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总结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优化探讨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4 08:41:37   浏览次数:

【摘 要】笔者通过对中国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且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培养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9-0101-01

为了适应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需要,截止2009年全国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院校近70家。因为专业开设的院校背景、学科基础、师资力量等原因,各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有较大的差别,如何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已成为业内同仁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以河南城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为例,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 专业设置现状及特点

1.1 专业开设现状

全国70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大致分为综合院校(11所)、农林院校(19所)、理工院校(17所)及人文社科师范院校(12所)4类,其中南京大学等7所高校仅有研究生教育,比较而言,人文社科师范类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水平层次较低。

就本科开设专业所在院系来看,有22所开设在公共管理或管理学院,15家开设在资源与环境学院,7所开设在地理或地球科学学院,6所开设在测绘学院,只有5所单独设置有土地管理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城建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高校,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下设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资源管理3个本科专业,工程测量技术1个专科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2007年新开设的专业,以测绘科学技术和信息系统管理为依托,具有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专科专业多年的办学经验,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位。

1.2 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分为土地规划课程、地学基础课程、经济学课程、房地产课程以及技术课程五大类。农林院校和理工类院校比较重视土地规划管理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文史类院校相对较重视经济学课程,师范院校比较重视房地产课程,师范类、农林类、理工类均比较重视开设地学基础课程,综合院校和文史类开设比例小,这与院校的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和专业背景有密切的关系[1]。

河南城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自然地理学、管理学原理、国土资源学、遥感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估价、土地法、土地经济学、土地信息系统、地籍测量与管理等[2]。

2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全国各类高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情况以及课程设置的分析,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在培养模式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2.1 学科定位偏差,未形成统一的专业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与公共管理下其他二级学科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学科背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在实际工作中的差别更大。由于受学科背景、师资条件等限制,部分高校的学科定位偏离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来面目,出现了文科化的倾向。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规范尚未建立,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未统一,主专业课程开设不一致。土地规划管理类、地学基础类、经济学类、房地产及技术类在不同院校不同的侧重,且每个大类开设课程也差异较大。最终会导致专业发展方向偏离正常轨道,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现实需求出现错位。 2.2 专业重要课程和技术课程开设普及率较低,教材更新滞后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学、土地信息系统、土地经济学开设率低,地籍管理、土地资源学、测量学开设率更低,而还有许多重要课程开设率不到20%。 许多院校不重视技术课程,尤其是文史类院校[1]。土地信息系统开不到一半,测量学仅有三分之一,土地资源管理中涉及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较多,但开设课程的院校很少。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土地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使得有的教材体系中,内容难以适应新的条件和要求,学科体系和课程内容不够完善,造成了课本内容未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教材更新滞后。

2.3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土地资源管理任务的加重,土地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土地管理人才主要面向土地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的各类事业单位,如勘察测绘类、信息管理类、土地评估管理类、政策经济研究类等,另外是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各类企业性质的中介服务单位和开发公司。大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时关于注重公共管理方面,而忽视了对土地科学专业技能的培养。

2.4 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环节少,学生动手能力差

社会对土地管理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的实践教学要具备多样化的培养要求,既要安排基础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又要安排土地科学专业技能的实践模块。然而很多学校,特别是公共管理学科背景下的仅以课堂讲授作为培养学生的全部环节,没有建设专门的实验室,没有建立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课时少,培养出来的学生对GPS、全站仪等仪器不能熟练的掌握,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3]。

3 对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置的对策

3.1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土地资源管理创新型应用人才

实践教学是深化理论课程知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偏重于技术与实践的学科。上好理论课的同时安排学生实践,在实践中理解和体会相关知识。我系制定并编写一套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实践教学教材和指导书,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占总学时的34.4%;加快实验室建设,在原有GIS、测量、计算机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数字化实习实验室;建立土地评价、动态监测、规划等校外实习基地,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突出专业特色,开设不同专业培养方向

我校利用自身城建特色,结合本系专业优势,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分为土地测绘和土地利用方向,专业前六个学期开课相同,最后两个学期不同。土地测绘方向开设有GIS原理与应用、数字测图原理、空间定位技术等课程,土地利用方向开设有城市规划原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资源环境规划等课程。

3.3 加强产学研一体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全面开展,使得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技能。我校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土地调查、土地规划、新农村建设,推荐学生到国土管理部门和土地评估公司参与生产实习,可以考虑与实习基地单位合作完成其科研和生产管理工作,争取共建实习基地单位的经费支持,搞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和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彭文英,李子天,宋克杰.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改革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3):47-51.

[2] 河南城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袁中友,汤惠君.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07-108.

推荐访问:资源管理 培养模式 探讨 优化 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