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总结

《环境污染修复》优秀课程建设的系列改革实践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0 08:56:40   浏览次数:

摘要:以优秀课程建设为牵引,重点在环境污染修复课堂采取了多元化教学方法,逐步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授人以渔;使第二课堂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传统教学缩短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互相渗透与融合;为现在和今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教学改革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环境污染修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31-02

《环境污染修复》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在流域内由于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使污染物进入环境,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环境的破坏不仅威胁到自然生态系统,也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于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已经被提上日程。环境修复就是借助外界的作用力,使环境的某个受损的特定对象的部分或全部恢复成原来初始的状态。环境修复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需要化学、微生物学、毒理学、土壤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需要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方面的专家通力合作。《环境污染修复》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对书本中修复案例的掌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修复工程设计全过程。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旨在培养学生在环境污染修复技术方面的工程应用能力及科学研究素质,以便为以后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为了顺应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培养高素质、宽口径、适应能力强的本科人材,有必要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关教学课程进行探索式改革和实践。

一、教学方法改革

1.《环境污染修复》课程理论知识理解难度大、内容多,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逐步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①讨论和自学法教学:传统的理论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往往缺乏活力,缺乏时代的气息,不利于培养创新开拓型人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1]。为此把这种教学方法带入课堂:教师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自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往往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学生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此反复此过程,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多提出问题,增加讨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外,根据课程内容,由老师向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其在课后收集资料,比如:了解国内外环境污染修复的成功和失败案例,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讨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自学成果,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因为将所有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②研究型教学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是我们时代的基本特征。到2020年,世界的知识量每73天增长一倍。今天已知的科学信息量相当庞大,科学知识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毫无疑问,环境污染修复方面也不例外。虽然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只有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但有关它的研究和实践空前活跃。我国环境修复工作虽然起步比较晚,但针对河流、湖泊、土壤等方面的环境修复与生态修复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专业公司也已进行了一系列宝贵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污染物治理要求的提高和治理手段的改进,我国环境修复技术也有了广泛的应用和质的飞跃。为此,我们邀请环境污染修复方面的博士、专家给学生们讲课,介绍环境污染修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界争论的问题。针对专家的介绍,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专家进行讨论,关注新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的能力。③情境式教学法:讲授修复机理理论的时候比较枯燥,因此我们引入情境式教学法。比如:在讲授生物因子对生物修复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时,我们把人的生存生活引入课堂,先问同学们哪些因素影响人类的生活生存,进而讲授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

2.建立第二课堂,增加课外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创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在讲解和理解案例时,学生和老师往往有不着边际之感,而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如果从事环境污染修复工作,必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环境污染修复课程建设包含了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通过组织观看有关录像,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河流、湖泊、或生物修复场地进行实地观察,推荐参加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相关的学术报告会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修复技术。在活动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学生感受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展。

3.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环境污染修复是环境科学发展前言新技术的一系列完整和综合的运用。课堂中很多案例直接来自国外,为了能把让学生很好地了解修复工作,我们有时直接将知识引进课堂,所以采用英语授课。直接运用英语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教学,使相关知识的传授跨越人为的时间差距,一方面让学生得到相关环境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的机会,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便于将环境污染修复中经典的阐述和最新的技术动态直接带到课堂教学中,加深理解,开阔眼界[2]。再一方面,环境污染修复课程双语教学使得浙江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留学生可直接和我们的本科生一起接受浙江工业大学的本科教育,提升他们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认知度,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的了解。当今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将随着双语教学的深入会更加具有活力,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教学手段改革

1.注重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做到演示、板书等相结合[3]。

2.大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①利用多媒体讲授理论知识。注重本课程电子课件的制作,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其展现教学内容,以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激发学生兴趣。②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提供环境污染修复教学方面的常用网址,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查询和资料收集以解决问题。比如:中国环境修复网http://.cn/;REC环境修复公司http:///;纽约州环境保护和修复办公室http://www.nyc.gov/html/oer/html/home/home.shtml;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http://www.epa.gov/superfund/remedytech/remed.htm#reme;堪萨斯州环境与健康局http://www.kdheks.gov/ber/。

21世纪的环境污染修复教学,融入了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将传统的环境污染修复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4,5]。当然,掌握这些技术,并能很好地利用这些技术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们,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结语

我们在“环境污染修复”教学中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比如:制定了“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科研素质为最终培养目的”的环境污染修复课程目标;修订了教学计划;调整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制作了教学多媒体课件;初步开设了综合设计性研讨课程;为培养基础扎实、具有自主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进行了很好的尝试,为现在和今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教学改革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亚洁,刘光萍,王学刚,李江.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191-193.

[2]史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3):50-2.

[3]于立权,马金柱,于永忠,崔玉东.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药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3,9(3):150-151,155.

[4]王斌,黄健文.现代病理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4):351-352.

[5]李敏.《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5):49.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大学《环境污染修复》优秀课程建设项目(No.YX1014)。

推荐访问:环境污染 修复 课程建设 实践 改革