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范文写作

七里村油田G6井区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1 08:41:31   浏览次数:

zoޛ)j馑ni?�׮}MxM4m6F^]t>禡工作。

一、储层岩石学分析

长石砂岩为本区的主要岩石类型,颜色多呈灰色,粒度以细粒为主,并含有中粒、细粒,及粉砂级别的长石砂岩,其岩石学特征十分相似。

1.矿物的成熟度较低。砂岩的矿物成分含量如下:长石44%~56%,平均52.2%,石英22%~27%,平均24.8%,岩屑7.0%~9.0%,平均7.6%,黑云母含量平均5.38%。岩屑的主要成分为变质岩、火成岩,并含有少量的沉积岩。砂岩中的重矿物含量为0.8%,成份较复杂,稳定的重矿物有石榴子石和锆石等,而稳定性相对较差的重矿物主要有榍石、绿帘石、磷灰石等。填隙物的成分以自生矿物居多,整体在7.4%~10.4%,平均8.5%。主要有浊沸石(1.4%~5.7%)、绿泥石(1.8%~3.1%)、方解石(1.0%~1.6%)、硅质(0.5%~1.1%)、长石质(0.1%~0.2%)和水云母1.1%。

2.砂岩的结构成熟度较高。砂岩颗粒分选性好—中等,为较均一的细粒;平均粒径0.2~0.25mm;圆度为次棱状,颗粒排列表现为半定向到定向。砂岩中杂基的总含量在2%以下,表明了沉积物的短距离搬运以及沉积的环境低能量、稳定的特征。

3.砂岩经历了强烈的成岩作用。压实压溶作用为本区主要的储层致密影响因素,使得物性大幅度变差。除此之外,长6油层组储层还经历了溶解作用、自生矿物充填作用、粘土矿物的转化以及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等。

二、长6储层特征

1.物性特征。

(1)孔隙度。通过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统计,本区长6油层组储层的孔隙度分布范围为0.73%~14.57%,平均值8.73%。样品孔隙度值大于8%的,在长6上部出现频率较大。

(2)渗透率。本区长6油层组渗透率的分布区间为0.01×10-3μm2~12×10-3μm2,平均为0.52×10-3μm2。通过资料统计表明,平均渗透率值在长6上部要大于其中下部。

2.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特征。本区长6油层组的储层孔隙类型多样:有粒间孔(包括原生粒间孔和粒间的溶孔)、粒内孔(主要为岩屑溶孔、长石溶孔),并有少量的微裂隙、铸模孔等。多种类型的储集空间叠加组合,形式多样,从而构成了本区的组合储集空间以及流体的渗流通道。组合类型有溶孔—粒间孔、微孔—粒间孔、粒间孔—溶孔以及复合型等。孔喉的组合类型有大孔—细喉型和小孔—细喉型居多。由于沉积作用和后生成岩作用的影响和控制,使孔隙和孔喉的组合类型在整个长6油层组中的分布不均匀。

三、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1.成岩作用。储层研究表明,造成本区长6砂岩储层特低孔、特低渗的主要原因是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压溶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的宏观物性以及微观孔隙结构影响最大。

(1)压实作用、压溶作用,长6油层组储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其中,压实作用会导致碎屑颗粒发生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进行稳定性的重新排列,而软碎屑会发生变形,经常可以观察到长石发生的双晶滑动以及机械断裂,在压力的作用下,碎屑颗粒纸浆会形成线各种接触方式,有面接触、凹凸接触,作用强烈时会形成颗粒间的缝合线型接触,导致致密的镶嵌结构。而长石和石英产生的次生胶结作用则是受机械压实之后的化学压溶作用影响形成的。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导致砂岩原生的孔隙度发生严重损失。

(2)溶蚀作用。本区长6油层组溶蚀作用的发生主要受控于构造运动。在印支运动的末期,暗色矿物、长石、云母等矿物由于受地表水的作用发生溶解,从而形成了次生的孔隙。在燕山运动时期,长石、浊沸石等矿物组分受到CO2和有机酸的溶蚀,产生大量次生孔隙,主要以浊沸石溶孔为主。本区长6储层中溶蚀作用对储层改造有着突出的贡献,可为储层提供2%~4.9%的次生孔隙,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物性。特别是浊沸石溶蚀,形成了具有陕北特色的次生孔隙储层。

(3)胶结作用。本区长6油层组多种矿物均可发生胶结作用,包括绿泥石颗粒表面的薄膜胶结、浊沸石胶结、石英加大胶结、长石加大胶结、方解石胶结等。据分析化验资料统计,各种类型的胶结作用可以使砂岩的孔隙度损失达到近25%。局部方解石富集处,其含量高达22%~27%,会形成含钙质的砂岩,则不能作为储层。本区普遍存在着绿泥石的薄膜胶结,薄膜的胶结作用会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由于绿泥石薄膜覆盖在了颗粒的表面,从而缩减了颗粒间的孔喉半径,同时,会形成微孔隙,从而导致了砂岩的孔隙结构复杂化,此为不利因素;另一种是有利因素,绿泥石薄膜的形成对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会产生抑制作用。此外,浊沸石、方解石、伊利石等胶结物充填孔隙,长石、石英加大使喉道半径缩小,对储层孔、渗均产生不利的影响。

2.孔隙的演化。通过各种分析化验资料(包括储层物性资料、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和成岩作用类型的分析,本区储层有四种成岩—孔隙演化模式,即浊沸石中溶型、浊沸石微溶型、相对抗压型和相对压嵌型,在长6油层组中,浊沸石中溶型孔隙占到37%,浊沸石微溶型孔隙占到30%左右,相对抗压型孔隙占到20%左右,其余为相对压嵌型孔隙。

四、结论

1.G6井区长6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微观结构以小孔—细喉型为主,物性上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的特点。

2.压实作用、压溶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对储层的物性影响最大。其中,造成孔隙损失的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而溶蚀作用形成了大量次生孔隙,有效地改善了长6储层的物性。

参考文献:

[1]武富礼,李文厚,李玉宏,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J].古地理学报,2004,6(3):307-314.

[2]郭德运,郭艳琴,李文厚,等.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J].沉积学报,2010,28(2):265-271.

[3]白薷,张金功,李渭,等.陕北富县地区直罗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储层成岩作用与有利成岩相带[J].地质通报,2013,32(5):790-798.

[4]张哨楠,丁晓琪.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4):386-394.

[5]李凤杰,王多云,徐旭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365-370.

[6]钟大康,周立建,孙海涛,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J].地学前缘,2013,20(2):52-760.

[7]马强,屈红军,严耀祖,等.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性研究[J].沉积学报,2009,27(3):443-451.

[8]王华,柳益群,陈魏巍.鄂尔多斯盆地郑庄油区长6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1):12-19.

[9]陈魏巍,王华,符迪,等.鄂尔多斯盆地郑庄油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四川地质学报,2011,31(2):176-180.

[10]王小多,冀显坤,孟选刚.延长油田郑庄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0,6(4):6-9.

推荐访问:区长 油田 七里 特征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