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论文范文

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0-11-22 08:05:19   浏览次数: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张小强怎么了 ?张小强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他为何

如此讨厌上学?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

 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 卷面潦草,思维混乱,

简直不是人写的!'因为他想争第一,却乂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 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 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 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 第21名。从此,张小强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课也爱听不听,作 业也马马虎虎地做……

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解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张小强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 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 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张小强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

 内部归因是指人 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 因而出 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 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 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张小强感觉自己各个方面 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 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

对策:(1)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爱看报纸、 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 (2)采用各种措施,

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有人说 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 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

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 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

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乂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 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特别是激发学生 思维的积极性。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 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 扬教学民主。

贯彻启发性原则还应注意:①建立教学相长的平等师生关系,充分尊重 学生的个性。②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 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挚情感、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形 式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③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自学和独 立工作的能力。④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某初级中学与某保险公司是关系单位,保险公司每年在教师节、春节等重大节 日时都来看望全体教师,保险公司为提高营业额,就通过学校强制性要求在校所 有学生必须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李平是该中学的一名在校生,母亲常年有病, 父亲也刚刚下岗,家庭生活窘迫,无力负担几十元的保险费用。李平的班主任刘 老师于是就此冷嘲热讽,并在李平面前说其父母不为其购买保险是不爱孩子的表 现,导致李平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并使李平家庭关系紧张,进而影响李平的学 习。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尊敬家长,团结协作,其意义就在于 化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而刘老师这种做法反而激化了双方矛盾。

其次,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 帅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刘老师在班里对学生冷嘲热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致使学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小明转学到A学校,刚来时学习成绩不好。进校后学习成绩由中下一直往下掉, 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他的父母都从商,家境 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学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有进步。小明 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很想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但因为一开始给周围同学 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人际关系不好;有时被欺负,因为 比较胆小,所以也不敢说。

该同学哪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

【答案解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 基本需要有7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归届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 要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需要的层次越低, 其动力越强。小明的归届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无法融入班集 体,有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同学们的尊重。

从需要的关系分析他成绩下滑的原因。

马斯洛把7个基本需要中的前四种称为基本需要,后三种称为成长需要。低级

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高级需要的产生和 满足。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 小明的归届与爱的

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影响了成长需要的产生和满足。

请分析如何帮助他摆脱困境。

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精力放到学 习知识、提高技能上,并有信心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科学知识,学 习本领最终会实现个人价值,受到社会的尊重。他可以把学习优异作为自己骄傲 的资本,此外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待人热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 系,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另外,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帮助小明。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 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宵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 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

 于

!可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

!可

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 你这次考的这么好,

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 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 不

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

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

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 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

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 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 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 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 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 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问的差异性。

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忽 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 价方法不够重视。

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 发挥。

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 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 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 .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 我想告诉

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 ”

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 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 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 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 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你认为弗兰克为什么会有上述反应?

学生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

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比较复杂。

 他们通常完全以自己的立场,观点 分析看待事物不考虑事物的客观性。过分地关注自我,过多反省,自我封闭,孤 芳自赏。体验敏感,多疑。导致老师公开读他的作文时,有了种种不情愿的表现, 在该同学的眼里自己的文章是一种隐私, 尽管写得好也不希望拿出来公开读。

 显 然,老师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害怕自己的文章 再被公开读,从此不再想写好作文,表现为不再积极上进。

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该怎么做?

应该争取到他的同意,可以在课堂上说:“ X豚学的作文这次写得很好,有兴趣 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他借来欣赏一下。”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本人的意见,乂不会使 他觉得有压力,还可使大家欣赏到他的美文。并且还能激发他的写作动机,有助 于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 爰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

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 杀一儆白”,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 情书”公之于众, 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答案解析】

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 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乂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

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

因,乂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 成新的道德品质;

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 育的能力。

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 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 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 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 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 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推荐访问:材料分析 能力 材料 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