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职业总结

对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思考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9-04 09:50:03   浏览次数: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王文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中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动态遗留,是人类过去的时间过程的当下演变,是活的文化记忆、精神的承继与发展。”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以更多活泼开放的表达方式进行保护传承,要以现代生活的一份子延续其生命。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各种新型产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但现代社会大量新兴媒介形式的出现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以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借此希望非遗能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一、山东民间剪纸艺术概况及其价值

山东民间艺术剪纸属于剪纸流派中的北方派系,山东是民间剪纸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民间艺术家辈出。这里的剪纸种类繁多,用途不一,在全省各地基本均有分布,且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根据山东省公布的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项地方剪纸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五莲剪纸、滨州剪纸、高密剪纸、烟台剪纸、胶州剪纸、威海剪纸与茌平剪纸。

王文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方面和多向度的,它对于人类具有多种重要的价值”,因此,山东民间剪纸艺术具有丰富的内涵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组成我国传统艺术的精粹,彰显民间艺术审美价值

山东民间剪纸艺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结合了中国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民间传统艺术,它是历史上不同时代群众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按照当时的审美风尚、美的标准创作,并在与齐鲁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形成并具有了自己的艺术特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去领略其中蕴含的艺术风情与民俗文化。

(二)寄托民众的美好期盼与向往,反映民众的生活与文化

剪纸艺术是“心灵的诗意栖居”,因为在创作自己的剪纸作品时,人们在社会劳动、生活实践中的情感经历也倾注在了剪纸的过程中,它承载了人们的情感与经历,是人们的情感寄托与经历见证。同时,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与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紧密相连,丰收、节气、衣饰、婚丧嫁娶、诞辰等等,都在剪纸中有所体现,是民众生活文化的反映。

(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递优秀传统思想

山东民间剪纸艺术反映了山东地区的价值取向与思想观念,表现了地区涌现的杰出人物的优秀品格,塑造了地区的精神品质并鼓励后代积极传承。例如,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中包含着丰富的孝悌、仁爱、忠义、诚信等内容,便体现了齐鲁文化中的宝贵传统元素。

二、现代生活对山东民间剪纸艺术形成的冲击与挑战

(一)工业化对山东民间剪纸手工技艺的破坏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现代社会中,机器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对传统手工技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传统手工艺逐渐走向衰落。

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民间美术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看重个人的手工艺水平。山东胶东沿海地区的一些民间剪纸,对手工技艺的要求更高,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一定精力去进行创作,而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存在,使得大规模批量生产、复制成为可能。大规模的机械化复制使原本需要耗费手工艺人较长时间的作品在短时间内批量生产出来,失去了剪纸原本所具有的精工之美,生产出来的作品也不再具有由不同创作者呈现的艺术差异和个性,出现了较为严重同质化现象。

此外,工业化的发展使得部分商品生产者更加重视剪纸艺术的商品属性,注重产量的增加和效率的提升,忽略了其文化功能与属性,导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流失。

(二)城镇化对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冲击

城镇化是由工业化来推进的,工业化伴随着城镇化,城镇化进程同样对山东民间剪纸艺术造成了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城镇化的发展削弱了传统文化存在的土壤。山东民间剪纸艺术大多盈育自农村,城镇化使农村人口流动增多,原本相对封闭的环境突然变得非常开放,农村的熟人社会体系被不断瓦解,价值理念也受到冲击。这些因素都导致农村居民对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农村原本的一些手工技艺失去兴趣。

二是民间艺人逐渐消逝。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非遗传承人本身就存在老龄化现象,加上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有更多的农村人去城市务工。农村人口的外流造成农村人才的流失,使得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人日趋减少,部分剪纸精品流失,严重影响了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三)文旅开发对山东民间剪纸文化的影响

现代社会,文旅融合趋势愈加深入,对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推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有些非遗来说,文旅开发早已做得很广泛,甚至有过度开发之嫌——非遗缺少了它的原生态特性,而更像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但目前对于山东民间剪纸来说,其主要体现为文旅开发的不足:从生产方来看,山东民间剪纸的创作者仍然主要来自农村,城镇居民对剪纸艺术的认同度较低,难以形成联动效应;从消费市场看,山东民间剪纸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限于特定的人群和地域,不利于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播。因此,山东民间剪纸艺术难以通过文旅融合的途径进行普及,从而获得人们更多的认知与了解。

三、现代生活为山东民间剪纸艺术带来新的契机与传播方式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传承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树立文化自信观念。而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响应国家号召,山东省推出了许多有利于非遗传承的措施:制定地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鼓励传承人按照文化传承规律进行生产性保护和衍生品开发;颁布实施《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积极探索制定了符合山东省实际的“项目保护标准”;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月”。这一系列举措都为剪纸艺术提供了良好的传承环境。此外,山东省各级部门以具体举措为山东民间剪纸艺术提供对外展示的窗口、为剪纸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提供交流的平台,繁荣和发展了山东民间剪纸艺术。

总之,当前局势下,党和国家都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了思想上正确的方向指引,民间剪纸艺术在山东省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与发展。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传播提供新空间

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更为全面、立体、生动的展示,为其传播提供新空间。技术的成熟能够提供更为精致和全面的表演形式,推动实景演出的发展和传统文化主题公园的建立,如VR、AR技术的运用,可以更立体地展现以山东民间剪纸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地设立非遗VR体验馆,以仿真漫游和虚拟交互等体验形式带领观众穿越百年街景、置身历史时空,感受非遗的魅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媒介的多样和进步,现代媒介的发展和多样又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创新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生活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出现了各种新兴媒介,例如越来越普及的微信公众号、H5,以及以B站、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等等,这些媒介充分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使人们在休闲娱乐间隙也能享用文化快餐。此外,文化类综艺节目越来越“热”,以新的呈现方式展现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精华,将目光聚焦到了传统技艺、文物、风俗文化等非遗相关内容上,这同样为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呈现方式提供了借鉴思路。

上述传播形式和方法具有受众广、传播速度快、形式夺人眼球的特点,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表现力、影响范围都不断增强和扩大,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

(三)文旅融合趋势丰富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传播的表现形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写提到“旅游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业的影响”,由此可见,非遗与旅游的关系是当前促进非遗传承与发展、带动旅游消费的重要课题。当前文旅融合趋势下出现的各种旅游工艺品和文旅演出项目,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表现形式。

其一,旅游工艺品。剪纸这一类民间美术类作品易于制作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产品。例如烟台市级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巧艳,构思剪纸文创产品百余款,如剪纸魔方、剪纸拼图、剪纸手机壳、剪纸灯具等等。剪纸和其他元素的结合,使得剪纸艺术不再只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而是走进了大众的生活,让人们重新理解非遗、走近非遗。

其二,文旅表演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走进课堂,更可以融入旅游过程中。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传统手工技艺,具有体验性,可以向游客展示并共同体验制作,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旅游过程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播。

四、山东民间剪纸艺术融入现代生活的建议举措

山东民间剪纸艺术要想融入现代生活,便不能固守传统、一成不变,而应当进行合理的开发与转化。其开发应当塑造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性,让人们更广泛的接受和了解它;其转化应适合山东民间剪纸这一手工艺,传承它所蕴含的文化,同时避免过度商业化。针对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开发与保护,笔者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举措,希望山东剪纸艺术能充分利用现代生活所带来的机遇,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一)以人为本,重视对非遗传承人的教育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托于人而存在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如果不再有掌握某项非遗娴熟技艺的人,那么这项非遗也就绝迹了。因此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非遗都要围繞“人”进行。首先,要对传承人进行保护,促进传承人培养职业化。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提高其知识水平,增加传承人的责任感,提高他们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保证非遗的传承。其次,要加大宣传,对群众普及非遗概念,让人人都有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

为保护与传承山东民间剪纸这一手工技艺,山东省文化厅、教育厅共同实施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剪纸项目为切入点,旨在帮助剪纸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振兴传统工艺,推动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扩大影响,充分运用新的媒介表达形式

1.利用新兴媒介扩大受众,增强影响力

互联网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宣传媒介和渠道,非遗的现代化传承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现在时时刻刻都在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非遗的传承要依托网络,利用好这一渠道,提高自身知名度与影响力,获得更多人特别是年轻群众的喜爱,加强自身生命力。

一篇制作精美的公众号推文和H5能获得上万的阅读量,产生广泛的影响。运用公众号推文与H5的表达方式,以发布高质量、生动有趣的内容推广传播非遗是目前更容易被人们所喜爱和认可的形式。例如抖音与7家博物馆合作制成的H5“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将文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些会说话、跳舞、唱歌的文物收获了很多好评。

短视频的传播形式是伴随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而产生的,凭借较短的时间传播文化。以《了不起的匠人》为例,它将镜头对准极具匠心的20位亚洲匠人的手艺生活,用微纪录片的形式展现精妙的20件器物及各地的人文风情,每集用15~20分钟的时间向人们传递匠人精神,让人们了解手工艺,得到了广泛关注。

对于非遗传承来说,长篇大论且较为传统的表现方式有时已经不足以在现代社会吸引更多的目标群体,要想非遗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应当利用更加现代化、符合潮流的传播方式。新兴媒介的兴起无疑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更多繁忙的现代人在大量杂多的信息中“快速充电”,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形成对某一文化的整体认知,进而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或是非遗的兴趣。

2.运用传统媒介创新节目形式,吸引更多的人群

电视已经属于传统的媒介,但是在电视节目的设置上以创意附加,便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角表达。电视节目主要有文化类综艺节目、纪录片、动画电影等类型。在复兴传统文化方针的指导下,各大电视台陆续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例如《非凡匠心》《了不起的匠人》等,这些节目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从前少见的节目形式向观众传递传统文化。以《寻找手艺》为例,讲述拍摄者寻找拍摄199名手艺人的故事,以最真实、自然、原生态的面貌展现出来,还原了这些手工技艺的制作过程。再如1958年发布的第一部剪纸动画电影《猪八戒吃西瓜》,反映了民族的风格与文化,相较于时下层次不齐的动画来说,我们应当思考是否可以增加一些民族文化的元素,引导小朋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物抑或是非遗类节目,重要的是要有与众不同的创新点,才不至于使节目千篇一律,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三)开发有内涵的旅游工艺品,培育体验式旅游项目

好的旅游工艺品能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与喜爱,并有机会得到进一步推广,如走向海外。但较之旅游工艺品的经济属性,其文化内涵有时却很容易被忽视,所以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一定要围绕“文化”进行。非遗旅游工艺品开发不仅要有利用的技艺元素,还应当有文化内涵。如剪纸旅游工艺品“七巧板”系列产品,将“春夏秋冬”四时及二十四节气以剪纸的样式呈现于七巧板中;将民间“打春牛”的习俗融入对应的立春节气中,借此对相关的民俗进行呈现与普及。

文旅融合的趋势下,文化能够丰富旅游体验,而旅游可以为文化的保护开发、传承弘扬提供渠道。山东民间剪纸作为传统手工艺代表的非遗,具有很强的体验性,通过培育旅游项目能够使游客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熏陶,在观光游览的同时体验到传统手艺的精湛,感知此类非遗的独特魅力。济南方特东方神画的非遗小镇汇集了山东省非遗代表,小镇内设置剪纸、酿酒、制陶、泥人等手工艺作坊及手工艺品专卖店,在非遗步行街上,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观看麦芽糖制作、手打花生糕、草编绳编等非遗项目表演,还能拜师学艺,亲自动手参与其中,定制属于自己的珍贵礼品。

五、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传承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活态传承与档案式管理研究相结合

档案式管理研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的一部分,是传承非遗不可或缺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式管理研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记录,数字化技术引出了视频影像、音频等形式,这无疑是认识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手资料,是更好地进行活态传承的基础。活态传承则更为开放和灵活多变,以不同的形式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大大拓展了非遗的传播渠道,放低了非遗的姿态,使之变得更加亲民,让“人人都是非遗的传承者”变为可能。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说,活态传承要与档案式管理研究相结合。

(二)尊重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原生态性

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都要以尊重非遗的原生态性为前提,破坏了非遗原本生存状态的开发都是不可取的。对剪纸来说,手工技艺的水平形成的精巧作品是第一位的,如果因为机械生产取代了手工或者使手工艺者逐渐减少,这与非遗保护原则是违背的。所以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发展仍要培育传承人,并且要使其传承人低龄化,这样才不至于使传承人断代、手艺绝迹。

(三)适度合理开发,重视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需要保护传承,就在于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在开发利用非遗时不能忽视其文化内涵,只重经济效益。适度合理的开发不会使非遗在现代社会的活态传承中“异化”,而且能让非遗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为此,商品生产者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的统一,国家要对其进行规范,对消费者进行引导。

结语

以山东民间剪纸艺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需要我们保护、传承和弘扬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中不能固守传统,而要在保证其原生态的基础上以新的表现形式做出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创新。现代社会的某些物质条件或价值观念固然对非遗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我们应当看到,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機遇和契机。因此,在现代社会中,非遗保护既要传承手工艺的技艺和文化基础,又要有当代化的提升和变化,让古老的非遗手艺和现代化生活融合,重新发现传统工艺的价值。

推荐访问:融入 思考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