工,又在意外中与柳府小姐结为夫妻。但当他去投军时,因为他是天子的应梦贤臣,因而引起张士贵的忌恨,在他的花言恐吓下,薛仁贵埋没于火头军中。第三阶段,薛仁贵为避“难”,改名藏于火头军中,被张士贵利用,虽屡建奇功但无出头之日。后来真相越来越不容易掩盖,张士贵火烧天仙谷,想把他与众兄弟一网打尽。第四阶段薛仁贵得遇太宗真相大白,而父子不相识则体现在衣锦还乡的途中,后来的薛丁山征西故事就是著名的父子一箭还一箭的后续。

五、《续少西唐演义》

故事开始的第一阶段,薛丁山之子薛刚为打抱不平,误伤太子,惊崩圣驾,武则天趁机立周代唐,将薛家满门抄斩,而薛刚逃脱。第二阶段薛刚在逃亡过程中在卧虎山招亲,为了灭武兴唐,薛刚赴西凉借兵,从而进入第三阶段。在第四阶段,薛刚之子薛奎等后代出世,在反方力量的迫害下不断成长,队伍不断壮大,最终恢复唐王朝。而这一期间同样有着父子相逢不相识对阵交战的故事。

此外,在此类文学中往往会有一类相同的情节,作为一个情节元不断的出现在不同的故事中,比较主要的有打国舅(国丈)、探地穴、诈死、破阵、遇高人。如打国舅(国丈)这一情节先后出现在《少西唐演义》、《呼家将》、《杨家将》、《薛雷扫北》中,探地穴则出现在《薛仁贵征东》、《呼家将》中,诈死出现在《薛仁贵征东》、《少西唐演义》、《杨家将》中,破阵出现在《杨家将》、《呼家将》、《呼杨合兵》中,遇高人则出现在《薛仁贵征东》、《呼家将》、《续少西唐演义》、《薛雷扫北》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作为在民间广为传播的口头文学有其内在的稳定叙事结构,而且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为何存在这些相似性?这是一个值得同行去研究的课题。

责任编辑:邱文侠

推荐访问:口头文学 相似性 叙事 结构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